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臨時工達 12 萬,外包程序員的出路在哪裏?

自從互聯網誕生開始進入商業領域運後,很多國內外的高科技公司一直對外宣傳他們的企業文化,最常見的關鍵詞就是“扁平化管理”,“高福利”,“高薪資”,“平等”,“人性化” 等等。與傳統企業相比較,高科技企業的風格總是很令人憧憬和嚮往。

谷歌公司,爲員工提供免費交通車,以及奢華的食堂,每棟大樓都有咖啡廳和餐廳,每個餐飲都有自己的餐飲風格,來滿足世界各地的員工;

還有健身房、單車、排球、籃球、保齡球、攀巖等各項運動設施;除了運動,各種鋼琴、架子鼓等音樂器材也是應有盡有;工作極度靈活,崗位不固定,非常自由。

惠普公司,午飯後爲員工提供水果,還是進口的,吃不完可以打包帶走;一天只工作五六個小時,每年都有帶薪休假,以及兩次體檢;讓高管花80%的時間用在幫助員工解決問題上。

微軟今年在日本試行“做四天休三天”新工作制度,併發放6000元補貼。

國內一些互聯網巨頭也開始紛紛效仿國外的互聯網企業,例如 BAT 都爲員工提供免費的班車。

此外,一些公司,比如網易,一直在外界被稱爲豬場,因爲其爲員工提供一天三頓的免費工作餐,此外如果你加班到很晚,還能吃個免費的夜宵再回去。

看完是不是很羨慕,覺得在這些高科技企業工作簡直太幸福了、太人性化了。

然而,你知道嗎?以提供令人豔羨的薪酬和豐厚的福利而聞名的谷歌公司,最近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谷歌在全球的臨時工、承包商人數已經超過其全職員工,分別爲12.1萬人和10.2萬人。

臨時工還比正式員工多 2 萬。谷歌的臨時工和合同工數量已超出全職員工,這種越來越依賴於非正式員工的做法讓人們感到不安。

這些臨時工賺的錢少,享受的福利待遇也與正式員工不同,沒有帶薪休假時間,甚至不能參加假日聚會和全體員工大會。

業內人士稱,現在是時候結束“把一些工人當作犧牲品”的“兩級制度”。從拼車司機,到自助餐廳的工人,再到製造和維護科技產品的衆多合同工,他們同樣做出了貢獻,有資格享受同樣的待遇。

這些臨時工就是我們國內俗稱的外包公司。在國內,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或多或少都會將自己的一些非核心業務承包出去,我們所熟知的運營商、銀行、頭部互聯網企業都一定程度依賴外包公司爲其提供相應的服務。

1.什麼是外包
所謂的外包,是指企業動態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功能和服務,並利用企業外部的資源爲企業內部的生產和經營服務。外包是一個戰略管理模型,所謂外包(Outsourcing),在講究專業分工的二十世紀末,企業爲維持組織競爭核心能力,且因組織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將組織的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外部的專業公司,以降低營運成本,提高品質,集中人力資源,提高顧客滿意度。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強烈推動下,軟件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發展成爲一個規模龐大、最具活力的產業。

2009年,全球軟件外包規模在800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軟件外包規模達到2200億美元。全球軟件外包行業經過快速增長狀態後,目前增長率趨緩,增長率仍然在接近10%左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近年來,我國軟件服務外包市場在國家優惠財稅重點政策支持下,整體上增長非常快速。2010-2016年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爲15%。

至2016年我國軟件外包產業規模達到1.11萬億元,2017年全年軟件外包行業規模繼續增加約爲1.25萬億元,軟件外包業務佔軟件業務總收入的20%以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企業而言,外包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優勢,包括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目標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外包將您解放出來以更專注於核心業務,比如對於運營商而言,客服系統就是他們的非核心業務,將其外包出去,可以節省企業很大的成本,如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

此外一些高科技公司也會將自己的一些非核心業務承包出去,也就是軟件外包。這些非核心業務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不高,且重複性、繁瑣。這裏我們着重介紹下軟件外包中的人力資源外包,也就是勞務外包。

2.勞務外包的優劣
中國IT軟件服務行業雖然快速發展,然而卻正面臨着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技術水平差,層次低、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一般來說勞務外包的流程如下:

A企業提供外包需求->外包公司承接->外包員工進入A企業工作->項目結束,外包員工離開A企業等外包公司提供新的項目機會

勞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部分業務或職能工作發包給相關機構,由該機構自行安排人員按照企業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業務和工作。

和傳統的勞務派遣不同,外包企業獨立運營,獨立管理,與發包企業之間按照合同承擔權利義務,發包企業不再對外包企業員工承擔連帶責任,這點上,外包企業的用工方式保留了勞務派遣的優點,又巧妙地規避了勞動法律法規對勞務派遣用工的限制。

勞務外包對企業來說可以解決一部分成本問題,最新社保改革規定,對勞務外包人員用工企業(發包方)可以不繳納社保,因此對企業來說通過這種方式,有以下幾點優勢:

1.成本低廉,提高企業效益。通過外包,可以爲企業節省大量辦公費用,降低企業資源支出,免去企業管理者相關人事管理流程中大量機械重複性的工作,使管理者能投入到其它能使企業有效增值的管理活動中。劉強東就曾表示如果採用外包可以多賺 50 億人民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服務全面,提高效率。讓專業的人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3.降低用人風險。與勞務派遣相比,用人單位(發包方)不用承擔連帶責任。

舉個例子,一家公司需要做一個非核心的項目,比如一個管理系統,需要 5 名開發人員,於是將這個需求提供給外包公司,按照一個人 15000 的薪資發包,外包公司接到需求後,按照 6000 的薪資去市場上招聘並與招聘的員工簽訂合同繳納社保等。

簽訂合同後會派遣該員工入駐發包方企業進行工作。待項目結束驗收完畢,外包員工從發包企業撤出,等待被分配至其他發包公司工作。對於企業而言,勞務外包的優勢顯而易見。

外包對於企業而言有很多優勢,但是對於對於外包公司的員工來說,在實際操作中,勞務外包也是五花八門,有就勞動者服務費進行外包而不管勞動者實際工資標準的;

有按照小時或者天數工作時長進行計費的;有混崗操作和同類崗位操作的;有現場實際管理權在發包方的等等亂象,可以說大多數的勞務外包實操都遊離在法律邊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外包公司的員工通常會感覺寄人籬下,沒有歸屬感,且與正式員工幹着相同的活,但是卻享受不到正式員工的的待遇和福利。

舉個例子,每逢佳節,正式員工會有一些禮品,紅包,這些外包員工只能一邊看着,年會之類的更別說了,直接說明正式員工纔可以參加。至於年終獎之類的更是與外包員工無緣。

3.什麼樣的人會進外包企業
那麼既然外包行業福利待遇遠不及正式員工,不去不就行了嗎?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選擇去外包企業。

一般互聯網巨頭招聘通常都是在 985 211 等名校招聘,即使是社會招聘也是需要工作經歷豐富的人才,而其他的普通本科、專科院校的學生是很難通過校招渠道進入名企的,再加上國內的教育資源大多傾斜於這些名校,以計算機專業爲例在校學的知識都偏理論且紛繁複雜,什麼都學一點,所學技術與企業實際應用脫節。

因此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還會選擇去培訓機構再針對性的學習一段時間,而有些培訓機構則打着包分配包就業的招生口號,待學員學完之後通常就會被推薦到一些軟件外包公司工作。

另外就是一些轉行做開發的進入外包起點會比較低。他們進入一般企業做開發缺乏經驗且能力不足,因此退而求其次進入外包公司先從事簡單的開發工作,積攢經驗,也算是一條入門軟件開發的渠道。

4.是否需要逃離外包
網上很多言論都是貶低外包行業和外包員工,外包行業當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最關鍵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其實對於一些剛入行的學生和轉行的以及能力尚還欠缺的人來說,如果確實沒有合適的機會,外包公司也不一定就完全要避開,外包只是一種新型的工作模式。

不管是在甲方還是乙方,個人能力的提升纔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多提升自己。要擺在自己的心態,哪怕是在甲方,你也是要爲你的客戶服務的。

其實任何行業都是需要不同的內部或外部支撐相互協調分工的,本質都是爲自己的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企業選擇外包的初衷是爲了在市場化競爭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員工同樣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一個朋友本科嵌入式專業畢業,希望進入互聯網企業從事開發工作,於是找了一家知名的培訓機構學了幾個月 Java,培訓完畢之後進入了一家國外的軟件外包公司做 Java 開發,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他總是和我吐槽這家公司是給日本人做軟件開發的,使用的 Java 還是 1.6 版本。代碼質量十分的差,每天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重構代碼,複製粘貼。

學不到新技術,於是幹了不到半年跳槽又換了一家,結果還是一家外包公司給海康威視做項目。薪資 10K,但是還是感覺學不到技術,於是幹了不到 一年又跳槽了,最近一次和他聯繫,他的薪資已經超過 20K 了。

另外我還有一個朋友入職一家外包公司是給阿里做網絡運維的,由於能力出衆,被阿里聘用爲正式的網絡工程師。當然這個比率會比較少,因爲有的外包公司會與企業簽訂一些協議,禁止互相直接挖人。

外包公司只是一種選擇,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其實,就算是大企業也有平庸的員工,也並不是所有大企業的全部崗位都是前途無限的。

有的崗位甚至還不如外包員工能夠積累經驗和能力。因此網上很多言論對於外包行業以及外包員工的鄙視其實是沒必要的。

發佈了4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4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