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的迷失與重生之路

Creative有着輝煌的過去,它曾經是最好的聲卡的代名詞,也曾經是全球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多媒體音箱品牌。但今非昔比,雖然Creative依然是最大的獨立聲卡製造商,但佔有的聲卡市場也十分有限了,而全球多媒體音箱第一的交椅,早被羅技奪走,第二的位置也很快會被漫步者超越。Creative還是MP3播放器領域鼻祖級的品牌,卻競爭不過在音頻領域完全算新手的蘋果,Creative輸得一塌糊塗,名義上市場佔有率排第二,但這個第二,差距第一太遙遠了。

不幸的事情發生,Creative於2008年,因爲經營虧損,賣掉了總部大樓,這棟大樓曾經象徵着新加坡科技的高度。這個曾經在衆多領域都持先機的企業,爲什麼會活得越來越窘迫?

崇拜技術到迷信技術

在90年代,Creative的迅速崛起,離不開自身研發的進步,1989年推出SoundBlaster之後,成功的成爲新一代聲卡的代名詞,Creative從此一帆風順,Creative不斷推進聲卡技術的升級,市場也圍繞着Creative的技術在更新換代,到1992年,推出SoundBlaster16時,Creative的市場地位牢不可破。在PCI聲卡時代,Creative又憑藉Emu10K1掃蕩對手,這次做得最絕,幾乎把所有對手都趕出了市場。

也就是這段時期,Creative由崇拜技術轉向迷信技術,相信技術能搞定一切,成爲Creative的定性思維,轉而發展爲目空一切,正因爲這種思維方式的形成,讓Creative失去了很多繼續發展的機會。

忽視市場需求,輕視競爭對手

Live!系列聲卡雄踞市場長達5年之久,這是IT業界的奇蹟,其歷史背景就是Creative在聲卡領域的一家獨大,這種優勢的市場地位,讓Creative失去了研究市場的興趣,Creative在此時期有興趣的是如何變着法子的新瓶裝舊酒再賣一次。不管怎麼說,Creative的技術是領先的,即便我的產品夠老,但也夠領先。對集成聲卡領域則不屑一顧。

Creative每發佈一款新品,都在強調技術的先進性,有多少MIPs,能加多少速等等。實際上,此時的用戶對這些不再興趣盎然,很多人開始接受主板集成聲卡,最終,Realtek成爲集成聲卡Codec的最大供應商。現在回頭再看,這塊市場大得嚇人。2008年,全球一共生產了3億臺電腦,除了一些專用型的電腦,都會需要用到一顆Codec。Creative當年瞧不上的低技術含量的東西,卻形成了龐大的市場。

在中國大陸音箱市場,Creative曾把持着頭號交椅,也是中國多媒體音箱市場中,成就最高的非本土品牌。Creative推出PCWork之後,風靡大江南北,2.1到4.1,國內同行被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Creative並沒有再接再厲,沒有及時的拉開產品線,忽視400元以下的市場,結果當時還沒什麼資本的漫步者找到了立足點,不到3年,Creative失去了第一的市場地位,接下來的幾年,就是被逐出中國市場的過程。雖然Creative曾經發布過XFree的第二品牌來競爭低價市場,但市場操作是極其失敗,完全喪失了競爭力。

不管是Realtek還是漫步者,在當時,與Creative遠不在一條起跑線上,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以Creative的失利告終,失敗一次可能是偶然,失敗數次,根源就在Creative身上了。

忽視市場需求,輕視競爭對手,是Creative致命的錯誤,其根源,我們認爲是其長期技術領先導致的驕兵心態。

失去標準制定權

在DOS時代,Sound Blaster就是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其他品牌如果不兼容Sound Blaster就沒有市場,當時所有的遊戲和應用軟件都以SoundBlaster爲支持對象,SoundBlaster的聲卡可以不經過設置就能直接使用。但到了PCI時代,Creative沒有去努力爭奪標準,讓intel的AC'97規範主導了市場,而且,自己也加入到別人制定的標準當中。最終失去了行業標準的話語權。Creative的聲卡也一直被AC'97規範拖累,市場被侵蝕不說,而且從此深受SRC困擾,直到X-Fi,Creative還在試圖拿出7310MIPs的運算能力來克服SRC導致的音質下降,這浪費了太多技術資源。

錯過MP3播放器發展的大好時機

製造商=SONY;型號=DSC-P73;焦距=8毫米;日期=2005.05.08 11:24:00;光圈=F3.2;測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曝光補償=0.0EV;曝光時間=10/4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Diamond(帝盟)和Creative是當年MP3鼻祖級的品牌,Diamond的Rio和Creative的Nomad系列都是早期的風雲產品,爲普及MP3播放器概念立下了汗馬功勞,Nomad還發展出了完善的選單系統以及全球第一臺硬盤型MP3。帝盟很不幸,被RIAA盯上,一場舉世矚目的官司開始了。這個時候,Creative卻無所作爲。2001年,Apple發佈第一代iPod,一切都完了。在與iPod競爭時,Creative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始終再也奪不回市場主導權。Creative甚至狀告Apple侵權,Apple大大方方的賠了一個多億美金給Creative,市場依然還是Apple的。在iPod系列發展出Shuffle一代時,Creative的高管公開給予了無情的嘲笑,稱其爲“比中國最差的還差”。事實上,Shuffle獲得了成功,這個事件也折射出Creative的一些心態。Creative錯過市場不只是決策方面的問題,他們在判斷市場需求時,還是以一個技術員的角度在分析問題。

盲目的引導消費

不管何種渠道的市場調研,都會顯示雙聲道音箱的佔有率爲最大,而Creative一個勁的發展多聲道聲卡和音箱,過度的看好多聲道市場。並試圖引導用戶去進行多聲道的應用,結果是可想而知的。Creative的多聲道聲卡,功能出現閒置,多聲道的音箱系統銷售不暢,5.1、6.1、7.1通通沒有被大面積認可,中國本土的多媒體音箱品牌,甚至都不願意跟進6.1、7.1的音箱的設計與製造,Creative的領導地位已經完全喪失,但Creative並沒有看到這點,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依然沒有爲市場做自我調整,結果面臨着被邊緣化的困境。

過於依賴Windows系統

在微軟的DirectSound 3D的基礎上,Creative發展出了EAX,並打敗了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Aureal,最終Aureal的核心技術被Creative獲取。Creative並沒有去評估A3D的價值,頂多也就是將A3D的一些先進函數導入到了EAX當中,而沒有去評估A3D作爲獨立API是否有價值。在後來,OpenAL也逐漸興起,最初對OpenAL表現熱情的不是Creative,而是Nvidia,Nvidia在自己的芯片組集成聲卡中,加入了對OpenAL的硬件支持,Creative則視而不見。當微軟確定要在Vista中放棄掉DirectSound 3D時,Creative才緩過神來,擁有獨立的音效API是事關生死的事情,這個時候,Creative纔開始正式支持OpenAL,其官方的態度180度大轉折,開始公開稱讚OpenAL是如何如何優秀的,實際上,Creative支持OpenAL,完全是迫於無奈。A3D和OpenAL,這是2次讓Creative擺脫微軟影響的機會,Creative都沒有及時把握住,Creative過於信賴微軟了。2007,Creative開發了一套稱作ALchemy 鍊金術的應用程序,這套程序,可以讓X-Fi在Vista下實現DirectSound3D的音效,它的核心原理是將Vista下的DirectSound 3D API翻譯成OpenAL的API,以實現類似效果。但這隻能算是權宜之計,因爲它依然不是全硬件方式實現的,它的本質是一套模擬器程序。Creative需要在OpenAL的基礎上重構EAX,要實現這一步並不難,但真正要廣泛應用,還需遊戲廠商的大力支持。時至今日,OpenAL的被支持力度仍舊比不上當年的DirectSound 3D。

Vista 並沒有獲得Windows XP那樣的成功,XP的市場保有量依然巨大,大部分用戶仍舊可以在XP系統中使用DirectSound 3D硬加速來玩遊戲。Vista 的不幸對Creative來說是一個喘息的良機,但時間已經不多,Windows 7即將發佈,不出意外,它將沿用Vista的音頻驅動模型,而XP即將退役,DirectSound 3D硬加速將退出歷史舞臺。

在對非Windows系統的支持上,Creative並不作爲,Linux下的Creative聲卡,都僅僅只能發聲,顯卡廠商玩命爭奪的遊戲機市場,Creative也表現得並不積極,這大大侷限了Creative的發展。

Creative失敗的事蹟遠不止這些,其收購策略也是相當失敗,3DLabs就是一個失敗案例,還有很多——Ensoniq、Aureal……我們回顧Creative的這些失誤,並不是想唱衰Creative。一個有理想的企業,歷經波折後會更加壯大,典型的例子就是Apple。當年喬布斯重返Apple之前,有太多的文章在預言Apple何時倒閉,誰曾想過,一個小小的iPod能讓Apple再次輝煌,輝煌到連金融危機中還能將利潤再創新高。

Apple能迅速切入到MP3播放器市場,並不是完全從頭來過,iPod的原型機就是Apple一款很超前又很失敗的產品——Newton(牛頓)PDA。

Newton設計理念過於超前,結果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Apple也是一家曾經崇尚技術,甚至迷信技術的公司,在大部分時候,是技術在指導市場。Apple爲技術生過很多沒必要的氣,比方說,總是和intel X86系統比誰速度更快,總是去和Windows去比誰更穩定,這些都是技術派的作爲,當Apple放下技術派的觀點,就立刻變得強大無比。Apple有2個事件可以看做其觀點轉變的標誌性事件,第一個就是Shuffle的發佈,Apple不再糾結於誰的產品更先進了,而是開始關注什麼樣子的產品更有市場。第二轉變就是公司改名,蘋果電腦公司變成了蘋果公司,扔掉電腦,Apple不但沒有死去,反而獲得更大的天地,電腦照樣賣,賣得還更好,Apple卻由一家純IT公司變成了數碼內容供應商和數碼設備製造商。在Apple新品的宣傳文檔當中,更多是看到產品是如何被運用的,技術性的描述只是輔助。

Apple 能復活,Creative也可以。Creative的長處在音頻,如果論實時音效處理,Creative手中握着的資源更是豐富無比,可以說無人能敵。我們認爲,Creative完全可以像Apple那樣,重新站起來,並且再次輝煌。

我們留意到Creative近期有如下動作。

在前不久,Creative爲技嘉主板的集成聲卡推出了一個SoundBlaster X-Fi MB驅動,它提供了很多Creative X-Fi聲卡才具備的很多音效和功能。是技嘉主板的集成聲卡很強大嗎?顯然不是,這個X-FiMB驅動,是一個軟件解決方案,它利用CPU的資源來實現X-Fi聲卡的效果。既然可以在技嘉主板上實現,那麼就能在所有主板上實現。進軍集成聲卡市場的突破口就在這裏,現階段,指望Creative 發佈幾款Codec來和Realtek競爭,幾乎是不可能的,硬的不行可以來軟的,Creative 完全可以和主板廠商合作,提供驅動,來實現功能升級,用軟件方式,重新成爲聲卡之王。

技術上可行,但看不到Creative有多麼積極,因爲Creative還有心病,如果集成聲卡都可以模擬X-Fi聲卡,X-Fi聲卡又賣給誰去呢?因此Creative給這個驅動訂了一個天價——29.99美金。Creative投鼠忌器的矛盾心態暴露無遺,如果售價1-2美金,能多5000萬到一億用戶,Creative又會如何抉擇?

2008年底,沉寂多時的Creative,突然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盛大的發佈會,發佈了一系列新品,這次發佈會被媒體視爲Creative高調重返中國大陸市場。發佈了N多音箱、MP3等音頻設備。我們留意到2個細節。

這次發佈的音箱,都是雙聲道的,顯然,Creative發展多聲道的決心有了鬆動。我們前幾天測評的GigaWorks T3 2.1音箱,正是此次發佈會上發佈的,它是Creative音箱產品中的高端型號,在Creative中國官網上,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在發佈會現場,Creative將GigaWorks T3 和Bose的產品來對比,這說明了什麼?說明Creative甚至不知道它的競爭對手是誰。從我們的測評來看,GigaWorks T3是一款十分用心設計的產品,其音質水平都有相當好的表現。但來和誰競爭?Creative能告訴我們嗎?

另外,也針對筆記本發佈了幾款音箱產品。看音箱產品這條線,產品線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是認爲Creative的仍舊有老心態作怪,放不下曾經中國市場老大的架子,這些產品價格普遍偏高,與中國大陸平均收入水平相背離。對中低端市場,參與度還是不夠。在市場運作方面,Creative依舊保持了高度的迷魂狀態。

這次還發布了一款叫“福牛”的MP3播放器,這是一款討好中國人的產品,藉着牛年吉祥的勁兒,倍受關注。這款產品,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它也不是Creative的MP3播放器產品中的頂級產品,售價也非常便宜,2G版本僅僅299元,甚至還推出了情侶版。我們認爲,從當年公開嘲笑Shuffle,到發佈人情味十足的福牛,這顯示Creative的MP3播放器的營銷觀念上有了積極的變化,但不能確定Creative是否開始根本性的轉變。

可以看出,Creative在三個不同的市場,有着不同的心態,曾經佔優的的市場中,Creative的技術派心態就明顯一些,依然在“爲榮譽而戰”,在從來沒有嚐到過老大滋味的MP3市場,Creative則抱着“豁出去”了態度在做。

我們還注意到,Creative在重組手中的資源,“X-Fi”逐漸不再是一個聲卡硬件詞彙,Creative在把“X-Fi”打造成一個高品質音頻方案,例如,推出X-Fi MB驅動,已經和X-Fi聲卡不再有直接聯繫,再例如,新款的MP3播放器被命名爲Zen X-Fi。這更和X-Fi聲卡沒有直接關聯了。Creative也推出了以“X-Fi”命名的音箱和耳機產品。

可以說,X-Fi已經是一個音頻的應用方案,運用到這個方案的,都可以被稱作X-Fi,而X-Fi聲卡,就是使用了X-Fi方案的聲卡,它可以是創新自己的高端聲卡,也可以是其他家生產的集成聲卡。在Creative網站,X-Fi和SoundBlaster並存,SoundBlaster下擁有包括X-Fi在內的所有聲卡,而X-Fi菜單下,則包含了聲卡、耳機、音箱產品等。

悄悄的,Creative已經成爲一個跨硬件平臺的音頻方案提供者,推出X-Fi MB驅動,可以看做是爲非Creative產品提供音頻方案的一種嘗試。這種變化,會帶來經營模式和收入結構上的巨大變化,這可能是Creative再度崛起的機會,試想一下,大部分的集成聲卡和部分掌上設備都能採用X-Fi的音頻解決方案,將是何等的壯觀,再度崛起的唯一的障礙在Creative的內部。

29.99美金的天價驅動和售價1700元人民幣的GigaWorks T3,都能說明,這個多媒體領域的昔日之王,仍舊放不下架子,它更願意用產品價格來證明自我價值,而不是用市場佔有率來證明。我們相信,大部分人依然認可Creative是難得的金字招牌,但我們還認爲,缺失羣衆基礎的金字招牌,一樣會生鏽。Creative的銷售政策,讓Creative的產品得不到應有的市場地位,其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嚴重背離,在金融危機時代,面子真的很重要嗎?放手一搏,說不定就迎來了轉機。

向Apple學習,學習其壯士斷腕的勇氣,Creative在很多方面太象以前的Apple,眼裏只有自己的技術,嘲笑對手的落後,昂貴的價格……以自我爲中心,這似乎是技術型企業的通病。但Apple已經變了,變成時尚數碼的代名詞,而Creative還在爲面子糾結不清,其實犯不着和美金、人民幣賭氣,Creative在品牌上、技術、設計上仍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依然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多媒體設備提供商,心結一旦打開,將重新摘得聲卡之王的桂冠,在中國的音箱市場,重返前三也不是奢望,成敗在Creative的一念之間。


原文地址: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0641.htm


發佈了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