對於MVVM和MVC的理解

1、MVVM的定義

        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簡寫。即模型-視圖-視圖模型。【模型】指的是後端傳遞的數據。【視圖】指的是所看到的頁面。【視圖模型】mvvm模式的核心,它是連接view和model的橋樑。它有兩個方向:一是將【模型】轉化成【視圖】,即將後端傳遞的數據轉化成所看到的頁面。實現的方式是:數據綁定。二是將【視圖】轉化成【模型】,即將所看到的頁面轉化成後端的數據。實現的方式是:DOM 事件監聽。這兩個方向都實現的,我們稱之爲數據的雙向綁定。總結:在MVVM的框架下視圖和模型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它們通過ViewModel來通信,ViewModel通常要實現一個observer觀察者,當數據發生變化,ViewModel能夠監聽到數據的這種變化,然後通知到對應的視圖做自動更新,而當用戶操作視圖,ViewModel也能監聽到視圖的變化,然後通知數據做改動,這實際上就實現了數據的雙向綁定。並且MVVM中的View 和 ViewModel可以互相通信。MVVM流程圖如下:

2、MVC的定義

         MVC是Model-View- Controller的簡寫。即模型-視圖-控制器。M和V指的意思和MVVM中的M和V意思一樣。C即Controller指的是頁面業務邏輯。使用MVC的目的就是將M和V的代碼分離。‘MVC是單向通信。也就是View跟Model,必須通過Controller來承上啓下。MVC和MVVM的區別並不是VM完全取代了C,ViewModel存在目的在於抽離Controller中展示的業務邏輯,而不是替代Controller,其它視圖操作業務等還是應該放在Controller中實現。也就是說MVVM實現的是業務邏輯組件的重用。由於mvc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前端並不那麼成熟,很多業務邏輯也是在後端實現,所以前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MVC模式。而我們今天再次提起MVC,是因爲大前端的來到,出現了MVVM模式的框架,我們需要了解一下MVVM這種設計模式是如何一步步演變過來的。

3、爲什麼會出現 MVVM 呢?

   MVC 架構模式對於簡單的應用來看是OK 的,也符合軟件架構的分層思想。 但實際上,隨着H5 的不斷髮展,人們更希望使用H5 開發的應用能和Native 媲美,或者接近於原生App 的體驗效果,於是前端應用的複雜程度已不同往日,今非昔比。這時前端開發就暴露出了三個痛點問題:

  1、 開發者在代碼中大量調用相同的 DOM API,處理繁瑣 ,操作冗餘,使得代碼難以維護。

  2、大量的DOM 操作使頁面渲染性能降低,加載速度變慢,影響用戶體驗。

  3、 當 Model 頻繁發生變化,開發者需要主動更新到View ;當用戶的操作導致 Model 發生變化,開發者同樣需要將變化的數據同步到Model中,這樣的工作不僅繁瑣,而且很難維護複雜多變的數據狀態。

  其實,早期jquery 的出現就是爲了前端能更簡潔的操作DOM 而設計的,但它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另外兩個問題始終伴隨着前端一直存在。

  MVVM 的出現,完美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

  MVVM 由 Model、View、ViewModel 三部分構成,Model 層代表數據模型,也可以在Model中定義數據修改和操作的業務邏輯;View 代表UI 組件,它負責將數據模型轉化成UI 展現出來,ViewModel 是一個同步View 和 Model的對象。

  在MVVM架構下,View 和 Model 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而是通過ViewModel進行交互,Model 和 ViewModel 之間的交互是雙向的, 因此View 數據的變化會同步到Model中,而Model 數據的變化也會立即反應到View 上

  ViewModel 通過雙向數據綁定把 View 層和 Model 層連接了起來,而View 和 Model 之間的同步工作完全是自動的,無需人爲干涉,因此開發者只需關注業務邏輯,不需要手動操作DOM, 不需要關注數據狀態的同步問題,複雜的數據狀態維護完全由 MVVM 來統一管理。

4、MVVM框架下的Vue.js

  Vue.js 可以說是MVVM 架構的最佳實踐,專注於 MVVM 中的 ViewModel,不僅做到了數據雙向綁定,而且也是一款相對來比較輕量級的JS 庫,API 簡潔,很容易上手。Vue的基礎知識網上有現成的教程,此處不再贅述, 下面簡單瞭解一下 Vue.js 關於雙向綁定的一些實現細節:

  Vue.js 是採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並結合觀察者模式來實現數據綁定的當把一個普通 Javascript 對象傳給 Vue 實例來作爲它的 data 選項時,Vue 將遍歷它的屬性,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將它們轉爲 getter/setter。用戶看不到 getter/setter,但是在內部它們讓 Vue 追蹤依賴,在屬性被訪問和修改時通知變化。

 

  Observer :數據監聽器,能夠對數據對象的所有屬性進行監聽,如有變動可拿到最新值並通知訂閱者,內部採用Object.defineProperty的getter和setter來實現

  Compile  :指令解析器,它的作用對每個元素節點的指令進行掃描和解析,根據指令模板替換數據,以及綁定相應的更新函數

  Watcher  :訂閱者,作爲連接 Observer 和 Compile 的橋樑,能夠訂閱並收到每個屬性變動的通知,執行指令綁定的相應回調函數

  Dep :消息訂閱器,內部維護了一個數組,用來收集訂閱者(Watcher),數據變動觸發notify 函數,再調用訂閱者的 update 方法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執行 new Vue() 時,Vue 就進入了初始化階段,一方面Vue 會遍歷 data 選項中的屬性,並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將它們轉爲 getter/setter,實現數據變化監聽功能;另一方面,Vue 的指令編譯器Compile 對元素節點的指令進行掃描和解析,初始化視圖,並訂閱 Watcher 來更新視圖, 此時Wather 會將自己添加到消息訂閱器中(Dep),初始化完畢。

  當數據發生變化時,Observer 中的 setter 方法被觸發,setter 會立即調用Dep.notify(),Dep 開始遍歷所有的訂閱者,並調用訂閱者的 update 方法,訂閱者收到通知後對視圖進行相應的更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