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你要什麼,這很重要

昨晚吃過飯,起身決定和希希回我的溫馨小屋。

背上包,包裏放着《指數基金投資指南》,抱着希希,這個小胖墩,聞着她身上還存在的奶香味,兩歲四個月,鼻尖觸碰鼻尖,享受內心平靜的感覺真好。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外在的熱鬧,和我內心的平靜是完全不同的。

回想起今日上午,參觀孩子的學校,第一感覺就是豪,學校內設有游泳池,一年四季恆溫,漢字博物館,讓孩子更喜歡認字,認字變得有趣。

想起我的小學校園,不禁淚流滿面,兩棟教學樓,一小片空地,沒有籃球場,沒有足球場,沒有游泳池,校園還有一平房,那是老師的宿舍。

好像好幾次夢迴校園的樓梯。夢裏總有個同學,而我因爲內向,不敢交流,朋友少,生怕她不跟我玩,一直跟着她。她也喜歡和我玩,只是更多的是嘲笑我。而我也不敢離開。這是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

她總是嘲笑我矮,胖,土。很多年之後,在我生下柔柔的第二年,我毅然決然的拉黑了她。再也不用被她嘲諷了。

從被選擇到擁有選擇權的感覺真的很好。

深圳的發展趨勢,入深戶變得簡單,房產成了劃分資產之間的高低。

深圳入學難,成了問題,有的區,招生只招到第二類。

第一類,所在區戶籍,擁有房產。

第二類,其他區戶籍,擁有所在區的房產。

因爲我們是第一類,所以我現在也沒去顧第三四五六類的區別。

半年前,我們家是第五類,深圳戶籍,沒有房產,也不在本區戶籍。

這樣的結果,我們面臨的是被選擇。書是有的讀,但在哪裏讀而已。

人的自由權利,在於擁有選擇權。一旦被選擇,就很被動。

在此,我特別要感謝連嶽,連嶽改變了我很多。

以前追咪蒙有時候,她有一句話:“我沒見過你,但我懂你。”

而連嶽,如果有,那這一句話應該是“我沒見過你,但我愛你。”

連嶽愛世人,用這句話描寫是最好的

2018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發給我連嶽的文章,我當時沒當回事。後來咪蒙的文章提到連嶽,我再仔細看。是深圳南山的朋友的留言,大意是:

手頭上有100萬,但只能夠買南山區的一房一廳,問連嶽是否多等等,再過幾年,手頭上的錢多一點,而房價也下跌。當時連嶽的回覆是,讓他現在就買,因爲過幾年,手頭上的錢跑不過房價的上漲。

我覺得這個人和我很像,我是不是可以學他。他在南山區,首付100萬隻能買一房一廳,那我在坪山區,不用100萬,我只需要40萬就可以買一房一廳了。

學習,模仿,是我現在的進步。

於是我開始看房子,很巧,你要什麼,上天給你什麼。

我所在的地方,兩公里外,我經常跑步經過,有一個小區,專門是小戶型,我就開始上網搜,然後遇到房產中介,他知道我沒錢,借給我10萬,但要有利息,我想想,還是接受。

然後就開始借錢,辦手續。

好像一切回到買車的那一年,一切都是我在跑,我在規劃。

我和我老公按照馬伊琍的話“彼此成就。”

如同我給連嶽的留言。



10月看文章,12月買房,1月拿到手,2月出租,4月辦理入學申報,9月上學。

這一步,穩穩地走。

如果那時候沒有遇到連嶽,或者思維依然存在,房子是用來居住的,只有兩房一廳纔可以買,如果親戚繼續待見,讓我掛靠戶口,或者現在就沒有這一切。

昨天還發生很戲劇性的一幕,學校做調查,問家長自願選擇“新校區”,“老校區”。

一個家長煽動羣體,讓大家選擇老校區。而我依然舉手選擇新校區,舉手的人只有三個,其中一個是我老公。然後刷刷刷全場都是舉手要去老校區。

我毅然站起來,“請你不要代表我,我們要去新校區。”

這或許是我人生中少有的突破,我知道我要什麼,我能接受什麼,我選擇什麼。

看連嶽這麼多文章,知道羣體效應,知道烏合之衆。

很多家長,或許是隨便,然後一個人煽動,他們就沒有主見。

學校領導已經說明了情況,老校區,交通受限,戶外場地受限,光線受限。因爲老,改造,所以迫切需要新校區。

而作爲過渡,小一新生先到新校區。其他年級的孩子,11月30日也要到新校區。

看着教育局領導滿頭大汗,汗流浹背,背後溼透了,髮際線後移,中年油膩出現了。

感慨,在深圳當領導真的不容易呀,受賄機會少,拿紅包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到哪個關口,就得被手機對着拍照錄相,上傳到各種平臺,生怕一句話說錯。

我也明白爲什麼家長那麼憤怒,畢竟他們當初也就是爲了孩子讀書纔買的學區房,如果買得早,5年前也要100萬,買得晚,要300萬,花了一兩代人金錢,集很多親戚朋友的借款,纔買來的學區房,孩子就得到剛裝修建好的新校區,心中各種不爽,花大錢受大罪。

然後就出現巨嬰,爲什麼別人孩子不去要我們家孩子去。

學校都出示各種官方檢測報告,證明是安全的。

只能感慨,巨嬰無處不在。

當然我能有現在的感悟,也是多得連嶽,買和住是兩回事。

另外,房產中介告訴我,我那房子,半年漲了10萬,想想30多萬的本金,哪一個理財產品,股票,基金都沒有這房產收益高。

抱着希希,回想起這些年,從看亦舒,到張德芬,到咪蒙,到村上春樹,到連嶽,到卡蒙,到王小波,到看基金理財。

從油膩少女,到跑馬中年婦女。

從胖到瘦。

從缺乏安全感,到現在可以一個人睡,一個人在四五點的街頭奔跑。

人生總是充滿了各種未知。

過好當下,不想太多未來,每一步走好,早起,早睡,日更,管理情緒,善待孩子,貪婪的學習。

也開始懂得人之間的關係,人應該先和自己的關係,再到配偶,到孩子,到父母,到朋友。

也明白現在所有的人,事,物的發生,都是“彼此成就”。

不再停留,爲什麼你非要離開我,而是感恩,這是彼此成就。

不再抱怨爲何這個事的發生,因爲這是彼此成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