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初學系列——time庫的使用

Python初學系列——time庫的使用

介紹:time庫是Python中處理時間的標準庫,能夠表達計算機時間並格式化輸出。

庫的調用:

import time
time.<b>()

time庫包含三類函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時間獲取:
time()
獲取當前的計算機時間戳,表達1970年1月1日0點開始到現在的秒數,這個函數一般不用
ctime()
返回當前時間值,這個就正常多了(由於比較簡單我就直接終端操作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gmtime()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個函數從效果上可以看出是將每個時間單位都分別讀取,這樣形成了方便計算機進行處理的格式。

時間格式化
strftime()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效果如下:

time.strftime("%Y-%m-%d %H-%M-%S",time.gmtime())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第一個參數使用了6個格式化控制符,%+一個字母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strptime()
這個函數與strftime是一種互補關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將一個字符串變成一個計算機內部可以操作的時間

程序記時應用
測量時間函數perf_counter() 這個一個比較精準的函數(納秒級)
產生時間:sleep()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自己嘗試一下,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start和end執行的時間差(秒爲單位)
但要注意必須要有start,因爲計算機內部不是從0開始計的,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sleep()函數,是指讓程序休眠s秒的時間,(其實我第一次見到sleep函數是在上操作系統可課程中講到進程控制時,那是還是c語言,父進程創建子進程,通過使用sleep控制程序休眠時間,更好的看父子協調執行的效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樣過了3秒鐘就可以看到程序執行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