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母親》by 王垠

並非每個中國人的母親都是“中國式母親”,但大部分的都是。並非每個中國式母親都跟我感覺到的一樣,但也八九不離十。中國式的母親造就出中國式的孩子,中國式的孩子又有一半成爲中國式的母親,這是一個循環…… 直到有一天,你接觸到很不一樣的文化。在很小的時候,中國式母親教育你,要誠實,不要撒謊,對人要真誠。你聽了她的話,決定做一個正直的人。等你上了中學,卻發現她開始自相矛盾,她對你說:“看你們班上的小強,情商多高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將來一定是當官的料。你爲什麼不能向人家學習一下呢?智商不是一切。” 然後跟你講三國演義,爾虞我詐,中庸之道,情商…… 你本來想告訴她,小強今天搶了你的作業去抄,還欺負了女同學。可是面對這麼多對他的褒揚,你也不好說什麼了。從小你就被老師教育,說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們養大,無私的奉獻,長大後你們要孝敬母親。是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養你,可是逐漸的,你發現這種“無私奉獻”其實是需要你付出代價的:你得聽她的話,忍受各種抱怨和嘮叨。一旦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你就會聽到她說:“我累死累活爲了你,到頭來我還沒有對!” 於是你終於明白了,一把屎一把尿的代價是很大的,因爲你得承認她永遠都是對的,即使你證明了她是錯的,她還是對的。一把屎一把尿,還賦予了她無限制的嘮叨的權力,一切以她的標準行事的權力。每次當你或者父親好心要幫忙做一件小事,剛開始沒多久,就會被大聲喝住:“不是那樣子的!你走開,走開!還不如我自己來!只要我不動手事情就做不好,裏裏外外都是我!沒了我這個家可怎麼辦!” 你沒有嘗試新的做事方式的機會,你沒有犯錯誤的機會。甚至當你本來是按她的方式做事的時候,也有可能被誤認爲“將要犯錯”,而被大聲喝住。你納悶了很久爲什麼會是這樣,好心幫忙總是被訓斥。到後來你和父親就什麼事都不敢做了,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因爲幫忙做事等於捱罵。久而久之你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中國式母親就像大公司裏的某些程序員,故意要寫出複雜難懂的代碼,讓別人無法插手。她們需要自己的“位置”,需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你去幫忙就等於在搶奪她的地位。她認爲只有牢牢地把做事的方法掌握在自己手裏,你纔會一直“需要”她,她纔不會被人冷落。這就是爲什麼她不讓你和父親做事,爲什麼你們做什麼都是錯的!中國式母親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其實不管她做不做事,你和父親都是愛她的。愛不是一種交易,不需要你在物質上提供任何服務。同樣的道理,中國式母親對你的關懷會過度的“到位”,讓你以爲這就是“愛”。當聽見你打第一個噴嚏或者第一聲咳嗽時,她就會緊張地跳起來:“哎呀,今天什麼天氣啊!你穿那點衣服怎麼行,快把外套穿上!” 其實呢,人偶爾打個噴嚏或者咳一下是很正常的,也許是因爲灰塵或者花粉,而不是生病,打一兩個噴嚏就不會再打了。實際上你因爲感覺太熱,剛剛把外套脫了,現在氣溫超過 24 度,卻被下達了命令,要穿上外套!如果你不穿,就不要怪她反覆嘮叨了 :p 嘮叨的內容從各種養生學家的傳道,溫差引發疾病,到說你是要風度不要溫度想吸引異性之類,都來了。中國式母親永遠覺得她的感覺就是你的感覺,她覺得冷,所以你也必須覺得冷,她穿很厚的外套,你也必須穿。你說她那麼愛你,爲什麼就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質,感覺和脂肪厚度,你也許根本就不冷呢?至少,她可以看看現在的氣溫嘛!爲什麼她要這樣做呢?因爲她要讓你覺得,你永遠需要她的保護。中國式母親從來不“放養”你,她不喜歡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即使你自己摸索出來了,她也要假設你不會照顧自己。她不給你犯錯誤或者吃苦頭的機會,這樣你就永遠也學不會那些離開了她可以耐以生存的技能。在這一點上,中國式的母親還不如母老虎,或者其它動物的母親。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會培養它們的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樣它們離開母親可以照樣生活得好。中國式母親這樣做看似愛你,而其實是因爲自私。如果你離不開她,她就可以永遠控制你。說到這裏,我想糾正一下很多人對於“愛”的理解。很多人都喜歡說,愛是一種責任。我覺得這是根本混淆的說法。愛就是愛,而責任就是責任。一個人可以爲了愛而做一件事,他也可以爲了責任而做一件事。同樣是驅動力,但愛仍然是愛,責任仍然是責任。爲了愛而做一件事,是跟因爲責任而去做它很不一樣的。爲了愛而做一件事,心裏想的是你愛的人。你爲她做事的時候,心裏是美滋滋的,你的腦海裏浮現出她爲此而高興的情境。你對此沒有任何怨言,完全不計回報,實際上你想不起有“回報”這個詞。當然,你也有可能是因爲體會到被愛的人的痛苦,而去做一件可以減輕她痛苦的事。但無論如何,你想的是這個人,而不是某種其它的“因果邏輯”。這個時候,你想不起“責任”這種東西。不是責任或者傳統告訴你“必須”做那件事,但如果你做了,你愛的人就會高興,或者她就不那麼痛苦…… 你愛了,她開心了,這就是你要的結果,你還需要什麼呢?什麼都不需要。不需要回報,不需要對方聽你的話,不需要有人聽你抱怨。實際上你根本不會抱怨,因爲愛已經化解了這一切的辛苦,它讓你快樂,讓你健康,讓你的臉上浮現出笑容。但如果你是爲了責任而做一件事,你只是因爲某種“邏輯”或者“社會觀念”告訴你,那是你的責任或者任務,所以你必須做這件事,不做的話就會有不好的結果,或者會使你遇到更多的麻煩,或者讓你的“良心”受到譴責,或者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總之,是恐懼在驅動着你,是社會在給你壓力。你心裏想的不是那個人(他的快樂或者悲傷),而是社會觀念,是某種不好的後果。歸根結底,你想的是你自己,爲了讓自己可以逃脫困擾。你其實不是自願做那件事的,但你要假裝是自願在做它,並且是以“愛”的名義做它。這就是爲什麼有人告訴你,愛是一種責任。其實呢,愛就是愛,責任就是責任。也許你愛和責任兩者都有,但愛仍然是愛,而責任仍然只是責任。也許起初有愛,後來就消磨殆盡,只剩下了責任。如果愛被消磨掉了,剩下來的責任仍然不是愛,它不能代替愛,也不能換回對方的愛。想想吧,要是對方感覺到你是因爲覺得自己是一個麻煩或者包袱而做一件事,一邊做一邊抱怨,他會更愛你嗎?明白了嗎?這就是爲什麼有的母親不爲孩子做很多事,但孩子卻很愛她。因爲她們心裏有愛,所以她們也得到愛。愛可以驅動你做某件事,也可以驅動你說某些話,也可以驅動你去抱抱孩子卻什麼實在的幫助都不提供。這就是爲什麼當小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你抱抱他,用心說一句“我的小可憐~”,比你立即跳起三丈高,做出十件事,爲他解決實際的問題還管用。你要相信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會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他需要的更多是愛和關心,而不是你幫他解決問題!很多人都告訴你,中國女人很爲孩子奉獻。一旦有了孩子,就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了。她們可以爲了孩子而忽略丈夫,爲了孩子,她們可以對丈夫指手畫腳。在她的心裏面,兩個人都應該是孩子的奴僕。如果孩子他爹要有自己的生活,偶爾忽視了孩子的需求,那就是大逆不道。有了孩子,生活中就只能有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紙巾都要反覆利用,這叫做節約。任憑你們當年如何風花雪月,也很難逃脫這個轉折點。你的父親比你要慘,因爲你發現做事要捱罵,那你可以不做。可是你的父親卻逃不掉。中國式母親做飯的時候,是會吆喝你的父親去幫忙的。來,給我遞一下這個!去,把這個菜給我洗了!這是必須的,做不好還要捱罵,做慢了要捱罵,做得好但不是按她的作法做的,也要捱罵。最後飯菜做好了,中國式母親會自豪的告訴你,這都是她的功勞!你爸做的怎麼可能這麼好吃!經歷了這麼多“公司裏的那些事兒”之後,你忽然醒悟了:中國式母親的一些行爲特徵,跟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 manager,其實沒有很大差別 :p從你很小的時候開始,中國式母親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怕你“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血本送你去早教,各種培訓班。你好不容易有個週末,就是在培訓班度過的,都沒有玩的時間。按照她的說法,這些“都是爲了你好”。然後她會開始跟你講“其他人的故事”。這些“其他人”,可能是鄰居的孩子,親戚的孩子,或者名人的孩子。總之她是要告訴你,這些人有多麼的了不起,你要向人家看齊。看人家張叔叔的兒子,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出國工作!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清華北大”,被灌輸進你的腦子裏。彷彿除了清華北大,其它的學校都不算是大學一樣。總之,中國式母親從小就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攀比”的心理,所以很多中國人不跟人比心裏就不舒服。甚至有些中國心理學家公開宣揚:快樂的來源在於比較。我掙 5000 塊錢,要是不看到別人只掙 3000 塊,我怎麼會快樂呢? :p你聽了她的話,奮發圖強,立志要出人頭地。最終你不但上了清華,還上了常春藤聯盟,受到高人指點,世界級大公司信手拈來。但你明白了一個道理,出人頭地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跟人比較是“不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快樂的來源。然而每次你回到家,仍然聽中國式母親在說同樣的話,跟當年一點沒變:“人家某某的兒子在本地的軟件園工作,一個月能掙一萬二呢!都生了兩個小孩了!” “看電視上這個本地某某大學畢業的,人家現在搞大數據創業,都上了經濟半小時了!” 你問,大數據是什麼你知道嗎?她說,不知道,但人家上電視了!你多希望母親只關心你和父親,關心“我們家的事”,關心如何享受眼下的幸福生活,但她總是喜歡跟你說“其他人的事”,而且這些人好些你甚至都不知道是誰。她的嘴裏幾乎永遠是其他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的生活如何。她坐在你面前,她的心卻不在那裏。她的頭腦裏充滿了各位億萬富翁養生專家人生導師的話,她的鄰居,鄰居的兒子和媳婦,他們的工資水平,媳婦的年齡身高顏值,她今天在超市遇到的素質低的人佔超市小便宜的人,想佔我們家便宜的親戚,二十年前受的各種委屈…… 你想大吼一聲:這些關我們什麼事!但你知道吼出來也沒用的,因爲每次她都說:“我只不過說一下……” 然後你就想起了『大話西遊』裏孫悟空頭痛欲裂的痛苦 :p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式母親開始告訴你,要“走關係”。因爲別人都走關係,要是你不走,可別怪辦不成事。爲了讓你可以上大學,爲了擺平一些事情,她會開始研究送禮要什麼檔次。如果事情沒辦成,她就會開始遺憾是禮金沒有走到位。要是你上醫院,她會研究如何給醫生紅包。因爲她聽說,要是你不送紅包,小心你的小命!即使醫生一看就不是那種人,婉言謝絕,她也會堅持認爲人家是嫌禮金不夠。每次你出門去另一個城市,中國式母親都會跟你說,我聽說你的高中同學某某在那個地方,你要不要他的電話號碼?你說二十多年沒聯繫的人了,都不知道變成什麼人了,爲什麼忽然要找人家啊?她跟你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硬是要東拉西扯找到你的高中老師問別人的電話號碼。她平時喜歡跟你抱怨某位親戚“無事不登三寶殿”,有求你的時候就來找你了,但現在她的做法,跟那位親戚不是一樣的嗎?爲什麼總是想到要靠什麼人,或者利用其它人呢?她似乎不明白物以類聚的道理。如果二十年都沒有聯繫的人,恐怕根本就不是一類人。現在去找人家,話不投機碰一鼻子灰的概率恐怕更大一些。她沒有明白,同學或者親戚其實都不一定是朋友,而且很有可能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是同學或者親戚,而只需要是心靈相通的。等你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鄉,中國式母親開始廣泛吸收網絡上的各種信息。信息高速公路,讓她大開眼界。她的信息來源,包括了各種名人政要,專家,教授,明星,留美博士…… 但不包括你!她對這些人傳播的信息不加判斷的接受,然後通過網絡給你發小廣告。內容一般是:某某富豪說了什麼話,某美國大公司的前副總裁說你要怎麼做人,某某留美博士說美國多麼多麼的好,著名博物館館長說不可以跟老闆說想漲工資,健康專家說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都有害……等你去了美國讀博,就經常收到關於美國的各種消息。聽說某州遭了颶風,有沒有影響到你啊?我看人家留美博士某某的博客上說,在美國公司裏,大學裏要怎麼混,你學習一下吧。這個『美國公司 HR 如何選擇候選人』,『特朗普的新政策』,你參考一下吧…… 於是乎,你就發現各種跟你有關沒關的信息,你早就知道卻不屑一顧的信息,陸續到來,目不暇接。中國式母親從來沒有出過省,但她認爲通過網絡上的各種名人,專家,留美博士的博客,她比你還了解美國。在中國式母親的眼裏,你永遠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