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一車人都不願意早起去報國寺,小傢伙想去,看來還要來第二趟了。

“報國寺最初名“會宗堂”,明代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於伏虎寺右的虎頭山下,取儒、釋、道“三教”會宗的意思。寺裏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爲普賢菩薩,因爲峨眉山是普賢道場;道教是廣成子,據說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過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輿,和孔子同時代,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後來隱居峨眉山。會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時期儒、釋、道有過一段融洽的歷史。

清初會宗堂遷至現址,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聞達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據佛經中“報國主恩”的意思,御賜“報國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廣惠擴建;解放後多次維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