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規劃
選擇職業是人生大事,因爲職業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鐵匠錘打鐵砧,鐵砧也錘打鐵匠;海蛤的殼在棕黑深遂的海洋裏變成,人的心靈也受到生命歷程的染色,只是所受的影響奧妙複雜,不易爲人覺察而已。所以說,選擇職業,就是選擇將來的自己。  ——羅素
  你今天站在哪裏並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邁向哪裏卻很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成功的祕密在於機會來臨時,你已經準備好了!2007年是500萬左右, 江蘇大學畢業生超35萬,就業形勢更爲嚴峻。邁入社會,走向職場的第一步前充分認識自我,做好人生的第一份職業設計顯得非常必要。領先百步先領先半步,好的職業設計讓你贏在起跑線上,避免"就業錯位",也只有學與用更加緊密結合,才能使得人才效益、社會效益得以彰顯。
  通過系列的測評和自我評估,職業探索,求職能力的分析,最終使得我確立了明確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制定了合理的職業規劃,並將會取得職業的最終的成功。
一、       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
    要談職業生涯規劃,首先我們得理解一下什麼叫生涯和職業生涯以及工作、職業等一些基本內容。
   
我們所說的職業,是指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得便利報酬,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活動。是工作的類的稱呼,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認識工作,即存在於不同時期,不同組織中的同一類工作,如教師職業、醫生職業、職業規劃師職業等。而工作是指相似的職位所組成的一個特定的專業領域,如高校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汽車修理工從事汽車維修等。工作可以是有償的也可是無償的。其中職位是分配給個人的一系列具體任務相關的地位,一個人一個職位。
    美國職業生涯管理專家Super.D.E(舒伯)認爲,生涯是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個過程,生涯的發展是以人爲中心的。通常指的是職業生涯,即一個人在就業領域所經歷的一系列崗位、工作或職業,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願望等的連續的過程。從廣義上講,是人們在某一特定領域的發展軌跡,如藝術生涯等。
    
那麼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呢?職業生涯規劃,簡稱職業規劃,也可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藉此,可以把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有機結合起來。最新意義上的職業生涯規劃,實際上已經是人生規劃的概念,即包括工作、學習、休閒、愛和家庭四大塊。
那麼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呢?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通過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事業職業目標,而預先進行生涯系統安排的過程這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也被稱作職業生涯設計,分個人職業規劃(設計)和組織職業規劃(設計)兩個方面。在任何社會、任何體制下,個人職業設計更爲重要,它是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真正動力和加速器。其實質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的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幫助你樹立明確的目標與管理,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
    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力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妯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分類
職業生涯規劃分個人職業規劃(設計)和組織職業規劃(設計)兩個方面。在任何社會、任何體制下,個人職業設計更爲重要,它是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真正動力和加速器。其實質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的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按照時間的長短來分類,可分爲人生規劃、長期職業規劃、中期職業規劃與短期職業規劃四種類型,具體見下表:
類型
定義及任務
人生規劃
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包括從求學階段的學業規劃到退休之後的生活規劃,設定整個人生的發展目標。如規劃成爲一個有數億資產的公司董事。
長期職業規劃
510年的規劃,主要設定較長遠的目標。如規劃30歲時成爲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門經理,規劃40歲時成爲一家大型公司副總經理等等
中期職業規劃
一般爲25年內的目標與任務。如規劃到不同業務部門做經理,規劃從大型公司部門經理到小公司做總經理等等
短期職業規劃
2年以內的規劃,主要是確定近期目標,規劃近期完成的任務。如對專業知識的學習,2年內掌握哪些業務知識等等
二、       爲什麼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對於現代企業的每一位員工來說,無論是老員工,還是剛畢業的學生;無論是擁有高等學歷,還是僅僅初中畢業,人人都期望事業成功。俗話說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然而,事業的成功,並非人人都能如願,問題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業獲得成功呢?職業生涯規劃爲我們提供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徑。
我們大家可能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希望能從事平面設計一類的工作。但很多時候,我又總舉棋不定,總覺得再多看幾家,會有更好的選擇。
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應聘成功了,可試用了幾個月後發現,每天做的工作我實在打不起興趣。
學了計算機專業,感覺自己好象是什麼都能做,又像是什麼都不能做。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啊!
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典型的缺乏職業規劃的表現。從描述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出我們的困惑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做職業規劃,具體來說,可以從個人及企業兩個角度來理解。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目標與規劃,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其目的,決不只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力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觀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既然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這麼重要,那我們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在操作中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應對?
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認爲,對於個人來說,職業規劃意義可歸納爲以下幾點:

、實施戰略舉措,經營美好未來
   
職業生涯設計或規劃,簡而言之就是對人才與職業進行匹配與再規劃過程。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來斷髮展的變化過程。職業規劃不是應變之策,而是經營未來。有效的職業規劃,有利於明確人生未來的奮鬥目標。一個人的事業究竟應向哪個方向發展,可以通過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起來。目標之所以有用,僅僅是因爲它能幫助我們從現在走向未來。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激勵人們去奮鬥,並積極創造條件去實現目標,以免漫無目標四處漂浮,隨波逐流。

、把握自己,爭取成功
   
職業生涯規劃是以人的認識爲基礎,又要解決目標問題的,這些問題解決好了,也就把握住了自己。如何從一個學生轉變成一個精明的從業人員,對於我們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實競爭的殘酷,並不允許你慢慢地成長,它要求每個人不僅要看清自己,還要看清前方,快速地成長起來。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以有困惑,可以有迷茫,但絕不允許自己放棄努力。

、先給一個高度,經過努力會跳得更高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知識,大致設計好一個自己將要爲之奮鬥的目標,即自己以後要走的路。在前進的道路上,先給自己定下一個合適的高度,然後再通過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朝着那個方向前進,直至達到既定高度後再設新的高度,漸行漸高,那個前方的高度就是我們的未來。

、沒有規劃的人生註定要失敗(有點絕對麼!?)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完全沒有規劃的職業生涯是註定要失敗的。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職業生涯管理是現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是滿足人才需求,留住人才之手段。搞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員工的才華與潛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處理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發展的關係,使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統一,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五、職業生涯設計五大前提
1.正確的職業理想,明確的職業目標。職業理想在人們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起着調節和指南作用。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以及爲什麼選擇某種職業,通常都是以其職業理想爲出發點的。任何人的職業理想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現實的制約。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職業理想的客觀依據,凡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職業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確的,並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更應把個人志向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2.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首先,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其次,現代職業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點。要對該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比如人才供給情況、平均工資狀況、行業的非正式團體規範等;還要了解職業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3.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的積累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但單純的知識數量並不足以表明一個人真正的知識水平,人不僅要具有相當數量的知識,還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就不能發揮其創造的功能。合理的知識結構一般指寶塔型和網絡型兩種。
 
  4.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依據。一般來說,進入崗位的新人,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 
 
  5.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的適應性考覈、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可以通過 “三下鄉”活動、大學生“青年志願者”活動、畢業實習、校園創業及從事社會兼職、模擬性職業實踐、職業意向測評等進行職業訓練。 
 
六、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爲基礎、最爲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七、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啓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爲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爲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爲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纔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爲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爲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他們之所以認爲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爲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爲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着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着,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爲,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着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爲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爲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爲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美好的未來生活。這種美好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爲優越的職業,意味着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爲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着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爲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啓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通過自我分析與可視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爲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爲:① 職業準備期: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爲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爲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纔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八、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問題
 
大學生職業規劃過於理想化
一項調查顯示,95%的同學表示自己兩年之內要做主管,5年後成爲部門總監;77%的同學說,35歲之前要成爲年薪50~100萬元的職業經理人,甚至還有20%的同學表示畢業後10年之內要登上《福布斯》等知名雜誌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叱吒風雲的“金領”。記者發現,如此急功近利的職業規劃在這次大賽中也存在,大部分的參賽學生的職業規劃還停留在理想層面,目標遠大但缺乏可操作性
各個階段職業目標的訂立有些理想化,實現目標的路徑選擇不盡合理,而且備用路徑之間缺乏內在聯繫。此外,如何實施計劃方面則存在明顯不足,如學習考證多,社會實踐少;想當然的多,結合測評的少;一般性準備多,針對性準備少,整個規劃顯得有點蒼白。
缺乏對市場信息的瞭解
 
  有關專家也認爲,大學生職業規劃缺乏對行業、職位詳細信息的瞭解,體驗不到真實的職業環境,目標的訂立有些理想化,而具體行動計劃又有些脫離實際。“職業規劃中有遠大的理想固然是好,但一味追求速成,會導致擇業中眼高手低,結果反而是欲速不達。”
 
  北電人力資源總監周良文表示,學生的職業規劃不能到了大四才臨時抱佛腳,相關規劃及指導在大一時就應該開始。亞洲國際大酒店人力資源總監藍國慶先生也表示,“一個好漢三個幫”,職業規劃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事,也是社會的事,他建議大學生在制訂職業規劃時多與身邊的朋友、家人、社會職場人士或專家溝通。
  
 王羽整理
 
                        
 
發佈了2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2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