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每天聽本書|《說話的力量》

音頻鏈接:得到|每天聽本書
音頻文稿:

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路弘,是國內營銷領域的大神級人物,也是美國領導力培訓中心授證的高級講師。他從2000年開始與營銷大師科特勒一起工作,深得科特勒的賞識。孫路弘曾爲包括奔馳中國、奧迪汽車、萬科集團、光大證券、阿里巴巴在內的數百家國內外企業,提供營銷諮詢以及企業內部培訓。

關於本書

這本書不是空談理論的教科書,而是一本能夠直接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操作手冊。它將告訴你如何通過訓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核心內容

想要讓說話更有力量,你需要以下五個技能:

① 用表演輔助表達
② 用聽懂爲解釋鋪路
③ 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④ 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⑤ 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前言

你好,歡迎你每天聽本書。今天爲你解讀的是《說話的力量》,這本書大約17萬字,我會用大約22分鐘的時間,爲你講述書中精髓:如何讓你在說話時更有力量。

只要是地球人,誰都得說話,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面對同事、客戶、競爭對手,要交流、要合作、要談判,你得說話;想約姑娘吃飯,想跟朋友借錢,你還得說話。

有些人呢,特別會說話,非常討人喜歡;可有的人呢,總是笨嘴拙舌,詞不達意。也許你已經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在職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說話水平高的人,總是能得到更多機會,也比別人有更大的影響力。

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開始系統地學習說話。可是大多數人學了半天,說話的能力也沒有得到顯著提升。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學說話,你光有理論知識,沒有運用知識的技能是玩不轉的。這本《說話的力量》就爲你提供了,能夠把知識轉化爲行動的技能,讓你在說話時更有力量。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路弘,他是國內營銷領域的大神級人物,也是美國領導力培訓中心授證的高級講師,這個美國領導力培訓中心創辦於1966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全球有盛名。

孫路弘是中國第一位合法使用中文傳授該中心領導力課程的人,他從2000年開始與營銷大師科特勒一起工作,深得科特勒先生的賞識。他還曾爲包括奔馳中國、奧迪汽車、萬科集團、光大證券、阿里巴巴等在內的數百家國內外企業,提供營銷諮詢以及企業內部培訓。

這本《說話的力量》,不是空談理論的教科書,而是一本能夠直接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操作手冊。作者在書裏爲我們提供了五個行之有效的技能,它們是:

① 用表演輔助表達
② 用聽懂爲解釋鋪路
③ 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④ 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⑤ 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下面我就爲你詳細講講這幾個技能。

第一部分

第一個技能:用表演輔助表達。

什麼是表達呢?作者給出了一個定義:表達就是通過特定的語言和形式來闡述看法和觀點

一般來說,日常生活中的表達需要先陳述事實,再傳達觀點。比如你想對姑娘表達你的愛意,可以先講一講你們之間相處的細節,你對她的覺,這是陳述事實;然後在她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說一句“我愛你”,這是傳達觀點。

但更高級的表達,比如半小時左右的演講、在公司例會上的發言等等,就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一遍,而是要藉助表演來強化信息,進而達到影響聽者的目的。

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啊,小到一個眼神,一種語調,大到一個手勢,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都是表演。藉助表演提升表達高度的大咖當屬喬布斯。

有人說喬布斯的產品發佈會就像是科技界的搖滾巨星演唱會。的確如此,因爲絕大多數演講者只是簡單地傳達信息,喬布斯的演講卻能點燃激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除了產品本身足夠吸引人以外,他的表演也能爲自己的表達加分。我們來回顧一些喬布斯在發佈會上的經典場景。

在推出 OS X 系統以後,喬布斯專門爲 OS 9 系統開了一場追悼會式的發佈會,他在現場爲躺在水晶棺裏的 OS 9 系統獻了一朵紅玫瑰,還深情地念了悼詞。你看,這就是很典型的表演型表達,這樣做會讓觀衆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發佈會上,他說:“我一直很好奇,牛仔褲上的小口袋是幹什麼用的,現在知道了”,然後他就從那個口袋裏掏出了小巧的 iPod nano。這樣的一個肢體動作,不但介紹了新產品,還讓觀衆瞭解到了牛仔褲小口袋除了裝避孕套以外的新用途。

還有一個很機智的故事。那還是在2007年第一代 iPhone 的發佈會上,快結束的時候,設備突然壞了,遙控器也失靈了,換了一個遙控器也不行。於是喬布斯就講了一個故事,說他還在上中學時,他的同學沃茲尼亞克——就是後來跟喬布斯一起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的那個傢伙——做了一個電視信號干擾器,沃茲尼亞克把這個干擾器裝在口袋裏,帶到寢室,當時大家都在看《星際迷航》,他悄悄按下按鈕,電視受到干擾變得模糊,有人就會站起來去修,當這個人擡起腳後,他就鬆開按鈕,畫面就會恢復正常,那個人腳落地以後他又會讓電視畫面變得模糊,不出五分鐘,就有人變成了像運動員站在起跑線上一樣的姿勢,隨時準備去修電視。

喬布斯邊講邊模仿這個動作,臺下觀衆哈哈大笑。等他把故事講完了,設備也修好了。在這個故事裏,喬布斯又一次發揮了表演的強大作用,既緩解了尷尬,又讓觀衆見識到了自己幽默風趣的一面。

好的表達還可以藉助道具來完成。2005年,李敖在北大進行了一場演講。他說自己寫了100多本書,其中有96本都被當地政府查禁。聽衆聽到這裏可能會覺得,哇塞,90多本書呢,這很多啊!但還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李敖接着說,他把所有被查禁的書名、寫作的年代、被禁的理由都寫在了一張紙上。說着,他從講臺底下掏出了道具——一卷紙,然後像扯衛生紙一樣扯啊扯啊,足足有兩三米長。臺下的觀衆都驚呆了,接着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李敖成功地通過道具,向聽者傳遞了他想表達的信息:我寫了很多書,它們幾乎都被禁了,這恰恰證明我的書戳到了當局的痛處。

上面爲你講述的就是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一個技能:用表演輔助表達。

你可以調動你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也可以藉助道具,這樣做會強化你想讓別人記住的東西,進而起到影響聽者的作用。

第二部分

第二個技能:用聽懂爲解釋鋪路。

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說過,一家企業的發展20%靠戰略,80%靠執行。執行的80%靠充分的溝通,而企業80%的矛盾和誤會都來自於溝通不暢。

不管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之間,矛盾和誤會都是不可避免的。當矛盾和誤會發生時,如何解釋就是最見功力的地方。想要讓你的解釋發揮正面作用,你要先學會聽懂。聽懂是解釋的核心。

中國有句老話,叫“鑼鼓聽聲,說話聽音”,真正的聽懂可沒那麼簡單。我們總說理解別人很難,被人理解也很難,難在哪裏呢?就難在沒有讓彼此聽懂對方的話。有時候你覺得你懂了,可是你理解的和對方想說的不一定是一回事兒,倆人交流全是“我以爲如何如何”,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誤會,有了誤會,就要解釋。

怎麼解釋呢?作者說了,首先你得聽懂對方,然後讓對方知道你聽懂了。接着要爭取讓對方聽懂你,最後再確認對方真的聽懂了你。聽起來很拗口,但其實你真正做到聽懂對方並且讓對方聽懂,也就完成了解釋。

舉個例子。家用電腦剛剛走進中國時,本書作者曾在一家電腦公司輔導售後電話支援,他親身經歷過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案例。

有一次,一位用戶打來電話,說他上不了網了,問是怎麼回事兒。這時客服需要先重複一下對方的問題:“您是說,您家裏的電腦上不了網了是嗎?”這不是廢話,這是讓對方知道你聽懂了。接着客服繼續問:“您看一下您的貓有什麼問題嗎?”客戶說:“你怎麼知道我家有貓?我家貓好着呢,就在窗臺上呢。”你看,客服這樣說就沒有讓對方聽懂,因爲對方不知道“貓”是路由器。客服說:“您桌面上有一個‘我的電腦’圖標,看見了嗎?”客戶說:“對,我桌面上是有一個電腦。”客服說:“您桌面上還有一個開始鍵。”客戶說:“我桌面上沒有開始鍵啊,就只有一個電腦啊!”這就又沒讓對方聽懂。因爲他只知道屏幕,不明白“桌面”這個術語。好,那把“桌面”換成“屏幕”再說一次,還要確認對方聽懂了,你得再說一遍:“我現在在說的是屏幕上的東西,你把鼠標往左下角挪,有一個開始鍵,看見了嗎?”對方終於說:“看見啦!看見啦!”這就叫確認對方聽懂。你看,這樣一來一往,也就完成了一次解釋。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例子可能有點兒好笑,但的確能說明在對話過程中,你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爲彼此是相互理解的。在解釋之前,先確保讓對方聽懂,避免發生二次誤會。你需要重複對方的問題,用自己的語言把對方的話重新組織一遍,再說給對方聽。如果對方認同你的表達,就證明他知道你聽懂了。這時你再進行解釋,就會更有針對性。

上面爲你講述的就是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二個技能:用聽懂爲解釋鋪路。

既要保證自己聽懂對方,重複對方的話顯示自己聽懂了

也要讓對方聽懂自己,用提問覈實對方確實聽懂了

這樣溝通下來,也就順利地完成了解釋。接下來我們說說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三個技能: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第三部分

第三個技能: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在溝通中,墊子是什麼呢?溝通時的“墊子”就是在雙方說話時加上隔層,目的是創造舒服的說話環境和氛圍。這個墊子起到緩衝作用,它能有效緩解你問我答的緊張狀態。

有時候這個墊子可以是讚美,簡單說就是誇他問題問得太好了。

舉個例子。有位客戶買了一臺車,結果第二天就送回來了,原因是車頂有刮痕。如果你急於說“車已經賣出去了,這不是我們的問題。”那就是在推卸責任,顧客會立刻翻臉。這時你就要使用一塊兒“讚美墊兒”,你可以說:“哎呀,您可真細心啊!您是什麼時候發現這個劃痕的?昨天晚上提車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呢?”你肯定了他的問題,他纔會給你更多的信息,溝通才能順利進行。當然了,這個讚美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化。比如提問的是一個碩士研究生,你就可以說:這個問題也就你這樣高水平的人才問得出來。

又比如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向你提問,你可以這樣講:聽你這樣提問,一定是經過深入調查和認真思考的。如果你是提問人,你說聽得舒服不舒服?就算再有尖銳的問題,恐怕也要咽回肚子裏去了。

有時候墊子可以是“多人墊”,就是說對方提的問題很普遍,很有代表性。

比如你可以說,“你這個問題其實也是當年孔子問過顏回的問題。”對方立刻覺得自己分分鐘被擡。又比如:“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深度,這可是MBA的課程裏纔會涉及的。”這樣一來,對方會覺得自己的問題很有價值,心裏美滋滋的,後面的問題就不會那麼有挑釁性。

還有一種墊子叫“示弱墊”,就是在回答問題之前,把自己的處境講出來。

爲什麼這麼做呢?因爲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你先示弱,就會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好感,降低對方對答案的質疑。

比如,在回答之前你先說一句“哎呀,這個問題你可真把我難住了”。或者“你的這個問題我可要好好回去研究一下才能回答你。”甚至你可以說,“你的這個問題我恐怕馬雲都無法回答你,我只能試着說說看。”最簡單通俗的“示弱墊”就是:“我說得不一定對,巴拉巴拉……”

當年有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說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啊?這個問題帶着明顯的火藥味兒,別說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家底兒本來就沒多少,就算是咱國家富得流油,咱也沒必要告訴他們呀!只聽周總理說:“你這個問題確實不簡單,有難度!”你看,這就是一個墊子,它可以讓記者收一收鋒芒。接着周總理又說:“不過我還是可以答覆你,有18元8角8分。”

衆人交頭接耳,知道你們剛建國,窮,可也不至於纔有這麼點兒錢吧?周總理接着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錢幣面額有10塊、5塊、2塊、1塊,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加起來正好是18塊8角8分。”就這樣,周總理藉助一塊兒墊子做緩衝,給自己留出了思考的時間,在短短1分鐘內把這個難題完美解答了出來。

上面爲你講述的就是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三個技能: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讚美墊”,誇對方問題提的好;
“多人墊”,說對方的問題有代表性;
“示弱墊”,降低對方對答案的質疑。

這些都可以有效地爲溝通起到緩衝作用。接下來我們說說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四個技能: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第四部分

第四個技能: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這個方法說白了就是“迎合”,通過共情,快速對對方語言中的事實、觀點進行邏輯分析,通過補充對方說的話等手段,使對方認可自己。

在餐廳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兒:吃飯時,筷子掉地上了,你讓服務員再幫你拿一雙筷子。有的服務員會說:“啊,你等一下!”有的會說“好的,我馬上去給您拿!”,你覺得哪種回答更讓你暖心呢?肯定是後者,因爲她的迴應很好地迎合了你的需求。

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每次去海底撈吃飯都覺得體驗很好。那裏的服務員不僅手勤快,嘴也勤快。“先生,我幫您換塊毛巾吧?”“先生,我幫您把肉分一下吧!”“先生,我給您加把椅子放衣服吧!”,海底撈的服務員能夠看出客人的需要,這就是一種共情,我們俗稱“眼力見兒”,這樣說話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這就是高超的迎合技巧。

在日常溝通情景裏,怎麼去迎合呢?很簡單,如果對方說的是看法和觀點,你就補充一些符合他觀點的現象;如果對方陳述的是事實,那你就把他的事實做一個總結和概況,提煉出一個觀點。

舉個例子。同事小王跟你說:“今年夏天可真夠熱的!”你說:“啊,是熱,呵呵。”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聊天就此終止。其實小王說的是個人看法,也是一個結論。這時你可以接着說:“可不是,43度呢,40多年來最高紀錄了!”這樣你就爲他的結論補充上一個具體的事實,他就會覺得跟你有共鳴。

再比如說,有朋友跟你抱怨:“今天剛到火車站,手機就丟了。”這是事實。你就可以補一句:“哎呀,火車站那兒是特別亂,人又多,特別容易丟東西。”這就是共情,因爲他說了一個事實,你按照他的事實提煉出了一個結論,他會覺得你懂他,這樣你倆就不知不覺站到了一起。

其實人與人之間說話的目的就是加強彼此的瞭解,建立關係。如果你能和對方產生共鳴,就更容易取得信任。這種以“共情”爲基礎的迎合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必需的說話技能。

這就是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四個技能: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一般來說,如果對方給出的是觀點,你就補充例子讓他的觀點成立;如果對方給出的是事實,那就幫對方提煉出觀點,讓他覺得自己很高明。

這樣可以讓對方在受用、順耳的情況下自然地向你的思路轉移。接下來我們說說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五個技能: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第五部分

第五個技能: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其實這個撲克牌就是練習說話的具體工具。用撲克牌做訓練工具早已有之,據說當年駐伊拉克的美軍就是用撲克牌來抓捕通緝犯的。

當時駐伊美軍一共要抓54個逃犯,這54個人的頭像都被印在紙上,可是中東人都長得差不多,深眼窩大鬍子,很難區分,所以過了很久美軍都一無所獲。後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54個人,剛好對應54張撲克牌,把這些逃犯的頭像印在撲克牌上,這樣士兵們可以在休息時邊打牌邊熟悉這些人的模樣。沒過多久,就有士兵在行動中抓到了一個通緝犯,因爲他天天打牌,看着眼熟,結果發現這個人就是黑桃10上印着的那個。

作者因此受到啓發,製作出了獨一無二的溝通訓練撲克牌。怎麼做呢?我們知道,漢語詞彙主要分爲名詞、動詞、形容詞三大類,每一類詞各找18個,18個形容詞裏面再分成9個褒義詞和9個貶義詞。三類詞總共湊成54個。把這些詞打印在紙上,剪下來貼到撲克牌上,這樣就做好了一副溝通撲克牌。那這54個詞從哪兒找呢?就隨便買一份報紙,從上面圈出來。

做好之後怎麼用呢?隨便抽一張牌,用牌上的詞語造句。比如牌上寫的是優秀,你就用優秀來造句,不用寫,完全口述。造什麼句呢?必須是複雜的疑問句。

比如說:“每個企業中都有優秀的員工,也有平庸的員工。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員工是否優秀呢?”接着再抽一張牌,然後用第二張牌上面的詞去回答剛纔你提出的問題。比如你又抽到了一張“學習”,就可以這樣回答:“我們公司是從三個角度來評價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首先,這個員工要有上進心,追求卓越,這是他不斷進步的前提條件;其次,他學習能力要強,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最後,他還要服從組織管理,尊重他人,有團隊合作精神。”這樣,纔算完成了一輪說話訓練。

當你已經能夠熟練地用一個詞語說出一大段話之後,就可以繼續用兩張甚至三張牌來練習了。進而再限制話題,提高訓練難度。

比如說,你隨便抽到了三張牌,分別是細緻、妥協和開拓,話題只能談理財產品,不能漫無邊際地造句。用細緻、妥協、開拓三個詞圍繞理財說一段話,你要怎麼說?你可以這樣說:“理財產品業務現在不好做,競爭很激烈。如果工作不細緻,就不能贏得客戶的認可。我們還要開拓產品,光靠一兩個產品顯然不夠了。適當的時候,我們也要妥協。你覺得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方面應該注意呢?”接下來你再隨便抽三張牌,要求自己必須用它們來組織答案。這樣反覆操練,直到你可以自然流暢地回答問題,並且能夠引出新的問題,一直持續下去。

孫路弘老師曾經讓郭德綱一次性挑戰十張牌,同時還給他限定了場景:假定他就是賣光盤的。結果,郭老師從拿到十張牌到說完,只用了1分13秒,並且說的全是賣光盤的事兒。北京電視臺的主持人春妮也拿十張牌練過,她用了1分45秒。當然,這兩位都是靠嘴皮子功夫吃飯的人,在說話方面是成功人士,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用撲克牌不斷訓練說話,可以讓你的大腦容量增加,反應速度提高,如果你能堅持練習,一個月以後,你就能出口成章了。

這就是讓說話更有力量的第五個技能: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你可以隨意挑出名詞、動詞、形容詞各18個,分別寫到撲克牌上,然後隨機抽取詞語進行說話練習,打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

總結

說到這兒,今天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爲你分享的內容。讓你的說話更有力量,有五個必備技能:

第一, 用表演輔助表達。

你可以調動你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也可以藉助道具,這樣做會強化你想讓別人記住的東西,進而起到影響聽者的作用。

第二, 用聽懂爲解釋鋪路。

既要保證自己聽懂對方,重複對方的話顯示自己聽懂了;也要讓對方聽懂自己,用提問覈實對方確實聽懂了。這樣溝通下來,也就順利地完成了解釋。

第三, 用“墊子”爲問答做緩衝。

這個墊子可以是“讚美墊”,就是誇對方問題提的好,也可以是“多人墊”,說對方的問題有代表性,還可以是“示弱墊”,降低對方對答案的質疑。這些都可以有效地爲接下來的溝通起到緩衝作用。

第四, 用“共情”創造共振的場。

一般來說,如果對方給出的是觀點,你就補充例子讓他的觀點成立;如果對方給出的是事實,那就幫對方提煉出觀點,讓他覺得自己很高明。這樣可以讓對方在受用、順耳的情況下自然地向你的思路轉移。

第五, 用撲克牌練習說話。

你可以隨意挑出名詞、動詞、形容詞各18個,分別寫到撲克牌上,然後隨機抽取詞語進行說話練習,打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

其實會說話沒有那麼難,只要你掌握了它的技巧和心法,你也能成爲一個溝通高手。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刻苦的訓練。唯有持之以恆的行動,才能讓你真正具備說話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