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安裝以及集羣環境配置

Redis簡介

  • Redis 是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 Redis 是一個使用ANSI C語言編寫的開源數據庫

  • 高性能的key-value數據庫

  • 內存數據庫,支持數據持久化

  • Redis官網: Redis官網

  • Redis中國官網: Redis中國官網

  • 提供了Java,C++ ,C# ,php,javascript,perl,object-c,python,ruby,Erlang等客戶端

  • 2010.03.15 開始Redis的開發工作由VMware主持

  • 2013年五月開始,redis開發由pivotal贊助

redis的常用數據類型

  • redis 內部使用的Object對象的結構
    img
    • string 字符串
    • list 鏈表
    • set 無序集合
    • sort set有序集合
    • hash hash表(散列的數據結構)

開發語言客戶端介紹

Redis安裝

redis的windows版本

  • redis官方沒有提供Windows版本,Windows版本是由 Microsoft Open Tech group維護的
  • Windows版本下載 https://github.com/MicrosoftArchive/redis
  • 下載好之後進入 安裝目錄,雙擊redis-server.exe 或者命令行執行redis-server.exe,
    • 注意,Windows版本和Linux版本不同,運行程序在根目錄,不需要進入src目錄
  • 執行 redis-cli 打開客戶端 ,測試基本命令;
    img

感謝這位小夥伴提供的詳細文檔 windows下安裝和配置Redis

  • 服務端啓動和關閉
    • 直接默認啓動redis-server.exe 其他啓動參數和Linux類似
    • 指定配置文件啓動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 客戶端連接和關閉
    • redis-cli 默認連接

    • 這裏的啓動參考Linux環境,參數類似

      • 在redis安裝目錄下 redis-cli -p 6380
    • redis-cli shutdown 關閉redis服務

      • 在redis安裝目錄下 redis-cli -p 6380 shutdown

注意事項 :windows版本在關閉窗口(終止服務)的時候會進行持久化操作

redis的Linux安裝(mac也同理)

  • 官網下載
  • 解壓 tar -zxvf redis-5.0.tar.gz,注意用戶權限;
  • 進入解壓之後的目錄輸入 make進行編譯
  • 進入src目錄執行 make test進行測試,查看安裝是否成功,當出現 All test passed without errors 說明安裝成功
  • 進入redis目錄的 src 目錄 ,執行 ./redis-server,啓動redis服務,會佔用命令行
    • ./redis-server & 不佔用命令行啓動(後臺啓動)
  • 關閉redis服務(不推薦) kill -9 pid
    img
  • 進入redis目錄的src目錄 ,執行 ./redis-cli 啓動redis客戶端,測試基礎命令是否有效
    img

可能需要編譯環境 yum install tcl 也可能需要gcc一般系統都自帶

redis單實例客戶端 服務端啓動以及關閉
  • redis.conf redis配置文件
  • port 端口
  • requirepass配置文件中的密碼配置關鍵詞
  • masterauth 主從同步中在slave配置master的密碼

啓動文件在redis 安裝路徑下 src目錄下

  • 單實例服務端啓動方式

    • redis-server
    • redis-server ${redis.conf} 指定一個配置文件啓動,編輯redis安裝目錄下的redis.conf,修改之後啓動
      • ./redis-server ../redis.conf 指定配置文件啓動
      • requirepass [密碼] 可以配置連接密碼
    • redis-server --port ${port} 指定一個端口啓動
  • 單實例客戶端的啓動連接

    • redis-cli
    • redis-cli -p ${port} port 不指定的話默認6379端口
    • redis-cli -h ${ip} host指定IP/域名連接
    • redis-cli -a ${password} auth 認證密碼
    • 綜合使用 redis-cli -p ${port} -h ${ip} -a {password}
  • redis 單實例客戶端以及服務端的關閉,這裏不要被表象迷惑,這個命令可以關閉redis服務

    • redis-cli shutdown
    • redis-cli -p ${port} shutdown 關閉指定端口的服務
    • redis-cli -h ${ip} shutdown
    • redis-cli -p ${port} -h ${ip} shutdown 連接指定IP的指定端口下的redis,主機默認是本機

注意事項

* 注意前臺啓動和後臺啓動的方式 ,`Ctrl+C`關閉redis服務 
* 一般學習測試前臺啓動即可,方便查看日誌    
* 直接kill 數據是不會持久化的,shutdown關閉會持久化數據(日誌會打印),可以在客戶端執行save主動持久化
* 服務器配置,需要網絡暢通,並且端口開放,安全組也開放
單實例環境驗證
  • redis 單實例環境驗證
    • ping 正常則相應pong
    • 執行 redis set [key] [value] get set相關命令進行驗證
    • 執行 redis get [key] 命令獲取到的值

Redis 分佈式環境配置

img

  • Redis 分佈式服務端以及客戶端的啓動
    • 修改兩個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

    • 修改端口一個爲6379 一個爲6380(默認的不用修改直接按照默認配置啓動即可)

    • 通過配置文件啓動./redis-server ${redis[0-1]} 的${redis.conf}路徑 (默認直接./redis-server啓動)

      • ./redis-server ../redis.conf
    • 客戶端啓動 默認啓動 ./redis-cli 指定端口啓動 ./redis-cli -p 6380

如果修改了配置文件 直接 ./redis-server 啓動,會用默認的配置啓動,redis.conf配置文件不會生效

redis開啓遠程鏈接

採用以上的方式安裝啓動,用redisplus 只能ssh的方式連接有點不方便,直接連接服務不可用,於是需要開啓遠程連接

  • 步驟一:註釋掉redis.window.conf(Linux爲安裝目錄下的redis.conf)文件中的bind屬性設置
  • 步驟二:把protected-mode屬性設置no
  • 步驟三 :修改配置文件的 requirepass 屬性設置密碼(一定要設置不然就指定IP訪問,會提供免費礦機)
  • 步驟四:重啓redis服務 ,就可以遠程連接了
    • ./redis-cli -p 6380 shutdown 如果帶有密碼 ./redis-cli -p 6000 -a yourpassword shutdown
    • ./redis-server ../redis.conf2 &

最好通過命令指定配置文件啓動,特別是Windows下

Redis可視化工具RedisDesktopManager

官方下載地址 (https://redisdesktop.com/download)

github上下載老版本 (https://github.com/uglide/RedisDesktopManager/releases)

相關鏈接:

redis基本使用

redis基礎命令

  • info
  • ping
  • quit
  • save
  • dbsize
  • select
  • flushdb
  • flushall

redis鍵值命令

  • set
  • del
  • exists
  • expire
  • ttl
  • type
  • randomkey

五種常見的數據結構

  • string (字符串)
  • list(鏈表)
  • set(無序集合)
  • sorted set(有序集合)
  • hash(Hash表)

小確幸

每一絲靈感都值得被記錄,每一筆記錄都是成長,每一點成長都值得歡呼

博主個人站: www.imisty.cn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lookinthefog
博客園 :https://imist.cnblogs.com/

希望能夠認識一些熱愛技術的小夥伴,歡迎友鏈接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