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創業者與資本的博弈

《互聯網天地》特約評論

 

在“2012黑馬大賽夏季賽”上,京東商城劉強東以創業者身份向大夥兒忠告,“中國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在跟資本市場打交道要避免犯三類典型的錯誤:一是騙,二是隻希望把自己企業做大,三是不明白投資規則”。

其實,即使明白所謂的“投資規則”也未見得有好日子過,因爲“資本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馬克思語),否則劉強東自己也不會在雷士風波當中力挺創業者吳長江了。一波三折的雷士風波,以創業者的勝利暫時消停,員工罷工、渠道逼宮······創業者和資本的矛盾衝突在這個過程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有人會說,雷士照明並非離互聯網行業、IT行業,與我們似乎關係不大。但其矛盾的機理卻是相通的,尤其衝突的資方是閻焱代表的賽富亞洲;而中國互聯網界對閻焱並不陌生,稱其爲中國風投的教父。

創業者與資本的衝突在互聯網行業和IT產業當中屢見不鮮,楊致遠不久前從雅虎離職的遭遇、優酷土豆合併之後王微的尷尬處境、王志東11年前被迫出走新浪,甚至包括早年喬布斯被蘋果董事會驅逐,都是令人記憶猶新的案例。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創業者與資本的這一對矛盾並減少衝突?

在我看來,創業者引入資本的第一要務是劃清彼此界限,並充分考慮如何有足夠的能力抗衡資本的僭越。吳長江在雷士風波當中的階段性勝利可以帶給創業者這樣一個啓示:團結上下游、與員工心連心,可以成爲創業者與資本抗衡的有力武器。員工針對資方採取的團結一致的罷工舉動,當然是認同創業者的明確表達;而據媒體報道,“個性爽直的吳長江在任期間,主導了雷士與經銷商之間形成密切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模式”,不要小看這一策略,在關鍵時刻,它發揮的就是“統一戰線”的威力。

行爲經濟學認爲,人都有一種“損失厭惡”,或者叫“稟賦效應”,是說一個人賦予自己所擁有物品的價值要高於尚未擁有的物品價值,即使兩者的客觀價值完全相同,甚至就是同一件物品。這個效應的典型例證就是,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都傾向於過早地獲利收割,而對損失卻遲遲不肯止損放棄。這不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問題,而是人對行爲過程、軌跡的感知感受問題。所以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因爲稟賦效應的原因,都不願意將(所擁有)企業置換成(此前尚未擁有)的純粹金錢利益。創業的過程本身就飽含創業者太多太多的情感軌跡和人生經歷,更何況這個過程很多時候還是與團隊、與員工、與合作伙伴共享的。

而資本恰恰習慣於將包括創業者和企業中層管理者、普通員工在內的所有人都看成跟他們一樣唯利是圖。換句好聽點的話說,就是都當做所謂的“理性人”。傳統經濟學觀念的理性人假設和靜態分析給了資本這樣的誤導,以致於忽視了創業者的情感和創業軌跡。正是這個“軌跡”,深刻地影響着創業者做出決策的行爲路徑。資本投入企業、扶持創業者的根本目的在於未來的收益回報,這是一種經濟學上典型的“跨期行爲”,它必須重視軌跡的重要性。

所以說,創業者與資本的合作,一定要從同理心開始,純粹的利益驅使必然會在將來產生深刻的矛盾衝突。

引入資本之後,創業者必須放棄太多的原則和理想。劉強東的苦惱就在於,不得不在穩健發展的企業百年大計和急功近利的資本鞭策當中做出選擇。已經選擇了DST,就相當於與魔鬼做了交易,鉅額虧損換來超級規模的市場,鉅額市場換來不斷刷新的天價估值。資本就這樣從估值中牟利,既不是效益也不是利潤。而企業呢,卻在日行千里的同時,一次又一次飲鴆止渴。所以創業者面對資本誘惑的時候,必須認識清楚:這是一場浮士德式的交易,它是否是你創業的目的?

另外,值得剛剛踏上創業之路的年輕人警惕的是,像周鴻禕這樣的流氓投資人。記得在去年冬天的黑馬創業大賽上,就有參賽創業者當衆怒斥作爲評委的周鴻禕抄襲並扼殺其產品。心術不正,人皆言棄!這也是爲什麼克萊斯勒中國公司聘請周做了全新進口300C車型的代言人之後,300C被人戲稱爲“流氓座駕”的原因。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做VC比做PE要累,而做天使更是一件苦差事。因爲做一個好的PE,只要有錢並且會花錢,做VC卻要有慧眼,而做天使呢,不僅要有大海撈針的本事,更要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但在中國,卻出現了“VC集體前移做天使”的反常局面,其核心原因就在於資本缺乏道德底線,僭越沒有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術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