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與H3C的前世今生-昊羣計算機

在中國的網絡通信設備市場,有兩個華字輩的選手,一名叫“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另一名叫“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這兩個人有着血濃於水的情誼,在歷史上爲了抵擋強敵思科的***,一起並肩戰鬥過。而這倆人曾經肝膽相照,互相立下城下之約,發誓井水不犯河水,你玩你的運營商,我玩我的企業網。

然而在利益面前,任何人心都會改變,爲了瓜分市場,兩人大打出手,我搶你的地,你吞我的城,曾經的情誼蕩然無存。

如今,這兩人都成了行業裏有頭有臉的人物,可是手中的盤子越大,明中暗鬥也越大,檯面上打嘴炮,檯面下架槍炮。


1、華爲與華三的前世之緣

一切恩怨的源頭,還要從他倆的老對手“思科”,以及思科的老對手“3com”說起。

1979年,以太網之父鮑勃·麥特卡夫,拒絕了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創始人)的盛情激情,自己成立了一家名爲3com的公司。

在上世紀70年代末,網絡技術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包括以太網技術在內的,十餘種不同的局域網技術充斥在當時的市場上。麥特卡夫作爲以太網之父,在爲3com擴展市場地盤的同時,也不斷推廣自己的以太網技術,伴隨着3com的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太網技術也成功淘汰了其他局域網技術,成爲了現代網絡的基礎。

到了1990年,3com成爲了網絡通信領域的霸主。值得一提的是,3com所涉及的行業並不侷限於網絡通信,還包括了操作系統、工作站、掌上電腦、網絡通信等。

在互聯網網絡通信行業裏,3com遇到了一個命中註定的對手,這個對手名叫“思科”。 1984年,在人才輩出的斯坦福大學裏,有一對教授夫婦,他們分別是:計算機系的計算機中心主任萊昂納德·波薩克和商學院的計算機中心主任桑蒂·勒納,倆人共同創辦了思科公司。思科一開始歷程非常坎坷,創始人出走,管理層更替,目標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困擾着思科。直到傳奇CEO約翰·錢伯斯掌舵,思科纔開始在成功的道路上狂飆,並很快成長爲行業內的巨人。

1993年,思科懟上了行業領頭者3com。兩大高手過招,雙方一上來就玩起了收購大戰,掄起上百億美元的資本互相傷害,這場收購大戰存續打了四年。

直到1997年,3com收購了一家名叫U.S.Robotics的公司,轉移戰略重心到了調制解調器市場,對峙有了變化,這個事件成了雙方的決勝點。調制解調器市場並沒有如3com預料的那樣,成爲未來的主導,反而令他錯過了以太網技術從十兆向百兆的轉型升級。

新世紀來臨之前,思科成功把3com幹翻在地,成爲了網絡通信行業新的領頭者。

每一任領頭者,都會遇到一個命中註定的對手,3com遇到了思科,而思科遇到了華爲。在思科與3com激戰正酣的時候,一位來自東方的企業,進入了美國的網絡通信市場,並趁着兩大巨頭幹架之際,逐漸站穩了腳跟。

在順利解決了上一任老大哥3com的思科,回過頭對付華爲這個新的挑戰者時,頗感無奈。這個本家遠在東方的傢伙,總是跟着自己的步伐做研究,並能拿出價格更低的產品,而且根本不吃收購大戰那一套。

爲了打跨華爲,在2003年1月,思科使出了大招。向美國法院起訴華爲侵犯知識產權,思科這一招厲害,讓華爲不得不在半個月內,下架了所有遭起訴的產品。然而華爲的見招拆招,爲了對付思科,華爲找到了被思科打跑的3com,提出組建合資公司共同反擊思科。華爲和3com最後達成統一戰線,本着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條至理名言,在2003年3月,3com和華爲結合,成立的合資公司Huawei3com公司(H3C),總部落戶杭州。

思科與華爲的這場戰爭,因爲老對手3com的加入而變得微妙起來。2003年6月初,德州(德克薩斯州)法院宣佈華爲有侵權行爲,然而到了6月中,3com就站出來給華爲作證,稱:思科所謂的華爲侵權是不存在的。兩個老冤家換了個立場,又打掐了起來。

到了10月,一直抓着侵權大招的思科突然宣佈終止版權訴訟,並要求審判延期,而這一延,就延到了一年後,思科最終宣佈終止訴訟。思科一門心思想除掉華爲,不僅把已經被打跑了的老對手給招了回來,還整出了個新的競爭對手(華爲),自己辛苦攢的大招也基本放空。

而這場版權大戰,最大的贏家是華爲還是3com?都不是,而是那家合資公司Huawei3com。這個流淌着華爲血液的新角色,就是未來的“新華三”,網絡通信行業的新星。

緣分、情誼、承諾,到2004年,爲了抵禦思科的***,華爲和華三並肩戰鬥,這可能是他們最初和最後的美好。時間流轉,隨着新玩家加入到網絡通訊行業的競爭中,一切最終都在滾滾東流水裏化成了憎恨。

2、華爲和華三的今世之爭

2003年,Huawei3com剛剛成立時,華爲控股51%,3com控股49%。華爲、Huawei3com、3com三家在一條戰線上同思科斗爭了整整五年,期間華爲以20億美元的價格,將所持有的Huawei3com 51%的股份,分兩批,全數轉讓給了3com。

2007年4月,Huawei3com正式更名爲H3C(華三),華爲出售股份同時,還把自己企業網業務全數交付給了新生的華三,並對華三許諾:企業網業務的地盤今後是你華三的,我華爲只專注於運營商。

全盤接手華三的3com,在天梯單排的道路上並沒有能上分。時間到了2008年,3com的所有業務開始全線崩盤,無奈之下,3com發出求救信號,華爲最先響應,準備出高價收購3com。早年敗走德州(德克薩斯州)的思科,在此時終於找到了反擊的機會。先是聯手美國國稅局以稅務問題爲由,阻撓了華爲的首次收購;再是聯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第二次插手華爲的收購。最終,在2009年,3com連同華三一起,被惠普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流淌這華爲的血液成長起來華三,從此成爲了惠普旗下的一家全外資企業。華爲和華三,不會再有並肩戰鬥比喻強敵的回憶了,未來的兩人只會站在相互對立的立場上,爲相互對立的利益,互相毆鬥。惠普(HP)這個在硅谷的標杆,美帝科技豪門,借3com跟華三之力,成爲了網絡通信行業裏的新玩家。

2010年4月26號,正式收購3com僅僅十餘天的惠普,宣佈成立網絡通訊新品牌:HP Networking(惠普網絡),替代吞並進來的3com。有着30年的歷程的3com和他的三環標誌,成爲了歷史。

3com已然終結,那麼作爲3com子公司的華三呢?幸運的是,華三暫時還活着,惠普並沒有立刻讓華三成爲歷史,作爲3com生前的上分利器,惠普深知華三的價值,並非簡單的吞併就能完全消化吸收的。於是惠普允許華三繼續使用原品牌打中國區的排位,但所有行動必須受惠普網絡的管控。

在給予華三自由的同時,惠普還給這份自由加了一些代價:第一,華三的品牌只能到2014年底,之後不許在使用;第二,原本屬於華三大量業務,需被惠普網絡剝離,分配給惠普的其他子品牌。這個代價,令華三的規模在一朝之間,縮水到了2003年公司剛剛起步的水平。

從3com的主心骨,到惠普都門下客,華三那些年在落魄與失意中不斷遊走。然而,給華三最大打擊的並不是惠普,而是來自另一條道上的玩家:阿里巴巴,以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運動”。去IOE的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框架中,剔除國外設備,採用國產設備。IOE即爲:IBM的小型機、Oracle(甲骨文)的數據庫、EMC的存儲設備。這和中國政府在未來對國家信息安全規劃,不謀而合,尤其是在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後,去IOE運動進入了快車道。

中國區排位賽的規則被裁判組重新定義:中國的信息安全必須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企業手裏,以防止數據丟失而造成一系列嚴重後果。

新的遊戲規則下,華三的全外資玩家的身份令他在2014年,戰績難看至極,央企國企紛紛拋棄華三。而曾經並肩戰鬥的隊友華爲則開始背後插刀,順勢搶佔了原本屬於華三的大量地盤。 2014年戰績難看的不僅僅是華三,還有惠普,一系列投資的失利,不斷增加公司的內鬥,不停擴大的虧損,還有天梯上止不住的連敗,最終令惠普這個豪門在2015年分了家:一家名叫“惠普公司(HP Inc.)”,另一家名叫“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

2014年,對於華三來說是苦不堪言的一年,在中國信息化升級換代的關鍵時刻裏,華爲在攻城略地,華三隻能痛苦的等待。華三的困局在2015年又被點破,一個來自中國的土豪隨手一揮,斥資25億美元收購了華三51%的股份,而惠普企業(HPE)佔另外49%的股份,賜予了華三夢寐以求的國資玩家身份,令華三有了重回中國去打排位的資格。這個挽救華三於危難之中的土豪,名叫“清華紫光”。

華三爲了紀念這個浴火重生的時刻,將自己改名爲:新華三(H3C)。

從Huawei3com到華三,從華三到新華三,沒有哪一位IT界的玩家經歷過如此大起大落的發展歷程,如今的新華三已經從低谷中走出,開始與一個個實力強勁的對手正面交鋒。這其中不乏老對手思科,也不乏老隊友華爲。

載至2017年上半年,新華三那些被惠普剝離的業務逐漸迴歸,並展現出強勁的排位上分能力,綜合實力更是躍居國內前三,和思科、華爲分庭抗禮。

思科、華爲和華三之間的新紛爭纔剛剛開始,下一次聯合,下一次分離,下一次陰謀陽謀,下一次猝然死亡,也許就在不久之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