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CTO | 聽貝殼找房 CTO 閆覓講居住產業互聯網的數字化力量

​​· 本文內容爲圖文形式

· 欄目:對話CTO

· 閱讀時間:12分鐘

· 閱讀建議:深度長文,請配合文末福利慢慢食用

· 掌握難度:★★★☆☆

 

專欄介紹

「對話 CTO」是極客公園的一檔最新專欄,以技術人的視角聊聊研發管理者的發展和成長。

本專欄由ONES 的創始人&CEO 王穎奇作爲特邀訪談者。王穎奇曾參與金山軟件 WPS、金山毒霸等大型軟件的核心開發工作;2011 年創立了正點科技,旗下產品正點鬧鐘、正點日曆在全球用戶過億;2014 年,王穎奇在知名美元基金晨興資本任 EIR,並以個人身份參與十餘家公司的管理諮詢工作;2015 年,王穎奇創立 ONES,致力於提供企業級研發管理解決方案。

 

摘要

2014 年,閆覓看到了很多傳統行業存在的「通病」——沒有數據基礎。之後的四年,閆覓投入到了從零到一搭建鏈家網的過程中。2018 年,由鏈家網升級的新居住平臺貝殼找房成立,閆覓做的核心事情就是數字化,「用一套標準把包括管理上的、運營上的、作業方式上的很多流程固化下來,然後使用一套 SaaS 系統來承載。」

隨着居住產業的數字化價值崛起,貝殼深耕居住服務產業,將線上到線下的服務閉環,在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的同時,賦能更多生態合作伙伴。

成立一年多以來,貝殼已經連接 20 萬經紀人和 2.1 萬門店,平臺新經紀品牌個數達到 160 個。閆覓也坦言,「投入了更多的資源,有了更大的願景」。除了通過開放數據和技術驅動行業進入數字化時代,貝殼也在制定和考量平臺的規則以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加入我們的平臺,首先要遵守一些底線條件,然後我們再一起去想怎麼把這個規則做的適用性更高。」閆覓說道。

 

驅動行業進入數字化「新居住」時代

 

 

穎奇:非常感謝貝殼找房 CTO 閆覓接受我們的採訪。能否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鏈家是如何從線下的房產經紀公司裏發展出一個像貝殼這樣的科技公司的?

 

閆覓:其實這是很多行業發展都必經的過程。之前鏈家也很重視技術,09 年就請 IBM 過來做諮詢,建立了很多核心的標準和流程。

 

14 年初的時候,我從百度到鏈家,整體梳理了鏈家的互聯網流程。很多傳統行業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徹底的沒數據,數據都是在線下。所以我想要做的就是把整個行業的東西給數字化。抽象來講的話,就是用一套標準把很多流程給固化下來,包括管理上的、運營流程上的、作業方式上的東西,然後對外使用一套 SaaS 系統來承載,最後的數據出來之後,確實是有很多可以提效的東西。

 

穎奇:那麼在數字化的結果方面是否有一些量化的指標呢?比如是否使得收集數據的速度變快或者總量變多?

 

閆覓:從量化的角度來講,在有了系統的情況下,我們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速度是有了很大提升的,現在很多作業相關的數據都是實時的。之前的信息很多是由人來上報,比如說今天有幾個帶看、落幾個房子等等,一層一層往上報,這中間會有數據準確性等等問題。但是單純有了系統之後,如果做完某一個事情,經紀人或者運營人員往裏面錄入,這個錄入的過程本身也不一定可靠。所以我們制定了一套流程,這個流程跟系統交互是一致的,員工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自動會與系統產生交互,這樣就可以了。

 

穎奇:就是說員工參與到整個交互過程中了,比如說必須在系統中申請一個合同才能跟客戶簽約,信息就流轉到線上了。

 

閆覓:對,舉個例子,經紀人帶了一個客戶去看房子,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必須通過手機完成某一個交互才能做到下一步,或者說我們在門上裝一把智能鎖,這樣就會產生交互,我們線上就可以獲得數據了。

 

穎奇:鏈家從線下到線上是一個數據轉型,那麼貝殼跟鏈家網核心的區別是什麼?

 

閆覓:貝殼由鏈家網升級而來,17 年開始籌備,18 年正式成立。這一年我們的人數基本上翻倍了,在研發這一塊也投入了更多資源,因爲有了更大的願景。之前我們可能只是深耕於鏈家網的內部體系,把鏈家網的數字化做的更紮實,但現在貝殼要面對更多的品牌,更多的門店,更多元的業務。

 

穎奇:所以貝殼其實還連接了很多除鏈家之外的門店。

 

閆覓:對,我們現在有 160 多個品牌入駐進來。過去可以認爲我們做的是基於鏈家的完整的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個閉環系統,但只是鏈家在用,現在實際上變成是面向整個行業開放的 SaaS。

所以要考慮的東西就變多了,平臺上要管很多人,管理機制和之前是不一樣的。還要考慮每個城市的差異,比如交易流程怎麼去抽象,涉及的角色像店東、經紀人應該怎麼樣。

 

穎奇:但是貝殼與 ONES 這種做 SaaS 的公司還不太一樣,我們是純乙方,但其實你們不是。

 

閆覓:是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最近我也在思考,產業互聯網到底是怎麼發展的?我認爲還是在一個行業裏面找到一個龍頭或者是獨角獸企業,因爲它自身可能已經有很多經歷,做了很多基礎設施,完善了很多東西,然後它把自身這套東西輸出的時候是有信服力的,就可以直接告訴大家應該按照我這個方法來做,因爲這個方法已經實驗了很多年了。

 

穎奇:所以貝殼輸出的 SaaS 真正服務的是哪些人?因爲 ONES 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也會有這些考慮,我們究竟在服務哪些人。

 

閆覓: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因爲我們一般有兩個角色,經紀人和店東,所以我們也在想如果要有一個排位的話是誰排在前面。

 

穎奇:ONES 之前也有類似的經驗。早期我覺得我們是要幫助工程師提高工作效率的,但是後來發現如果我們只幫助工程師的話只能服務小團隊。想要服務更大的企業,一定是要幫助CTO和決策層,去提升大型團隊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閆覓:對,所以我們的戰略其實都是一樣的。貝殼提供的 SaaS 平臺是一樣的,但是針對大店東、小店東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就是經紀人用的東西是一樣的,但管理層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且服務也是不一樣的,包括自由度、開放權等等。

 

AI+IoT,居住空間中連接未來

 

 

穎奇:所以貝殼所在的這個行業究竟應該如何定位?

 

閆覓:這要說到貝殼的願景和使命了。我們的願景是爲 2 億家庭用戶提供品質居住服務。使命方面,我們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服務者的平臺,現在我們是經紀業務,未來我們會有裝修業務,之後應該還有社區服務,都是服務者。

 

穎奇:您覺得再過三年,這個行業會呈現一個怎樣的狀態?

 

閆覓:現在在 AI、IoT 這方面,其實整個領域大家還是比較迷茫的。但我覺得在我們這個行業來看,這裏面確實是有機會的。所以我覺得未來三年可能 AI 和智能硬件相關的領域會有一些突破,能夠給行業帶來一些變化。

 

穎奇:你們可能是跟 IoT 比較近的、很大的一個入口。

 

閆覓:對,所以我實際會從兩個方向去想。比如現在說的 AIoT,實際上就是針對服務者的智能化。貝殼是搭建一個服務平臺,但實際上平臺上人的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而人工智能可以輔助人,讓人的水平變得比較平均,所以我覺得未來是可以有一些智能設備去輔助人更好的提升服務質量,提升效率,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穎奇:就像現在快遞員使用的設備,其實相比傳統收發快遞的方式,就是一個智能的機器來幫助快遞員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閆覓:對,這是一個方向,比如說美團還給他們的騎手做耳機。另外一個方向我覺得是空間的智能化。因爲現在也在提空間即服務的概念,我們在空間這一塊也是有一些基礎的。如果是涉及空間的入口,我們在房產交易的環節當中,就可以有鎖、貓眼這樣的應用,之後也可以通過裝修再進行更多的延展。所以我覺得未來三年就是這兩個領域,一個是服務者的智能化,另外一個是空間的智能化。

 

 

建立全行業「基礎設施」

 

 

穎奇:能否請您簡單講一下團隊的情況?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產研團隊?

 

閆覓:我們現在產研是 2000 人左右。其實用一句話來解釋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數字化。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個 APP,但背後我們需要把很多行業基礎設施給數字化。

 

比如房屋相關的數字化,包括房子的戶型圖、房間信息、裝修情況,所在的單元、樓棟、小區、商圈,商圈裏面的各種配套設施,教育的醫療的數據,以及數據進來之後,我們到底以什麼樣的形式去建模等等這些事情,這一塊其實就是屬於我們用數據來還原跟房子相關的所有信息。我們之前一直在講貝殼的樓盤字典,現在已經收錄了 1.87 億套房子,每個房子最多有 400 多個字段。

 

穎奇:所以你們的數據從哪裏來呢?難點是什麼?

 

閆覓:數據主要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採集團隊,還有外包的採集團隊。當然我們的經紀人本身也是一個信息來源,這是對物這方面。然後是人,人其實就是用戶、業主、服務者,用戶和業主的畫像就比較常見了。其實最難的是服務者的數據化這一塊。對於服務者,要怎麼去定義他的畫像,專業能力、服務品質、信用到底怎麼樣,這個行業還是比較缺乏這些基礎設施的。

我們現在推出了貝殼分,就是對我們平臺上經紀人的信用評價體系。我們也有了經紀人的整個職業成長體系,比如說從 A0 到 A10 這樣的一個職級,這樣的職級劃分都是需要很多數據做輔助支撐。

 

穎奇:這些變成一個通用的職級嗎?

 

閆覓:我覺得是有機會的,當平臺完善到一定程度,就屬於大家都在合作了。一旦要合作,實際上很多東西是要拉齊的。還有整個流程數據,比如說房子委託、帶看、交易的流程,我們也利用一些機制做到線上化了。

 

穎奇:所以這 2000 人的團隊裏面,在解決的最大的技術難點是什麼?

 

閆覓:我覺得有幾個比較大的技術難點,比如說本身 SaaS 的抽象能力。我們在這一塊投入的資源是最多的。SaaS 怎樣能更標準、更一致,能抽象出更多的功能,或者我們怎麼去建好中臺,讓前端業務能跑得更快,這是投入最大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就是大數據。因爲一直說數據驅動運營這個事情,我們有些線下城市在數據上還有差異,比如說指標、口徑的定義,數據源怎麼能更加一致,怎麼讓數據能更快地跑出來。對於有些需要運營實時知道的數據,我們都是實時更新的,這一塊投入的資源很大。

 

還有就是我們對前沿技術的探索。比如在語音方面,因爲我們有很大量的經紀人和客戶溝通的電話語音信息,這裏可以深層次挖掘用戶需求。

 

穎奇:請問您是如何從一個程序員成爲 CTO 的,中間是否經歷了哪些關鍵的節點?

 

閆覓:首先我覺得在任何公司裏面,敬業度都是一個關鍵點。還有我本身對業務是很感興趣的。我雖然是寫代碼出身的,但是在百度就已經做了很多跟業務相關的事情,這個無論在什麼行業都很關鍵。

 

穎奇:所以一是要敬業,二是要關注業務。最後能否請您推薦一些您覺得比較好的書給大家?

 

閆覓:我上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閻宏博士編寫的《Java 與模式》。這本書讓我理解到,這不僅僅是編程的一個設計模式,它實際上培養的是一種抽象能力。我發現後來我對業務的抽象能力其實跟這個有很大關係。還有《平臺革命》這本書,它對整個平臺模式的描述是很清晰的。

 

穎奇:有機會我也讀一讀《平臺革命》。今天有很多收穫,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