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spark--spark調優

[TOC]

一、spark調優概論

1.1 什麼是spark調優

​ spark的計算本質是分佈式計算,程序的性能受集羣中的任何因素的影響,如:CPU、網絡帶寬、內存等。一般情況下,如果內存足夠大,那麼其他因素影響性能。然後出現調優需求時,更多是因爲資源不夠用的情況,所以才需要調節資源的使用情況,更加高效的使用資源。比如如果內存比較緊張,不足以存放所有數據(10億條),需要針對內存的使用,進行調優來減少內存的消耗

1.2 spark調優的主要方向

​ Spark的性能優化,大部分的工作,是對於內存的使用,進行調優。通常情況下,Spark 處理的程序數據量較小,內存足夠使用,只要保證網絡通常,一般不會出現大的性能問題。但是,Spark應用程序的性能問題往往出現在針對大數據量進行計算時(數據突增)。這種情況往往是現環境是無法滿足的,所以可能導致集羣崩潰。
​ 除了內存調優之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優化性能。比如spark使用過程中有和mysql交互的話,此時調優也要考慮到mysql的性能問題。

1.3 spark調優的主要技術手段

1、使用高性能序列化類庫。目的減少序列化時間以及序列化後數據的大小
2、優化數據結構。目的減少內存佔用
3、對多次使用的RDD進行持久化(RDD cache)、checkpoint
4、使用序列化的持久化級別:MEMORY_ONLY不序列化,MEMORY_ONLY_SER序列化。
MEMORY_ONLY比MEMORY_ONLY_SER要佔用更多內存空間。
但是要注意,序列化會增加cpu使用成本,所以要權衡好
5、Java虛擬機垃圾回收調優。
6、Shuffle調優,90%的問題都是shuffle導致(1.x版本時此問題嚴重,到2.x版本,官網基本已優化,所以到2.x版本,這個問題可忽略)

其他性能優化的方式:
提高計算並行度
廣播共享數據

下面會針對這6點調優手段進行分析

二、診斷spark內存使用情況

2.1 內存花費(對象內存花費)

1、每個 java/scala對象,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對象頭,佔用16字節,主要包含對象的一些元信息,比如指向它的類的指針。另一個是對象本身。如果對象比較小,比如int,它的對象頭比自己對象本身都大。

2、String對象,會比他內部的原始數據,多出40個字節,用於保存string類型的元信息
String內部使用char數組來保存字符串序列,並且還要保存諸如數組長度之類的信息。String使用UTF-16編碼,所以每個字符會佔用2個字節。
比如:包含10個字符的String,佔用 2*10 + 40 個字節。

3、集合類型,比如HashMap和LinkedList,內部使用鏈表數據結構,對鏈表中的每個數據,使用Entry對象包裝。Entry對象,不光有對象頭,還有指向下一個Entry的指針,佔用8個字節。所以一句話就是,這種內部還包含多個對象的類型,佔用內存更多。因爲對象多了,除了對象本身數據佔用內存之外,更多對象也就會有更多對象頭,佔用了不少內存空間。

4、基本數據類型的集合,比如int集合,內部會使用對象的包裝類 Integer來存儲元素。

2.2 獲取spark程序內存使用情況

到driver日誌目錄下查看程序運行日誌

less ${spark_home}/work/app-xxxxxx/0/stderr
觀察到類似如下信息:
INFO MemoryStore: Block broadcast_1 stored as values in memory (estimated size 320.9 KB, free 366.0 MB)
        19/07/05 05:57:47 INFO MemoryStore: Block rdd_3_1 stored as values in memory (estimated size 26.0 MB, free 339.9 MB)
        19/07/05 05:57:47 INFO Executor: Finished task 1.0 in stage 0.0 (TID 1). 2212 bytes result sent to driver
        19/07/05 05:57:48 INFO MemoryStore: Block rdd_3_0 stored as values in memory (estimated size 26.7 MB, free 313.2 MB)

estimated size 320.9 KB:當前使用的內存大概大小
free 366.0 MB:剩餘空閒內存大小

這樣就可以知道任務使用內存的情況了

三、spark調優技術手段

2.1 使用高性能序列化類庫

2.1.1 spark序列化的使用情況

​ spark作爲一個分佈式系統,和其他分佈式系統一樣,都需要序列化。任何一個分佈式系統中,序列化都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使用的序列化技術,操作很慢,序列化後數據量大,會導致分佈式系統應用程序性能下降很多。所以,Spark性能優化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序列化性能的優化。
​ spark在一些地方是會使用序列化,比如shuffle的時候,但是spark對便捷性和性能進行了取捨,spark爲了便捷性,默認使用了java的序列化機制,java的序列化機制之前也講過,性能不高,序列化速度慢,序列化後數據大。所以一般生產中,最好修改spark使用 的序列化機制

2.1.2 配置spark使用kryo來序列化

​ spark支持使用kryo來實現序列化。kryo序列化速度比java快,佔用空間小,大概小10倍。但是使用起來,相對沒有那麼便捷。
配置spark使用kryo:

spark在讀取配置時,會讀取conf目錄下的配置文件,其中有一個 spark-defaults.conf 文件就是用來指定spark的一些工作參數的。

vim spark-defaults.conf
spark.serializer        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這就配置了使用kryo,當然也可以在spark程序中使用 conf對象來來設置
conf.set("spark.serializer","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2.1.3 kryo類庫的優化

(1)優化緩存大小
如果註冊的序列化的自定義類型,本身特別大,比如包含了100個以上字段,就會導致序列化的對象過大。此時需要對kyro本身進行優化。因爲kyro本身內部緩存不夠存放這麼大的對象。

設置:spark.kryoserializer.buffer.max  參數值調大,即可。

(2)提前註冊自定義類型
使用kryo時,爲了更高的性能,最好提前註冊需要序列化的類,如:

在sparkConf 對象中註冊
conf.registerKryoClasses(Array(classof[Student],classof[Teacher]))

注意:這裏基本都針對自定義的類,而且用scala編寫spark項目時,其實不會涉及到太多自定義類,不像java

2.2 優化數據結構

2.2.1 概述

優化數據結構,主要在於避免語法特性中所導致的額外內存開銷。
核心:優化算子函數內部使用到的局部數據或者算子外部的數據。
目的:減少對內存的消耗和佔用。

2.2.2 具體手段

(1)優先使用數組以及字符串,而不是集合類。

即:優先使用array,而不是ArrayList,LinkedList,hashMap
使用int[] 比 List<Integer> 節省內存。

前面也說過,集合類包含更多的額外數據,以及複雜的類結構,所以佔用內存多。此舉就是爲了將結構簡單化,滿足使用的情況下,越簡單越好

(2)將對象轉換成字符串。

在企業中,將HashMap,List這種數據,統一使用String拼接成特殊格式的字符串。
舉例:
Map<Integer,Person> persons = new HashMap<>()
優化爲:
id:name,address,idCardNum,family......|id:name,address,idCardNum,family......

(3)避免使用多層嵌套對象結構。

public class Teacher{private List<Student> students = new ArrayList<>()}
以上例子不好,因爲Teacher類的內部又嵌套了大量的小的Student對象。
改進:
轉成json,處理字符串
{"teacherId":1,....,students[{"studentId":1,.....}]}

(4)對於能夠避免的場景,使用int代替String

雖然String性能比List高,但是int佔用更少內存。
比如:數據庫主鍵,id,推薦使用自增主鍵,而不是uuid。

2.3 RDD緩存

這個就很簡單了,主要是將多次使用的RDD緩存在內存中,避免再次使用時重複計算。實現方法看前面spark core的文章

2.4 使用序列化來進行緩存

默認情況下,進行RDD緩存時,RDD對象是沒有序列化的,也就是持久化級別爲 MEMORY_ONLY。建議使用 MEMORY_ONLY_SER進行持久化,因爲這種方式同時會進行序列化,序列化後佔用更少的內存的空間。實現方法看前面spark core的文章

2.5 jvm調優

2.5.1 背景

​ 如果在持久化RDD的時候,持久化了大量的數據,那麼Java虛擬機的垃圾回收就可能成爲一個性能瓶頸。Java虛擬機會定期進行垃圾回收,此時就會追蹤所有Java對象,並且在垃圾回收時,追中找到那些已經不再使用的對象,清理舊對象,給新對象騰出空間。
​ 垃圾回收的性能開銷,和內存中的對象數量成正比。而且要注意一點, 在做Java虛擬機調優前,必須要做好上面其他調優工作,這樣纔有意義。因爲上面的調優工作,是爲了節省內存的開銷,更好、更高效的使用內存。上面的優化比起進行jvm調優獲得的好處要大得多。並且jvm調優好了,但是上層應用沒有好的內存使用方式,jvm優化了也白搭。

2.5.2 gc原理

這裏提到這個,更多是讓讀者自己去理解這個原理,隨便百度都可以找到了,這裏不重複。

2.5.3 檢測垃圾回收

我們可以對垃圾回收進行監測,包括多久進行一次垃圾回收,以及每次垃圾回收耗費的時間。
在 spark-submit腳本中,添加一個配置:

--conf "spark.executor.extraJavaOptions=-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Stamps"

注意:輸出到worker的日誌中,而不是driver日誌。

/usr/local/spark-2.1.0-bin-hadoop2.7/work/app-20190705055405-0000/0
這是driver日誌

/usr/local/spark-2.1.0-bin-hadoop2.7/logs
這是worker日誌

2.5.4 優化Executor內存比例

​ 對於GC調優來說,最重要的調節,RDD緩存佔用的內存空間 與 算子執行是創建對象所佔用的內存空間 的比例。默認情況下,Spark使用每個Executor 60%的內存空間來緩存RDD,那麼在task執行期間創建的對象,只有40%的內存空間來存放對象。
​ 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因爲內存不足,task創建的對象過大,導致40%的內存空間不夠用,觸發Java虛擬機垃圾回收操作。在極端的情況下,垃圾回收操作會被頻繁觸發。
​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增大對象存儲空間,減少gc發生概率,方式:

conf.set("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0.5)
將RDD緩存佔用空間比例降低到50%

2.6 shuffle

​ 以往在spark1.x版本中,如果有shuffle時,那麼每個map task就會根據result task(也可以叫reduce task)的個數,對map結果進行分區,分別給不同的result task處理,每個分區產生一個文件。當map數量很多時,就會產生大量文件,這會帶來性能問題。
​ 在spark2.x中,將一個map task輸出的數據都放在一個文件中,然後加上一個索引文件,用於標識不同分區數據在文件中的位置,這樣就保證了一個task只產生一個文件。從而降低了IO壓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