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六月

吳軍老師的<浪潮之巔>, 張宏傑老師的<曾國藩傳>, 二刷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裏的牆>, 阿圖·葛文德老師的<最好的告別>.

筆記比較凌亂, 我儘量不摻雜自己的想法.

 

 

<曾國藩傳>

 

每天都要寫日記, 反省自己

君子不走捷徑, 不圖虛名

用最軟的方式來說最強硬的拒絕

和師父有衝突, 知力爭, 知退讓, 知感恩

去嫉妒心, 貪求心; 留誠心, 進取心

教育孩子鼓勵爲主, 兄弟互見肺腑, 夫妻相敬如賓

 

 

<最好的告別>

 

老人需要的不是醫院, 療養院, 而是讓其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保持隱私, 即輔助生活.

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可能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生命的脆弱性凸顯的時候, 人們生活目標和動機會徹底改變. 時日無多, 野心和虛榮心都消失了, 只想要舒適和情誼.

幫助老人找到他的新責任(照顧動物), 有助於抵消迷茫.

提前和老人談談: 爲了阻止死亡的發生, 你會願意做哪些取捨(比如能夠看球賽, 吃冰激凌就行), 這有助於之後愛你的人在醫生面前爲你做決定.

幸而聽到他講述願望, 聽到他跟我們說再見.

 

 

<浪潮之巔>

 

1. AT&T

曾擁有頂尖實驗室, 但自斷左右手臂, 拆分盈利業務, 導致研發力量分散, 研發費用無法再巨量投入.

 

2. IBM

不斷擴大盈利部門, 砍掉非盈利非核心部門, 因此不會犯大錯. 基礎研究和實踐生產結合緊密. 在新領域中, 不見兔子不撒鷹, 因爲保守, 也使得能在自己領域內保持專精.

 

3. 英特爾

專注核心領域, 投入大量人力與資金.

 

4. 微軟

通過掌控核心來獲取壟斷, 操作系統之於計算機入口, 瀏覽器之於網絡入口, Xbox之於家庭娛樂中心. 基因是售賣軟件.

 

5. 思科

在別人都在妄圖消滅對手, 推廣自己的網絡協議之時, 其開發兼容所有協議的路由. 鼓勵員工創業並投資其中的好點子, 使得保住人才並不斷完善自身服務.

 

6. 雅虎

傳統互聯網頭部媒體, 開創了互聯網免費時代. 但在競爭中太心急, 直接與谷歌展開技術競爭, 遭遇滑鐵盧, 盡失所有份額.

 

7. 惠普

主要對手是戴爾, 戴爾採用計算機直銷, 惠普是代銷. 戴爾資金週轉快, 所以市場份額也大. 資金週轉快是好事, 一年週轉兩次和一年週轉一次相比, 使得利潤率即使只有一半, 一年獲得的總利潤也是一致的.
爲了在市場份額上擊敗戴爾, 合併康柏. 但合併兩家在競爭中同處劣勢的公司, 並不能獲得市場合並, 因爲本身都有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 反而更亂, 進一步失去市場份額.
儘量在一個行業做龍頭, 而是不在多個行業做老二老三.

 

8. 摩托羅拉

過於強調技術決定論, 卻忽視了外觀, 大小, 價格, 功能, 交互, 但細微技術差異用戶是無法感知的.
過於強調技術能力, 看不起沒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 當時的數字信號處理器普遍都是從德州儀器進口的, 但摩托選擇自己造輪子. 包括自己製造CPU, 但因爲員工及部門效率的原因, 輸給了英特爾.
過於領先的計劃, 銥星計劃, 成本高昂, 公司精力被分散.
摩托有先進的意識(統一手機操作系統平臺), 但是執行力不強, 感覺是先發後至. 員工獲期權數量不多, 員工工資間沒有差異, 摩托本意是避免攀比, 實際卻造成低積極性, 變成了養老公司.

 

9. 太陽

前期有處女地未被開墾, 敗績並不明顯, 但是市場一飽和, 就是更強的競爭, 如果有問題不能很快改正, 將迅速失敗.
優秀人才持續流失, 剩下的都是平庸之輩. 在業績下滑時, 沒有選擇大量裁員.
沒有認清出根本是要和微軟的Windows系統競爭企業用戶, 而不是在UNIX系統大家族中打壓其他小弟, 太陽公司應成爲UNIX界的領袖, 領導UNIX衆公司和微軟去競爭, 讓微軟陷入人民戰爭之中.
不要畏首畏尾, 謹慎, 認真, 順從都是無濟於事的, 關鍵在於無所畏懼的勇敢.

 

10. 3M

不斷創新, 將創新制度化, 將舊部門還在賺錢時賣掉, 有個好價錢, 也使得轉型順利(畢竟利潤頭部部門發言權很大).

 

11. 摩爾定律

硬件18個月性能提升一倍, 因此價格也會下降一倍.

 

12. 反摩爾定律

硬件公司, 相同的定價, 相同的銷售規模, 如果產品不進步, 其的銷售額只有18個月前的一半. 即使產品跟上市場節奏, 其銷售額也只能和18個月前的持平. 所以其的產品一定要超出行業當時的平均水平, 從而取得更好的銷售規模和更好的定價, 即產品更新速度要超過摩爾定律的速度.
IBM, 谷歌是科技公司, 而索尼, 戴爾只是硬件/電器公司. 硬件/電器公司代表較低利潤, 依靠硬件的利潤是不斷下滑的, 而IT服務業的利潤則是恆定的.

 

13. 安迪-比爾定律

取自英特爾與微軟CEO的名字, 即軟件廠商會吃掉硬件廠商提供的多餘性能, 從而迫使用戶換更好的硬件, 也迫使硬件廠商研發更好的硬件. 看起來軟件廠商不僅控制着自身的股價, 也控制硬件廠商的股價.

 

14. 諾威格定律

公司在一個業務上佔有一半的市場, 就不要期望佔有率繼續翻番, 而是要開創新的增長點, 要小心反摩爾定律. 如果不能遇預見市場的飽和性是十分危險的, 其將不斷忙於業績, 因此佔有市場過半時就需要發掘新的增長點, 這樣公司才能做到長盛不衰.
谷歌一直圍繞廣告來做, 一開始是搜索廣告, 搜索依賴於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 計算機數量日趨飽和後, 桌面互聯網搜索廣告也日趨飽和, 但整個廣告行業仍然是日趨發展的, 不是夕陽產業. 這迫使谷歌尋找新的廣告投放地, 收購YouTube和Android, 從而產生新的廣告形式.
當整個行業不行的時候, 企業就需要選擇轉行了. 比如隨着傳統汽車製造業的沒落, 傳統車企需要轉型, 但轉型中最大的攔路虎莫過於公司基因.

 

15. 公司基因

公司基因好比人的價值觀, 指導這家公司如何做事, 也決定着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 一個公司的基因是非常難於改變的. 當傳統汽車製造業日漸飽和時, 通用汽車爲尋找新增長點, 收購休斯公司一躍成爲衛星及雷達製造商, 已完成轉型第一步, 但由於其認爲自己仍是汽車公司, 爲了給汽車輸血, 拆解賣掉了休斯, 導致持續虧損.

IBM基因: 專攻大型服務系統, 不花力氣在PC上競爭, 懶得推銷.
微軟基因: 專攻販賣軟件, MSN想依靠廣告提供免費服務, 但與其基因相違背, 所以一直做不過Google.
蘋果基因: 消費類電子產品, 酷的產品, 不斷創新, 通過硬件產品賺軟件產品的錢, 所以其推出所有產品都是閉源的, 並且價格高昂.
諾基亞基因: 製造硬件, 並靠硬件獲利. 在谷歌開源Android後, 諾基亞也開源了塞班, 但諾基亞做不成, 因爲其只想通過開源達到吸引開發者爲其開發軟件, 其不會允許其他軟件廠商開發兼容機, 這會傷害它的利潤.
相比微軟與諾基亞, 谷歌則是希望硬件廠商使用其的軟件系統, 通過默認搜索帶來廣告收入.
這些基因牽扯着利益, 當公司想要推動轉型時, 公司內的利潤頭部部門不答應, 華爾街也不會答應. 所以改變基因, 就如同接受新的價值觀一樣異常艱難, 也是全力以赴的企業仍會失敗的關鍵, 思維需要不斷革新. 但這也是好事, 現在的我們都是新的, 很快我們也會老去, 死亡, 爲新生讓路. 人是如此, 企業亦此.

 

16. 硅谷

創業成功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創業需要的是實幹家, 而不是夢想家, 創業初期很多事情必須親力親爲. 團隊要精簡, 每個人都要成不爭功, 敗不推責, 不計得失, 同甘共苦, 髒活累活都要幹.
硅谷很像中國的一線城市, 長期加班, 僱員工作一兩年, 期權變現就去往下家公司, 大家都在夢想着中硅谷彩票, 平均生活質量遠不如其他城市.
硅谷不以學歷, 經驗, 學校, 財富劃分人, 機會是均等的.
硅谷並沒有像德國魯爾煤礦, 美國底特律汽車那樣隨着一個產業的興衰而興起衰落, 是由於該地區的創新精神, 精神伴隨着硅谷從原來的半導體聖地到現在的信息與生物技術中心. 地區精神就像公司基因一樣, 影響着該地區未來的發展.
硅谷有頂尖高校, 學校和周邊環境是相互依賴的, 周圍是高科技公司, 學校的高科技氛圍就會濃厚, 會推動學生創新, 學生不再是在象牙塔中. 學生創新也會推動周邊科技園區的發展, 學生畢業後可通過學校持續學習, 學校也會推動科技園轉型升級.

 

17. 人才

多個公司都提到, 要尊重技術人員, 給予高薪和大量期權, 使其努力爲公司工作. 要成爲一流公司, 需招收一流人才.
紮實的專業基礎, 好的綜合素質, 是成爲業界領袖的必要條件.
一個人半年都沒有工作, 會導致技術荒廢, 下一任公司會不想僱傭.
最重要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做事. 長時間養老, 會使得人沒有鬥志. 保持飢餓, 保持愚鈍, 保持闖勁, 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脫離貧困.
大學是傳播大行之道, 而不是雕蟲小技的地方. 不需要老師教, 和同學一起吃住, 從他們身上學習, 互相交流新思想, 獲得自己的判斷力, 要和人打交道, 這對成功很重要.

 

18. 資本

1) 風險投資/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一般投資有很強現金流和不動產的傳統上市企業, 這些企業所在的市場被看好, 但企業本身有問題. 風險投資則完全是投資未來, 需要預見科技發展趨勢.
風投公司沒有CEO和總裁, 只有總合夥人和一堆合夥人, 一般不會超過500人, 總投資人負責做決定.
風投的回報率是預期幾年內50倍, 所以最好是個大生意, 再去找風投.
風投公司投資完後會變成顧問, 給予公司建議, 並提供關係網. 創始人本身也會成爲風投公司的人才儲備, 創始人在自身公司失敗後會有可能被作爲CEO派到風投下的其他公司去. 所以創始人和風投的關係是一輩子的, 只要獲得風投就要拼命的去幹.
天使投資因爲金額太小, 要投很多個, 難於管理, 所以一般機構不願意進入, 投資以個人爲主, 自己投了, 介紹給合夥人, 合夥人可以選擇follow或pass.

 

2) 創業中的人

能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簡單的.
期權在上市180天后可以買賣, 所以上市180天后有可能會出現股價下跌, 甚至一落千丈.
如果想去小公司發財, 要看前幾輪的風投公司, 風投公司越著名, 就越不太容易失敗.
創業需要革命性的技術, 或者革命性的商業模式. 不要evolution, 要revolution.

 

3) 創業公司出路

美聯儲是半商半公的聯邦儲備系統, 負責發行美元, 指定匯率, 其由美國私有銀行們發起, 起因是私有銀行不能抵禦金融危機. 銀行分爲兩類, 一類爲負責存儲/借貸的商業銀行, 另一類爲負責投資/併購/上市的投資銀行(比如高盛, 摩根士丹利).
風投要收回資金, 創始人和早期成員要獲得回報, 只有兩條路: 被收購或上市.
一般用戶規模較大, 有先進技術的, 但沒有盈利的, 會選擇被收購.
上市, 即使initial public offer(IPO), 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股票到交易市場上公開出售. 公司會選擇一兩家投資銀行作爲承包商, 承包商以上市價格從公司收購一定數量的股票, 並以同樣的價格分給他們的客戶, 承包商從上市中可以賺取兩筆錢, 第一筆是佣金, 即包銷股票總金額(即融資額)的7%; 第二筆是期權, 即上市後以發行價購買公司股份的權利.

公司上市選承包商主要問清楚三個問題:
[1] 公司總估值多少億
[2] 想要融多少, 不能太多, 否則原始股東(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 員工)持有期權的股票就會被稀釋. 比如估值8億, 希望融2億, 那麼剩餘6億就是原始股東的, 融3億, 剩餘5億就是原始股東的. 太多股票進入市場, 也會使得股價難以平穩, 但也不能太少, 太少會影響公司的繼續發展, 無法度過危機. 一般來說, 融資額爲公司估值的10%~25%.
[3] 佣金和給予期權的數量

 

4) 公司價值: 市盈率

P/E或PER, 指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餘, 其作爲股票是便宜或昂貴的指標, 市盈率把企業的股價與其製造財富的能力聯繫起來. 每股盈餘的計算方法, 一般是以該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淨利潤, 除以總髮行股數.
假設某股票的每股市價爲24元, 而過去一年的每股盈餘爲3元, 則市盈率爲8. 即假設該企業以後每年淨利潤和去年相同的基礎上,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回本期爲8年, 摺合平均年回報率爲12.5%.
股票的市盈率愈低,表示該股票的投資風險越小,愈值得投資, 注意這隻能比較相同市場上的不同股票.

 

5) 上市公司的壓力

上市公司必須連續幾個季度超出華爾街預期, 這樣才能獲得華爾街的更高評級, 否則評級會被下調, 承包商會狠狠打壓你, 造成公司奔潰, 所以不要達不到預期.
爲了達到預期, 公司常常會做些短視決定, 並不利於長期發展. 所以想要完全按內心做事, 最好就別上市.
華爾街通過公司上市會掌握該公司的一些股票, 所以公司在做一些利於自己長遠的併購時, 華爾街只要看到現實利益受損, 就會制止. 華爾街只希望公司維持現在的高利潤, 而不要做任何佈局, 資本不關心公司的未來. 公司CEO最重要的是要和華爾街溝通, 用財務語言將公司的長遠規劃告訴他們, 使他們對公司有信心. 既要有長遠規劃, 也要迎合華爾街的短期利益.

 

上述介紹的這些公司都是偉大的, 推動人類進步, 感謝他們.


 

<拆掉思維裏的牆>

 

1. 恐懼/拖延

恐懼會帶來拖延, 越等待, 越沒有時間和信心, 越不敢行動, 最終會在ddl前放棄. 新的週期內, 等待的焦慮會繼續消磨信心和能力, 最終我們會完全放棄最初的想法, 不再想去實現. 當一個人等待和拖延的成本, 遠遠高於開始行動的成本, 他就會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 即"等死模式". 通過"等死模式", 等待自己準備到最好的狀態, 然後這期間連嘗試的機會都沒了, 生命中的某種可能會永遠死去. 行動讓我們短暫痛苦, 拖延會帶來永久損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壞的開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別等到萬事俱備, 別害怕一切不夠完美的開始.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不要被恐懼束縛手腳. 可以從"我爲了走出困境, 會怎麼做"出發去考慮, 我爲什麼不去這樣做呢? 找到目標, 然後朝着它前進, 別被恐懼嚇退, 恐懼的事是你遲早要面對的. 你只能相信自己無所不能, 自己定能解決所有困難.

 

2. 掌控者/受害者

目前世界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競爭與壓力, 而是來自於內心既定的模式, 這個模式將決定我們看到什麼, 感到什麼, 如何思考, 成爲什麼樣的人. 我之所以到現在的境地, 我需要負很大責任, 事情發生的結果我不能左右, 但我能左右我的心態, 心態來源於內心既定的模式.
不要做受害者, 討厭環境, 討厭過去的自己, 推卸責任, 保住面子, 分享自己的悲慘遭遇, 這樣只會使自己更安心做壞事, 自我墮落, 綁架他人(不達目的, 就變更糟, 一哭二鬧三上吊). 做掌控者, 承認每時每刻的自己, 畢竟下一步生活是自己的. 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別期望從一個地方逃到另個地方, 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比評價不公平重要的多, 嘗試去爲不公平做些什麼. 掌控自己, 其實你也能掌控領導. 
呼吸之間, 你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還是隻是讓自己慢慢老死下去, 我們總是可以爲自己生命掌控些什麼.

 

3. 愛

好好愛自己, 掌控自己的生活, 然後才能慢慢愛更多人. 持續學習, 持續投資自己, 維持人際關係.

 

4. 職業

適當借力, 隨着外部環境起飛(國家, 城市, 行業, 公司).
面對陌生的領域, 做選擇會經歷後悔和錯過, 爲了儘可能的保證收益, 要給自己一條底線, 在該底線前先觀察, 在該底線後做決定. 有超過之前平均值的馬上拿下, 不要猶豫做決定.
職業方向是你不顧一切要做的事情.
平臺, 資源, 眼界, 好老闆比錢更重要, 不要約束自己.
職業規劃, 10年人生方向, 5年職業目標, 3年詳細規劃, 每半年都要回顧.

 

5. 教育

父母容易將自己缺失的東西放大, 強加給他們孩子, 希望孩子替他們實現, 也就是爲孩子操辦一切. 孩子被告誡"要聽父母的話, 是爲了你好",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一切順着爸媽心意來. 但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 堅持做你喜歡的事情, 這樣才能獲得幸福, 你幸福, 父母也纔開心. 當然父母的意見也需要聽, 建議去嘗試下, 但最終還是自己來判斷. 你自己的決定很有可能是錯的, 但是錯誤是正常的, 不會有任何一種的生活方式是一路正確的, 人生就是這樣, 蜿蜒曲折, 不會一路順遂. 別害怕犯錯. 和爸媽好好說話, 不要生悶氣.

 

6. 追求

我們的幸福, 在和別人的比較中流失, 似乎只有"比你更好", 我們才能幸福. 我們不再追求內心的激情, 充實, 寧靜, 愛情, 友情, 自我認同, 而更多關心車, 房與錢. 成功是少數人的, 是正太分佈的, 是排他的, 是別人希望你的樣子, 我們可能正在參加一場永遠只有少數人笑, 多數人哭的遊戲, 不要按社會設置好的方式去幸福. 別在意這個社會的評價, 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7. 其他

你在堅持結果, 還是堅持自己的方式.
不要害怕損失, 如果失敗不可避免, 要敢於放棄沉沒成本.

 

 

額外小記

 

六月七日, 坐着搖搖晃晃的綠皮火車從北京到上海蔘加音樂節, 看到了樸師傅和逃跑, 記得師傅的"你們加油, 我也加油", 也記得逃跑的"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好的愛情". 當然也聽到了現場版的<空帆船>和<一萬次悲傷>, 激動的在起伏人潮中直挺挺站立.

晚上坐夜五路穿過姑蘇城, 石路站上來了幾個蘇州小娘魚, 靜靜聽她們用家鄉話撈家常. 沒有事先透露歸家, 夜半扣門, 我爸認了半天也沒認出我來. 現在還是想緊緊抱着他們. 突然想起了<大三兒>的那句話:

"
有些東西好像真是上天註定似的,
我們就做了這麼長時間的兄弟, 做了這麼長時間的長輩與晚輩,
他們對我的愛就是這麼短, 我跟他們的時間也就這麼長,
上天就給你這麼長時間的緣分.

"

如白駒過隙, 似一事所成. 噢, 今夜, 畢業兩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