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人員轉型技術管理該怎麼做?

有讀者經常在後臺問我,爲什麼不更新技術文章了呢?說實話真的沒有時間,近兩年從技術逐步過渡到了管理,現在管理着近百人的團隊,壓力也是很大。

壓力一大部分是來自底下的員工。技術管理不僅需要了解技術,更主要的還需要了解技術人員。
大部分技術人員有以下明顯特點:

  1. 高學歷,知識密集型,愛學習;
  2. 技術立身,技術上的發展會給員工帶來很大的壓力,也帶來巨大的動力;
  3. 人際關係相對單純;
  4. 喜歡追求成就感,被別人認爲“牛”,特別有成就感;
  5. 需求有較高的自由度;
  6. 對職業發展有較高的期望;一旦感覺不到發展,就會用腳投票;特別敏感,一旦公司走下坡路,先離開的往往是技術人員。

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是管理者最需要做的,一個10 個人的團隊,不應該只有管理者一個人是火車頭,而應該是有 10 個火車頭,這樣才能跑得快。

2

技術管理往往是因爲技術不錯被領導提拔爲領導,而每名技術管理不用擔心底下員工技術超越你,劉備之所以是關羽、張飛的大哥,不是因爲單挑比他倆牛。制定一個合理的績效考覈方式能讓管理者事半功倍。

我經歷的考覈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就是沒有考覈,剛當部門負責人時,部門不到10人,也沒什麼業務壓力,就沒有去做績效管理,當時管理能力也有限。

第二種就是“拍腦袋” ,年底了,人事讓提供部門排名,然後直接在郵件裏定了一個組內排名,順利交差。這種方式缺點太明顯了,沒法通過績效考覈激勵員工;發生在最近的事情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拍腦袋”容易變成只是對最近一兩個月的考覈,在這最後的一兩個月做得好的員工容易得好評,犯了事的容易得差評,這樣並不公平。 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非常快,幾乎沒有管理成本。

第三種就是量化考覈,隨着公司業務迅速發展,最近2年公司想認真做一下績效考覈,公司上下開始推廣量化考覈,量化考覈的表現形式是:做考覈的時候會有一張表格,詳細羅列很多評分項,員工和管理者按照表格逐一填寫和評定。各項所佔的分值或者分值比重不盡相同。但是沒有經過縝密設計和系統性的改進,量化表格最終流於形式。

除了這些,360度考覈是大公司用的最多的,所謂 360 度考覈,顧名思義,就是從多個角度來做考覈。一般會有評委會評價每個要晉升的人。360 度考覈在整個的考覈體系裏往往起到一個參照的作用,可供參考,但並不直接決定一個人的績效。

3

績效考覈目的是提高部門績效。

上面是我搭建的任務分配系統,也就是現在用的考覈方式,產品經理把迭代的功能分解成不同的任務,在任務分配系統上創建對應任務,並和開發負責人溝通後估一個分值,開發人員完成對應的任務後,由負責人去評定對應的分值。最終季度底或者年底可以根據得分高低算排名。

計分項的顆粒度要細,儘量一項任務由一個人做,也不宜過細;
分值不同,機會均等,給重要的任務更高的分值;
公開透明,員工可以通過完成更多的任務決定自己排名的高低。

4

每個團隊都需要壓力源,如果一件事情、一個要求很重要,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反覆強調, 定期檢查,形成穩定的壓力源,培養員工的習慣。只有檢查才能落實規則。

團隊裏的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在爲團隊加分,包括管理者自己。錯誤的、沒必要的壓力就是減分項,應當定期、及時做好梳理,去掉這些減分項。我曾經寫過很多沒人看的工作彙報,深知非常浪費時間,流於形式的報告能省就省。

作爲一個管理者,不能把規則揣在口袋裏,拿出來是什麼完全自己說了算。如果管理者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強詞奪理地把自己說成對的, 員工會覺得管理者不講道理。有的時候,如果員工和管理者發生衝突,導致管理者大發脾氣,此時員工才明白了一條規則,這就是團隊管理者在通過沖突這種形式來傳遞規則,成本是非常高的。

5

技術本身是單純的,技術管理也要像技術一樣純粹,不要試圖去欺騙每名員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