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 App從概念到實戰

Hybrid App從概念到實戰
目錄

JSBridge是個啥
H5 和 Native 的雙向通信通用方法
H5調用Native方法
Native調用H5方法
通信原理總結
H5 和 Native 通信實戰
總結

最近一直在準備找工作,看了很多公司的招聘介紹,有相當一部分直接寫:熟悉 Hybrid App 開發加分!正好,我司開發的就有這種 Hybrid App——使用WebViewJavascriptBridge通信,前端封裝一些常用方法調用。

現在的 app 開發,已經不在是以前一樣所以頁面都是有原生開發,基於應用的更新上線繁瑣,由於 H5 的易更新,易維護性, 現在很多應用都採用同 H5 頁面混合開發模式,例如:淘寶、QQ、京東等等。下面就來看看 Native 和 H5 如何實現通信:

回到頂部
JSBridge是個啥
直接來重點,記住:JSBridge 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一種思想,爲了解決 H5 和 Native 的雙向通信。

就像我們剛接觸 ajax 時,也很懵逼。其實,他們倆個差不多,ajax 是瀏覽器和服務器通信的規範(暫且叫規範,像CMD規範一樣,SeaJS是它的一種實現方式), JSBridge 是 H5 和 Native 通信的規範。axios 是 ajax 通信的一種實現方式,WebViewJavascriptBridge(下文要說)是JSBridge的一種實現方式。明白了這些,下面就很好理解了。

回到頂部
H5 和 Native 的雙向通信通用方法
H5通信方式和兼容性如下表所示。指的是藉助 Native 的 webview 加載H5頁面,H5 和 Native 之間通過注入API、URL攔截、全局調用等形式,實現消息通信。站在大廠的角度考慮,在實戰的時候,會選擇更兼容的方式。

H5調用Native方法
平臺 方法 備註
Android shouldOverrideUrlLoading scheme攔截方法
Android addJavascriptInterface API
Android onJsAlert()、onJsConfirm()、onJsPrompt()
IOS 攔截URL
IOS JavaScriptCore API方法,IOS7+ 支持
IOS window.webkit.messageHandlers APi方法,IOS8+支持
1.注入 API 方式的主要原理:通過 WebView 提供的接口,向 JavaScript 的 Context(window)中注入對象或者方法,讓 JavaScript 調用時,直接執行相應的 Native 代碼邏輯,達到 JavaScript 調用 Native 的目的。

說白了就是,Native 往 window 對象掛對象或方法,讓 H5 可以調 Native 的方法。具體掛的對象或方法是 Native 定義的,比如人家掛了個getName(arg),H5 調用就是window.getName(arg),當然調用時可以向 Native 傳數據。

2.攔截 url scheme原理:先解釋一下 url scheme: url scheme 是一種類似於 url 的鏈接,是爲了方便app直接互相調用設計的,形式和普通的 url 近似,主要區別是 protocol 和 host 一般是自定義的,例如: httpsss://bridge_loaded/url?url=http://ymfe.tech,protocol 是 httpsss,host 則是 bridge_loaded。

攔截 url scheme 的主要流程是:Web 端通過某種方式(例如 iframe.src)發送 url scheme 請求,之後 Native 攔截到請求並根據 url scheme(包括所帶的參數)進行相關操作。

Native調用H5方法
平臺 方法 備註
Android loadurl()
Android evaluateJavascript() Android 4.4 +
IOS(UIwebview) 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
IOS(UIwebview) JavaScriptCore IOS7+ 支持
IOS(Wkwebview) evaluateJavaScript:javaScriptString IOS8+支持
相比於 JavaScript 調用 Native, Native 調用 JavaScript 較爲簡單,畢竟不管是 iOS 的 UIWebView 還是 WKWebView,還是 Android 的 WebView 組件,都以子組件的形式存在於 View/Activity 中,直接調用相應的 API 即可。

Native 調用 JavaScript,其實就是執行拼接 JavaScript 字符串,從外部調用 JavaScript 中的方法,因此 JavaScript 的方法必須在全局的 window 上。(閉包裏的方法,JavaScript 自己都調用不了,更不用想讓 Native 去調用了)

通信原理總結
通信原理是 JSBridge 實現的核心,實現方式可以各種各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裏,推薦的實現方式如下:

JavaScript 調用 Native 推薦使用 注入 API 的方式(iOS6 忽略,Android 4.2以下使用 WebViewClient 的 onJsPrompt 方式)。
Native 調用 JavaScript 則直接執行拼接好的 JavaScript 代碼即可。

說實話,作爲一個前端開發,剛開始看了上面這些方法啥的,我是一臉懵*。畢竟是嵌套在人家 Native 裏面,規則都是他們實現的,我們H5只能遵循這個規則去玩。但一定要理清他們約定的這套規則是如何通信的,才能保證我們的愉快的交流。

通信的原理大概介紹完了,下面介紹實戰中如何使用,幫我們更好的理解概念。補充一句,通信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下面只是我司的實現方式:(沒有 Native 代碼,純web前端角度)

回到頂部
H5 和 Native 通信實戰
因爲很多地方需要用同樣的方法,比如:關閉H5頁面並吐司、上傳圖片、預覽圖片、右上角的“增加”(╋)按鈕、...所以,我們把和原生通信的方法寫在一個js 文件裏,直接 export 導出,方便代碼的複用。

// mob.js
// 判斷是什麼平臺(設備)
var browser = {
versions:function(){

var u = navigator.userAgent, app = navigator.appVersion;
return {
    trident: u.indexOf('Trident') > -1, // IE
    presto: u.indexOf('Presto') > -1, // opera
    webKit: u.indexOf('AppleWebKit') > -1, // webkit
    gecko: u.indexOf('Gecko') > -1 && u.indexOf('KHTML') == -1, // firefox
    mobile: !!u.match(/AppleWebKit.*Mobile.*/), // mobile
    ios: !!u.match(/\(i[^;]+;( U;)? CPU.+Mac OS X/), // iOS
    android: u.indexOf('Android') > -1 || u.indexOf('Linux') > -1, // android or uc
    iPhone: u.indexOf('iPhone') > -1 , // iPhone QQHD
    iPad: u.indexOf('iPad') > -1, // iPad
    webApp: u.indexOf('Safari') == -1,
    teacherApp: u.indexOf('XRJ-Admin') > -1 // 教師端 原生在userAgent放不同的字符串代表不同app
    guardianApp: u.indexOf('XRJ-Edu') > -1 // 家長端
};

}(),
language: (navigator.browserLanguage || navigator.language).toLowerCase()
}

// 判斷是否是移動設備打開。browser代碼在下面
if(browser.versions.mobile)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toLowerCase();//獲取判斷用的對象
    if (ua.match(/MicroMessenger/i) == "micromessenger") {
            //在微信中打開
    }
    if (ua.match(/WeiBo/i) == "weibo") {
            //在新浪微博客戶端打開
    }
    if (ua.match(/QQ/i) == "qq") {
            //在QQ空間打開
    }
    if (browser.versions.ios) {
            //是否在IOS瀏覽器打開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是否在安卓瀏覽器打開
    }

} else {
//是PC瀏覽器打開
}

/**

  • 我司通信實現方案:
  • iOS端注入 WebViewJavascriptBridge 對象或者攔截 url scheme,下面的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是固定寫法
  • 這是我司iOS的做法,也是iOS的通用做法。
    *
  • Android當然也可以這麼做,如果他們這樣實現,後面H5封裝的函數只用寫一套就可以適配2端了。
  • 我司Android不是這麼做的,是通過注入對象或方法實現的,所以下面要針對2端寫不同代碼。
    */

function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callback) {

if (window.WebViewJavascriptBridge) { return callback(WebViewJavascriptBridge); }
if (window.WVJBCallbacks) { return window.WVJBCallbacks.push(callback); }
window.WVJBCallbacks = [callback];
var WVJBIfr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WVJBIframe.style.display = 'none';
WVJBIframe.src = 'https://__bridge_loaded__';
document.documentElement.appendChild(WVJBIframe);
setTimeout(function()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removeChild(WVJBIframe) }, 0)

}

// 關閉頁面並吐絲
// 調用:pageClose(1, '操作成功)
function pageClose(code, msg = ''){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function(bridge) {
    bridge.callHandler('iOS_RESPONSE_CALL_BACK', {"code":code,"msg":msg}, function responseCallback(responseData) {
  // 關閉頁面完畢的回調函數,類似 ajax() 的 success: function(result) {}
  // responseData:回調函數返回的數據,類似 success 裏面的 result
});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if(code == 1){
        todo.closeWindow(0);
    }else if(code == 401){
        todo.refreshWebView;
        return false;
    };
    if(msg) todo.showToast(msg);
}

}

// 圖片上傳
// 調用:load()
function load(){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function(bridge) {
  bridge.callHandler('iOS_UPLOAD_PHOTO', [], function responseCallback(responseData) {
              // 上傳完畢回調函數
      imgload(responseData,true);  // H5 頁面中定義的全局方法 window.imgload = function(data,flag) {}
  })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picture.showPictureDialog(); // webView.loadUrl("javascript:imgload");
}

}

// 圖片瀏覽 - data數據格式和原生商量好
// 調用:var imgData = {"position":position,"list":[imgsrc0,imgsrc1,imgsrc2]}; imgSee(imgData);
function imgSee(data){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function(bridge) {
  bridge.callHandler('iOS_PHOTO_BROWSER',data); // 調用 iOS 的 'iOS_PHOTO_BROWSER' 方法,同時傳數據data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data = JSON.stringify(data);
    todo.startGallery(data); // 調用 Android 的 startGallery 方法,同時傳數據data
}

}

// 單個頭部菜單,右上角的“新增”按鈕。因爲是原生組件,我們操作不到,所以需要初始化頁面時往這個按鈕上綁定js方法,以便我們之後操作。
// 調用: topMenu('╋',0) || topMenu('新增',0)
function topMenu(title, index){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function(bridge) {
  // js註冊方法 'JS_MENU_ACTION' 給 iOS 調用 - 方法名 H5 決定
    bridge.registerHandler('JS_MENU_ACTION', function(data, responseCallback) {
          topMenuHandle(data,true); // H5 頁面中定義的全局方法 window.topMenuHandle = function(data,flag) {}
          responseCallback(data); // 做完後,告訴 iOS 一聲
    })

        // 調 iOS 的 'iOS_MENU_JSON' 並傳參
    bridge.callHandler('iOS_MENU_JSON', [{"action":index,"title":title}]);  // - 方法名 iOS 決定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 topMenuHandle是往“新增”按鈕綁定的js方法,
// index是觸發這個函數時回傳給js的數據,用來判定點擊個哪個按鈕,title是這個按鈕的名字
// H5 把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var jsonStr = '[{"action":"javascript:topMenuHandle('+index+')","title":'+title+'}]'
    menu.inflateMenu(jsonStr);  // jsonStr必須是字符串
}

}

// 多個頭部菜單
// 調用:var titleData = [{'title':"添加行爲",'src':base.config.imgHost+"/cs/img/icon_bullet_behavior_add.png"},{'title':"審覈行爲",'src':base.config.imgHost+"/cs/img/icon_bullet_behavior_review.png"}]
// topMenus(titleData)
function topMenus(data){

var dataList = [];
$.each(data,function(index,item){
    dataList.push('{"title":"'+item.title+'","src":"'+item.src+'"'+(browser.versions.android?',"action":"javascript:topMenusHandle('+index+')"':'')+'}');
})
setupWebViewJavascriptBridge(function(bridge) {
    bridge.registerHandler('JS_MORE_MENU_ACTION', function(responseData) {
        topMenusHandle(responseData,true);
    })
    bridge.callHandler('iOS_MORE_MENU', dataList)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menu.inflateCustomMenu('['+dataList+']');
}

}

// 導出
export {
browser,
load,
imgSee,
topMenu,
topMenus,
pageClose,
}
回到頂部
總結
Hybrid是一種連接 H5 跟 Native 的思路,即可以快速迭代H5功能,又可以有NA的體驗,是混合開發的典型開發模式。實踐過程中需要根據業務形態模型來定製代碼實現,注入時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業務形態來選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wenhao/p/1121852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