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每天聽本書|《巨人的工具》

音頻鏈接:
音頻文稿:

關於作者

蒂姆·費里斯, 1977年出生的美國暢銷書作家,著有《每週工作4小時》、《4小時鍛鍊身體》、《4小時大廚》。他有一個特別受歡迎的博客,還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

關於本書

從書名就能看出來,這本書講的是牛人們的方法論。這本書非常新,2016年12月份纔出版,一出版就被各種好評。這本書主要告訴你,那些牛到天際的真牛人,到底是怎麼思考問題、怎麼工作生活的。

核心內容

本書會給你帶來三個收穫:

第一,對牛人思維方式裏的共性形成直觀的認知;
第二,從牛人方法論裏學到科學的決策方法;
第三,讓自己找到把生活變高效的捷徑。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分享給你的書叫《巨人的工具》,它還有一個很長的副標題:億萬富翁、偶像和世界級表演者的戰術、習慣和日常。

從書名就能看出來,這本書講的是牛人們的方法論的。這本書是2016年12月份出版,一出版就被各種好評。這本書的作者是蒂姆·費里斯,費里斯是好多本暢銷書的作者,還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

我們推薦這本書給你,一是因爲這本書非常實用,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牛人們用什麼方法工作、生活,這能啓發你活得更有智慧;二是因爲這本書是得到專欄作者萬維鋼老師花大力氣解讀過,萬老師推薦必屬精品。

本書的作者費里斯訪問過大概一兩百位名人,這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一線大牛,然後他把訪談內容編排在一起,就成了這本書。不過呢,這本書700多頁,裏面的人物實在太多,我們只能精選幾位最有啓發的給到你。

第一個是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他告訴你,不要去追求實現一個什麼具體的“目標”,而要發展一個“系統”;第二個是前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傑克·威林克,他告訴你,真正的自由是自律,是你要對你的世界有極端所有權;第三個是硅谷風險投資人克里斯·薩卡,他告訴你,生活中的挑戰應接不暇,你應該學會優先應對進攻型挑戰。

第一部分

我們先看第一個人物,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畫,今天同時在65個國家,使用25種語言,超過兩千家報紙轉載。亞當斯原本是個坐辦公室的白領文員,剛開始畫呆伯特漫畫的時候因爲要上班,必須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畫。他是怎麼堅持下來,取得今天這個成就的呢?亞當斯分享的最有價值的經驗,大概是這麼三條。

第一條,要爲自己建立一個系統,而不是定一個目標。

亞當斯當年一邊工作一邊業餘畫畫和寫作,這些給他帶來的物質回報非常少,大概只相當於工資收入的5%,對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當時他女朋友問他爲什麼要幹這件事?亞當斯答不上來。亞當斯現在總結,他做的這個事情,不是爲了完成一個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爲了發展一個“系統”。所謂“目標”,你做這件事就是爲了做好這件事,成功了就有回報,失敗了就算白乾。

而亞當斯所謂的“系統”,則是一個連續變化的東西,或者是一項技能,或者是一個關係,比如夫妻關係。爲了這個系統,你可以做各種項目,你可以要求自己養成什麼習慣,你要的不是某個具體事件的成敗,而是發展這個系統。

亞當斯的博客寫作,就是一個系統。具體哪篇文章能不能獲得收入,有多少讀者閱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這個系統不斷地發展。他寫博客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這恰恰是系統的特徵。怎麼發展系統呢?亞當斯做了兩個方面的事情。第一是要定期寫,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二,要把博客當作一個研發平臺,在上面做各種寫作技術的測試。

比如亞當斯測試了不同類型的話題,看哪個話題受讀者歡迎。他還測試自己用各種不同的口吻寫作,比如憤怒的口吻、幽默的口吻、批評的口吻等等,看哪一種感覺更受讀者歡迎。時間長了,博客越寫越多,亞當斯的寫作系統就成長起來了。後來華爾街日報聽說了他的博客,就邀請他開個專欄。亞當斯一上手,專欄馬上大受歡迎!這是因爲此時的亞當斯已經擁有了一個成熟的寫作系統,他完全知道文章應該怎麼寫。亞當斯說,他寫博客的時候,只知道這個博客壯大起來就會有各種可能性,但是他完全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他並沒有事先規劃好,到什麼時候去華爾街日報開專欄。你看,系統有了,一切都自然發生。

亞當斯的第二條經驗是,靈感更依賴身體,而不是大腦。如果你的寫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你最關心的就不是“怎麼寫”,而是“寫什麼”。亞當斯的專欄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就必須要有大量的想法做後盾。那麼他的想法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爲了獲得新想法,亞當斯每天早上起來之後的流程完全固定,連吃的早餐每天都完全一樣。他這個套路的精髓是先清空大腦,再用新信息灌滿大腦。清空大腦,就是早餐之後把昨天的一切問題拋到腦後,把整個大腦“騰出來”接收新信息。然後他就打開電腦、看新聞、讀文章,瞭解現在世界都在發生什麼,他必須從這些日常的新信息裏獲得下一幅漫畫或者專欄文章的素材和靈感。

現在關鍵點來了。瀏覽信息的過程中,你怎麼判斷哪條信息值得作爲素材呢?亞當斯說,你不應該聽從大腦的判斷,你應該聽從身體的判斷,因爲大腦容易想太多,而身體則是自然反應。亞當斯總是觀察他自己的身體的反應,看到這條素材,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腎上腺素激增?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那就說明這個東西一定是個好素材。如果你的身體對什麼信息作出強烈反應,那麼別人大概也會關心這個東西。

第三條經驗是,在自己身上多發展幾個熟練的技能。 亞當斯說,如果你想取得出類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你把自己的某個技能練到全世界最好。這個非常困難,極少人能做到;第二個選擇是,你可以選擇兩項技能,把每一項技能都練到世界前25%的水平,這就比較容易。同時擁有兩個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其實是很少的,而如果你能把這兩個技能結合起來去做一件事,你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比如亞當斯自己。他不是世界上畫畫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畫畫技能能達到前25%的水平。他寫笑話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他寫笑話的技能也能達到前25%的水平。現在他把這兩項技能結合到一起,畫“呆伯特漫畫”,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太少了。

而亞當斯其實還有第三個技能,那就是他此前坐辦公室坐了很多年,他特別懂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恰恰就是呆伯特漫畫的主題,這就是三個厲害的技能放在一個人身上產生的化學反應。所以亞當斯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你要努力在這個領域練到前25%。然後你最好再加一兩個領域。如果你不知道該加什麼領域,亞當斯建議你練演講。

亞當斯說,演講這個東西,只要是個人,願意苦練,就一定能練好。如果你是Top 25%的程序員,你們公司有很多也是Top 25%的程序員,但是你同時還是一個 Top 25% 的演講者,那你天然就是其他那些程序員的領導啊。對於這個方法,這本書裏說,有一個著名的作家馬克·安德森也有類似的建議,他說年輕人在大學最好能拿到兩個不同學科的學位,這兩個學科距離越遠越好。比如工程+MBA、法學+MBA,或者物理學+經濟學。

第二部分

以上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一個人物,斯科特·亞當斯,接下來我們講第二個人物,曾經擔任過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指揮官的傑克·威林克,他的心得是,真正的自由是自律,是你要對你的世界有極端所有權。

這位威林克在海豹突擊隊服役二十年,參與過伊拉克戰爭,回來以後負責西海岸所有海豹突擊隊隊員的訓練,退伍以後跟人合開了一家諮詢公司,專門向商界傳授軍隊的領導力和管理經驗。2015年,威林克還出了一本書,叫《極端所有權:海豹突擊隊的領導方法與制勝策略》,這本書曾經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名列第一。

威林克的方法論主要有三條經驗。

第一條是,自律就是自由。

咱們得到的用戶都是“戰士”,每天工作學習都好像戰鬥一樣,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取得勝利。這種精神當然厲害,不過這裏說的“戰士”和“戰鬥”主要還是一種比喻。畢竟你的工作和學習都見不着血,就算偶爾失敗了,也不至於有人就得犧牲生命。

我們有時候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搞個什麼演習之類,其實多數情況下最高目標也就是讓領導滿意而已。那如果一個人真的上過戰場,見過血,面對過真正的敵人,自己一個錯誤決定就可能導致戰友犧牲,這樣的人,是一種什麼氣質呢?

有一個例子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爲了這本書的訪談,作者費里斯特意把威林克請到自己家裏,威林克還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八點,費里斯的女朋友把費里斯叫醒,說威林克好像五個小時之前就起牀了,一直在看書。她作爲女主人,都不知道該怎麼招待。其實五個小時可能也不至於,威林克的正常習慣是每天早上4:45起牀做事。他早就退役了,但是保留了特種部隊的紀律,還能連續做76個俯臥撐。費里斯就問威林克爲什麼非得早起,威林克說早起能讓他獲得一種在心理上戰勝了敵人的感覺。

威林克總覺得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敵人,一手拿着衝鋒槍一手拿着手榴彈,等着跟他交鋒。他已經不在軍隊,將來不會再上戰場了,但是他總覺得有一天還會面對敵人。每天早上一睡醒,他就問自己,我現在做什麼,才能爲那個時刻做好準備?然後他就起來了。威林克這個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國人。現在Twitter上就有人組成了一個“4:45起牀俱樂部”。

早起也是自律的體現。威林克的座右銘是“自律=自由”,你爲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就非得給自己設定一些限制。我們平時所謂的自由,比如說想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這個其實有兩個弊端,不是真正的自由。

一個弊端是“選擇悖論”。你面臨的選項太多,就容易挑花眼,根本不知道選什麼好,幸福度反而下降了。

還有一個弊端是“決策疲勞”。有個理論說我們每一次做決定都會消耗一點意志力,選來選去什麼都沒幹就已經身心俱疲。

這裏我想補充一句,現代社會某些人得抑鬱症,可能就是因爲太自由了。表面上看什麼都可以做,實際上做什麼都沒意思,也沒意義。這樣的自由就如同開了作弊碼打電子遊戲,玩一會兒之後面對的就是無盡的空虛。

可是如果你是個特別自律的人,每天面對各種限制,有各種固定流程,你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你反而獲得了一種自主的感覺。所謂“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免於疾病和貧困的自由,爲了達到這樣的目標你必須自律才行,這個道理很明白。

威林克的第二條經驗是,要對自己擁有極端的所有權。

海豹突擊隊在重大行動之前,負責整個海豹突擊隊的海軍准將會召集所有分隊指揮官開一個會,指揮官們就抓住這個機會趕緊向上級提要求。比如,有的指揮官說我們跟直升機的合練還不夠,請求多派幾架直升機。有的指揮官說我們配發的靴子適合炎熱天氣,這次任務估計天氣比較冷,希望能發新靴子。有的指揮官說我們在沙漠行軍,士兵跟外界失去聯絡很難受,最好能給WiFi信號。准將一一答應了這些要求。

威林克引以爲榮的一個時刻,是准將問到他這裏,他的回答是:“我們很好,長官。”他沒有提任何要求。威林克說,這個邏輯是這樣的。我對我的世界,有極端的所有權。如果我的隊伍有問題,我自己就會解決,我不會等到這個時候向上級抱怨。反過來說,如果哪一天我真的跟上級說,“老闆,我需要這個”,那我馬上就能得到我需要的,因爲上級明白,凡是我提出的要求,一定是我真的需要。威林克說,人們總愛抱怨上級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支持,其實那根本就是你自己的錯誤。你沒有好好教育你的上級,你沒有正確影響你的上級,你沒有讓他理解你爲什麼需要這個支持。自己必須負責任,這就是極端的所有權。

威林克的第三條經驗是,要用謙卑來增強自己的領導力。

怎樣纔是一個好的指揮官?威林克的答案是“謙卑”。威林克回到本土負責整個西海岸海豹突擊隊的訓練,他故意用超高難度的環境和任務壓迫部隊,一直到把所有隊伍都壓垮爲止,其中一項重點考察就是看各個小隊的指揮官怎麼反應,不行的就淘汰。威林克發現,最後被淘汰的指揮官,幾乎沒有人是因爲軍事技術或者體能不行,而都是領導力不行。其中最缺乏的一個素質,就是謙卑。這裏“謙卑”並不是說對領導畢恭畢敬的意思,而是你這個人聽得進去別人的話,有開放的頭腦,能時刻學習。

訓練任務是故意讓所有隊伍都失敗。有謙卑素質的指揮官回來,首先把責任歸於自己。是我沒控制好,我輸了,咱們能不能覆盤一下,看看我哪個地方做得不對。然後你給他指出不足,他馬上記在筆記本上。

而對比之下,傲慢自大的指揮官回來先指責別人,反正自己沒錯,他好像什麼都知道,其實他連誠實的自我評估都做不到。

那威林克是怎麼自我評估的呢?他以一個第三人稱的視角,旁觀自己。你正在做這件事,但是你能夠時不時地跳出自己的身體,去觀察你自己:我是不是生氣了?我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我是不是反應過度了?

這個其實就有點像咱們中國人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等於是自己給自己提供即時反饋。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這要求你在即使投入全部身心的情況下,仍然能在心裏保持一個冷靜的聲音,給自己提個醒,這是謙卑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

以上就是第二個人物,前海豹突擊隊指揮官威林克。接下來我們來講第三個人物,克里斯·薩卡。薩卡可能是硅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據說身價超過十億美元。

薩卡曾經在 Google 擔任過部門的經理,出來搞風險投資以後有過多個神來之筆,像 Twitter,Uber,Instagram ,Kickstarter這些現在如雷貫耳的公司,薩卡都是在它們創業早期就投資了。他還上過福布斯雜誌的封面。費里斯這本書裏的薩卡,是個有點性格的人。比如作爲一個風險投資者,人們都把他當硅谷的人,畢竟他投的大部分公司都在硅谷,但是薩卡並不住硅谷,他住在加州一個山區裏。

薩卡爲什麼不住在浪潮中心呢?因爲他是一個進攻的人。薩卡說,你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挑戰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挑戰是“防守”,也就是那些別人給你的挑戰。別人給你任務,你想方設法完成,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但是主動權是在別人手裏。

另外一類挑戰是“進攻”,是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動權在自己手裏。比如你的電子郵箱,其實就是你的防守任務列表。每一封郵件都是別人想讓你乾的事兒,如果你一直被郵箱左右,你就一直在防守。薩卡想進攻。

所以他從2007年就搬離了距離硅谷30分鐘車程的舊金山,跑到山裏面去居住。薩卡不想再沒完沒了地見各種人,開各種會了。他在山裏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學習新東西,建立一些真正有價值的長期關係。

他住的地方正好是個滑雪勝地,景色很好。他就經常在週末邀請各路商業夥伴來家裏玩,別人也願意來,結果這樣的關係顯然更深入。這種長期的個人朋友關係,是薩卡成功投資 Twitter 和 Uber 這些公司的關鍵。所以我們看,風險投資人肯定要認識很多很多人,而現在薩卡的特點是他已經不再被動地見很多人,而是主動地、有選擇地跟一些人建立更高水平的關係。

這裏面的關鍵詞,是“主動”。所謂進攻,就是要以我爲主,積極主動。實際上薩卡早期也是這樣。他知道風險投資人需要很多知識,對各行各業的情況都得有點了解,可是如果你在一個公司有份正式工作,你的工作能夠給你提供的視野往往非常有限,那你就必須主動出擊。

當年薩卡的做法就是不論哪有重要會議,不論人家是否邀請了他,他都想方設法去聽一下。在 Google 的時候,各種高層的會議,甚至創始人之間的會議,薩卡也去參加。他去開會別人根本沒請他,有時候人不好意思說他,有時候也會有人問他來幹什麼,這時候薩卡就說,“我是來幫你們做會議記錄的。”然後他真的會把自己記的筆記發給與會者。

你可能會問,像這樣主動出擊需要極高的情商,薩卡的情商是怎麼練出來的呢?這本書說了薩卡很多小時候的故事。其實,美國現在階層也挺固化,連互聯網行業這個全新行業的創業者,通常也不是出自中等以下的家庭。薩卡的家庭就有點不一般,他的父母是有一定能力的人。美國學校的暑假長達兩個半月,窮人家小孩就在家裏瞎玩,有條件人家的小孩則可以參加各種培訓班和夏令營。而薩卡家的規矩,是每年暑假出去實習。

實習分兩個階段,薩卡稱之爲“甜酸暑假”。先說“甜”的部分。薩卡的父親有個朋友,也是薩卡的教父,這位教父有個兒子,算是薩卡的“教兄”吧。薩卡這位教兄的職業,是幫着利益集團在華盛頓遊說國會議員。12歲那年,薩卡的實習生工作就是給教兄當小跟班,去參加遊說。而且薩卡在其中起到了一個相當嚴肅的作用。在遊說每個政客之前,薩卡會先跟他教兄梳理一下這次遊說要達到的各種條款,薩卡會把計劃的內容濃縮到一張紙上,幫教兄理清思路。然後他跟着教兄去參加和政客的會面,他教兄跟政客談,他就在旁邊看。

12歲的薩卡,就已經見過華盛頓那幫議員的各種嘴臉。薩卡說這種實習至少給了他三個收穫:

第一是獲得了很多見識;第二是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而更重要的第三條,通過總結談話要點,他掌握了很強的講故事能力。

而暑假裏“酸”的部分是薩卡回到自己家,父親安排他去一個建築隊打雜。建築隊的老闆是他父親的朋友,他父親要求老闆把最髒最累的活兒安排給薩卡,比如把糞肥灑到別人家的院子裏。如果薩卡幹得不好,工友們還會對他打罵!也許這種吃苦的工作能磨鍊意志品質吧。不過薩卡調侃,他父親安排這兩份實習可能還有一個警告的意思,如果你拿不到華盛頓說客這樣高端的工作,那你就只能做建築隊那種工作了。靠這些不同的人生體驗,成就了薩卡超凡脫俗的情商。

而且,我們知道有些硅谷名人愛穿標誌性的衣服,比如喬布斯每次開發佈會都是一件黑色套頭衫,扎克伯格總愛穿一件T恤衫。薩卡的標誌性服裝是一件繡花牛仔服。爲啥非得這樣呢?薩卡說他有一次出去做演講,在機場很隨性地買了件衣服,演講的時候穿着反響很好。於是他回來就把這家店裏同款衣服的一半庫存都買了,從此一有正式場合就穿這件。這件衣服給了媒體一個很強的辨識度,這是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增加曝光的最好方法,何樂而不爲呢?

薩卡對年輕人的忠告是,任何時候都要真誠,不要模仿任何人,永遠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且你不必爲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實自我是一個很怪異的人,那你就做這樣一個很怪異的人。其實這個說法在《巨人的工具》這本書裏提到的另一個人物格林·貝克也提到過。

格林·貝克是現在美國當紅的節目主持人,他有一次在電臺節目裏沒忍住,暴露了自己很隱私的事情,以爲職業生涯結束了,沒想到聽衆反而很歡迎。這個邏輯是現代社會裏太多人說話都是按照事先寫好的稿子說,越是這樣人們就越歡迎真誠的聲音。跟別人一樣非常無趣,真誠的自我表達反而可能有市場。如果你真的在某些方面有特殊之處,它可能還是你的賣點。

薩卡給的最後一個忠告是,一定要善於講故事。風險投資人做決策,其實並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數字和圖表,而是在聽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動,他就會投資你的項目。如果你發現一個投資人在糾結地翻來覆去看你的數據,他其實不是在那裏做計算,而是他想從這些數據裏面去找到相信你這個故事的理由。

總結

到這裏,這本《巨人的工具》就講完了,我們再回顧一下。這本書裏三個優秀的大人物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求實現一個什麼具體的“目標”,而要發展一個“系統”;真正的自由是自律,是你要對你的世界有極端所有權;生活中的挑戰應接不暇,你應該學會優先應對進攻型挑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