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悟覺輕敲誰心門?

↗☼☽★㊋☄ 



  我的老婆大人,今天,在我們的家庭羣裏,發了一段話。

  這段話令我深感觸動。

  這話,是這樣子的…


  【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主動去打開一個人,他總是等那個人來到他的面前,並且要求的時候,他纔給予。

  因爲這時這個人要求的東西,往往是他最需要的,也是最適合他的。

  而你把你認爲的珍珠遞給他的時候,如果他沒有到那個點,如果他的因緣還沒有到,他的眼睛還沒有張開,那麼實際上意味着你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你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浪費了他的時間,你甚至浪費了…那顆珍珠。

  所以一個真正的智者,一定會因人、因時的做一些恰當的事。

  】


  在這段話裏頭,我看見了我常常在乾的蠢事,蠢事的數量達到n數之多,若真要一件一件地數來,唉呀!這可真是罊竹難書哪!現在想來,真是好不羞愧呀!

  再特別澄清一下,我是個被給到珍珠的人,而不是那位給出珍珠的人。這點自知之明,不能沒有。要是把我自己以爲是智者,那我可就真的是造罪了!


  噢!對了!這時我又在想…

  在作了這樣的表達之後,如果這種表達被@成竹兄給看見!?估計,@成竹兄,說不定還會這樣說:『這個@寶傳又開始在〝自我評判〞了!?你未免也太把你的〝自我形象〞給看得太重了吧?』

  承蒙@成竹兄於2019/6/16推薦了《敲碎你的做者感》這本好書,這幾日,儘可能地抓這幾日當中的空檔,一有空檔就讀,邊讀邊思索,雖然讀得挺慢,但直到現在,也差不多看了三分之一了。光是這三分之一的部份(才30多頁而已),這真是令我深深感到…受益匪淺!

  只是呢…現在的我,被《老婆大人的這段話…珍珠一》《敲碎你的做者感…珍珠二》的豐富內涵給雙重夾擊之後,我的內心,也翻了好幾轉。在翻了好幾轉了之後,現在的我,似乎有些暈了。爲了讓我自己不暈,進而又想釐清一下,找到屬於我自己的定海神針,於是,以下便是我正在釐清的內容:


  我現在的這個〝受益匪淺〞、現在被我說的〝受益匪淺〞、現在的〝受益匪淺〞這一詞…會不會是屬於我在還沒達到那個點之前…所發出的〝夢囈〞呢?在我的因緣還沒有到,我的慧眼還沒有張開之前,我只是個不識貨的〝貨色〞!?那麼,這下子,這兩顆珍珠竟然被傳送到我眼前!?這時,我的〝夢囈〞不就也在意味着…


  @成竹兄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成竹兄浪費了他自己的時間,也浪費了我的時間,@成竹兄甚至浪費了這顆珍珠(即《敲碎你的做者感》這本好書)!?


  究我自己的實質,我雖然有看該書,但我也只不過是…我裝着我有在看的樣子,但只要我看不到拉馬虛先生所闡述到的那股深邃精神的話,那麼,我也不過只是沈溺於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昧狀態之中罷了!?


  看到文字,不算看;
  看到隱涵在文字裏頭的精神的,纔算看。


  當我想到這裏頭的厲害關係之後,猛然地叫一聲:〝哇!〞那這可該怎麼辦?我可不能害到@成竹兄呀!我不能害他浪費到他的生命呀!爲了不害到他,那我可得要這麼做,才行!

  我得讓這個情境成立,才行!
  (這時,我確實是有在做着的!不過,有做者感也好,沒做者感也好,怎樣的感覺都行。只要我的我、我的我感覺、我的我在做…能夠和諧於…這個正在發生的事情。只要能夠調諧,那麼,存在於我自身內在的焦慮或緊張感、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毒素,就能得到釋放。這個釋放的覺受,可以用一個字形容,即…暢!)


  以下,就是會被我成立到的情境:


  【

  真正有智慧的@成竹兄,從不主動去打開人,所以拿出《敲碎你的做者感》這篇文章的分享,試着權宜性地當作敲開有緣人心門的磚。凡是感到心門有被敲到的、而且願從心門內部主動打開門的人,這樣的有緣人,纔會自然會走到@成竹兄的面前,虔心地請教。

  @成竹兄總是等那個人來到@成竹兄的面前,並且作出讓@成竹兄覺得是合乎禮儀及理則的虔心請求的時候,@成竹兄纔會給予。

  因爲這時,這個人請求的東西,往往是這人最需要的,也是最適合這人的。

  無庸置疑,這人,是蒙福的!

  】


  我若要成爲上段話裏頭的…蒙福的這人,那麼,那我最好是依着以上的方式,來對一切像是@成竹兄這樣的人來請教。我纔會真的得到教益!

  以上的情境成立之後,可以教我的人,那就不是光只有成竹兄了,因爲我成了一個受教的人,誰都可以在或有心、或無心的狀態中對我作出令我得着益處的指教。這樣的我,我還能不蒙福嗎?


  另外,除了以上被我釐清的部份,我順便還延伸到了書名。

  《敲碎你的做者感》的書名,是由《Consciousness Strikes》所翻譯過來的。我個人以爲,這書名,或許是符合普羅大衆的常態認知,但我也怕,在中文的語境裏,還要考量到普羅大衆的心理狀態下,使用了這種詞之後,若沒符應對照英文的本意,我就怕,或許會生有誤導人的可能!?

  像〝做者感〞的這一詞,它本身,其實是中性的;〝你的〞一詞的本身,也是中性的;〝敲碎〞一詞本身也是中性的。但這三個中性的詞在經由排列組合之後,這裏頭,就加入了〝意向〞的誘導了!

  對於看不出這誘導的人們來說,這羣人是會被〝被植入的意向〞所引動、或推動,使得…存在於自身上的那些既有傾向…會被強化。

  做者感,沒什麼不好!偏差地理解、或誤解…做者感,纔會不好!
  你的,沒什麼不好!偏差地理解、或誤解…你的,纔會不好!
  敲碎,沒什麼不好!偏差地理解、或誤解…敲碎,纔會不好!
  敲碎你的做者感,沒什麼不好!偏差地理解、或誤解…敲碎你的做者感,纔會不好!

  會〝偏差地理解、或誤解〞的這個部份,則是讓我覺得比較危險的地方。爲了排除這片雷區的地雷,我以爲,應該回歸到《Consciousness Strikes》的本意,可能會比較好。查了查字典,哇,基於字表上的解釋,那就好多類,那該怎麼挑選呢?這可真是令我好生爲難!

  還有,每位譯者都有每位譯者個自的獨特風格屬性,關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清楚。面對這些部份,我偏向於…不以求全的方式來苛求,而是以成全的方式來作輔助。作爲一位輔助者,沒什麼大才能,至少在敲邊鼓上,以敲邊鼓的方式來作出支持,我還是能的。


  原譯者爲【心燈一盞照徹明 - 冷靜投機博客】,我實在是該感謝他,因爲有他將英文譯成中文,我感謝都來不及了,我怎麼還會有那種酸損人家的意圖呢?這是絕對沒有的。只是說,有咎的這個可能性,既然被我看見,於是,我便想試着從一個由〝無咎〞的角度中去切入,如果不用《敲碎你的做者感》這一書名,我便這麼地推測,或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掉這個被我覺察到的〝過咎〞。經我想了想之後,在我有限的能力範圍內,我想到了這個新譯名:

  英文名:《Consciousness Strikes》
  原譯名:《敲碎你的做者感》
  新譯名:《悟覺輕敲誰心門?》


  當然,就算我改了新譯名之後,我會不會也〝助推〞了他人〝偏差地理解、或誤解”的這種傾向?估計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要是能這麼做:將三個書名合併起來,一同讀過之後,估計以這麼多個角度來切入同一個核心的,真這樣做的人,真這麼揣摩的人,至少,其人的偏差也能降到儘可能地少了吧?

  嗯嗯!是的吧?

  但不這麼做的人,若非天之驕子,亦非天才、非天縱英明的人,想要免掉偏差,估計也有一定的難度的吧?呵呵!


  現在想想,藉由以上的文字來烘托着我的心意,希望,我能不負這兩位真心在關心我的人,我也能將這兩顆珍珠裏頭的珠光寶氣都能迴向自身,不但不浪費,還能作最大的善用,以期止於至善!然後,透過被洗淨的自身,再把這個晶瑩剔透的自身奉獻出去,被奉獻出去的,皆成珠寶,皆得其用,皆得善用,那就真的是太好的了!

  爲此,確實,悟覺正在輕敲此心門…


  寫出文字,不算寫;
  寫出隱涵在文字裏頭的精神的,纔算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