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觀照/ 覺知練習/ 如實描述

1

情緒。

情緒,來源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會起情緒,我們的本能是有了情緒之後,要麼發泄,要麼壓抑,發泄帶來的後果是人際關係出問題;壓抑帶來的後果是身體出問題,性格出問題

怒傷肝,人有發怒時,會感覺胸膛悶,感覺像什麼堵住了一樣,就是傷到肝了。

恐傷腎,所以膽小怕事的人容易腎虛,腎屬水,遇事容易退縮,多憂多慮,“煩人傷腎”,所以恐懼,易心煩的人最容易腰腿痠痛,精力不足,記憶力不好,疲倦,睡不夠,失眠等問題。

憂傷脾,焦慮,愛操心,想的多的人,易食慾不好,消化不良,免逸力會下降。

悲傷肺,孤獨,絕望,悲傷的人,會呼吸氣短,愛計較的人易感冒,咳等,會出現精神不好,頭髮枯黃。

喜傷心,喜和恨,都會傷心臟,過喜的時候,會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心跳加快,睡不着等;心神不穩的人易患心臟病,所以大喜大悲都是不好的。

最好的情緒,就是平和喜悅,以平等心看待事物。



2

爲什麼要做情緒觀照?

好,那麼情緒觀照能幫助我們什麼呢?首先,情緒觀照讓我們感受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和他建立連接去允分感受他,允許他的存在,去了解他而不是抗拒他。這個時候,情緒就會聽你的話。

就像《阿凡達裏》騎馬,和騎鳥的時候,要跟他建立鏈接,溝通之後,馬和鳥纔會聽他的話。如果你總是去對抗情緒,那麼情緒會更加強烈,你會受不了,只能發泄和壓抑。

同時,情緒觀照還有個高級的,當你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也能瞭解別人的情緒,擁有了同理心,共情。可以提高情商。有的同學會有疑惑,這不符合邏輯呀。是的,我們生活中很多事都是不符合邏輯,符合規律,符合事實,符合感受,而不是符合邏輯的。

《大學》裏有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就是知道,知道我們有情緒了;止:就是停止,止住;定:就是安住,反思;.....

所以(1)首先是要知道自己有了情緒,知道自己在生氣,在恐懼等等;(2)然後止住,(3)就可以開始情緒觀觀照啦;(4)情緒觀照後就是覺知的練習了,讓我們看到情緒背後的根源和本質;(5)如實描述幫助我們,尊重事實,(不加自己主觀看法的事實),提高溝通能力。



3

情緒觀照步驟:

第一步: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好,深呼吸三次。讓自己安靜下來,大腦放鬆。

第二步:回憶讓你起情緒的事件。(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胸悶、堵、等等....)

第三步:把注意力放在難受的地方,(比如胸悶,就把注意力放在胸悶的那個位置不離開,固定住。一直觀察,你會發現這裏有一個物體。)

(要繼續將專注力放在這個物體上,會感受到這個物體的形狀,材質,大小,然後像畫畫一樣,描繪這個物體的邊緣。慢慢這個物體會消失,會消融。)

 第四步:重新回到這個事件,看看還有沒有情緒。如果還有情緒,繼續情緒觀照;如果沒有情緒了,那麼觀照結束。

情緒觀照描述模版:
讓你起情緒的事件+你的情緒+身體的感受(要說清楚物體的形狀、材質

4

覺知讓我們看那看不到。自我的95%都是潛意識,是平時不被我們覺察到的。覺知練習,就是讓我們瞭解我們的行爲和模式背後的潛意識,我們產生行爲和情緒真正的根源。

覺知練習:

1,事件:我看到..。我聽到...(客觀描述事件或行爲)
2,情緒:(開心、委屈、生氣、恐懼、焦慮。...)
3,期待:(期待自己、期待他人)
4,態度:(應對模式)(你的潛意識反應,是戰鬥、逃避、抱怨、指責、凍結、受害者...)
5,觀念:認爲....很重要(價值觀)
6,信念:一定要....、.應該要....、必須要...
7,核心信念:無價值感、無資格感、無存在感....


5

如實描述模版:
描述具體事件(尊重事實)+你的感受(情緒)+造成你這個感受的根源+你的需求(具體的期待)

事實:你看到的具體的事件
你的感受(情緒):你感到生氣、委屈、恐懼....
感受的根源: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受生氣、委屈、恐懼....
你的需求:你希望自己(對方)怎麼樣,你期待....(非常具體的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