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在路上

五點鐘,於半夢半醒間開始寫作。這個時候最接近潛意識,我想知道內心的真實想法。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我卸下角色扮演,放下情緒,穿越層層屏障,看到那個真我,真我是愛,喜悅,和平的。通過讀書我沉澱下來,慢慢感受那種喜悅。越平靜,越能感覺到幸福。

最近幾天的寫作有點言之無物,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字。真想知道寫作時停不下來是什麼感覺,文字從手指尖流出,完全不需要思考,如行雲流水。我知道自己的基礎還太薄弱,完全達不到那種境界。四萬字的積累連入門都算不上,但我願意一直寫下去,每天孜孜不倦的努力讓我不後悔。哪怕什麼事都做不好,起碼還有這一件事鼓舞我。

時常因爲寫而思考,保持了大腦的活躍。記得小時候老師說大腦是越用越聰明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大腦是我們的智慧源泉,它總是不斷吸收新鮮事物,更好地支配我們的行動。最近讀的書有唐浩明的《曾國藩》,英國歷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武志紅的《爲何家會傷人》,讀書讓我學會了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

讀《曾國藩》讓我學會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如堅持,尚拙,慎獨,寬容等。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所以我看了不同作者的作品,就是想從各個角度深入瞭解。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視角不同,每個人看待同一事物也會有所不同。學會客觀,綜合看問題,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

如此熱衷曾國藩也許是因爲他資質平庸,起點極低,但到達的高度極高,從一個笨小孩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又或許因爲他對後世影響深遠,小到修身,治家,教子,爲官,交友,大到軍事,政治,經濟,治國,平天下。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大浪淘沙,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了精髓。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一定是有價值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曾國藩便是其一。

《絲綢之路》雖然只讀了三分之一,但足以震撼我,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世界史。作家堪稱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整個世界瞭然於胸。有這樣的世界觀,全局觀,自然胸懷也是博大的。而我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刷新認知,瞭解這個世界。讀透這部世界史,思想也會上升一個層次。

《親密關係》和《爲何家會傷人》是我針對和伴侶之間出現的問題尋找的一劑良方。對親密關係的瞭解能治癒我,心底的愛意讓我有勇氣面對挫折。愛意能讓我剋制衝動,用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心中的不快,不致說出責怪或指責的話,而用理解、體諒的話來取代。這樣便成長了。

親密關係中,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所以,用心去愛吧,你也必將收穫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