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均攤時間複雜度

        均攤時間複雜度分析,又叫攤還分析(或者叫平攤分析)。均攤時間複雜度,聽起來跟平均時間複雜度有點兒像。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兩個概念確實非常容易弄混。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區分最好、最壞、平均三種複雜度。平均複雜度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會用到,而均攤時間複雜度應用的場景比它更加特殊、更加有限。我還是藉助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理解。

 // array表示一個長度爲n的數組
 // 代碼中的array.length就等於n
 int[] array = new int[n];
 int count = 0;
 
 void insert(int val) {
    if (count == array.length)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um = sum + array[i];
       }
       array[0] = sum;
       count = 1;
    }

    array[count] = val;
    ++count;
 }

        先來解釋一下這段代碼。這段代碼實現了一個往數組中插入數據的功能。當數組滿了之後,也就是代碼中的 count == array.length 時,我們用 for 循環遍歷數組求和,並清空數組,將求和之後的 sum 值放到數組的第一個位置,然後再將新的數據插入。但如果數組一開始就有空閒空間,則直接將數據插入數組。那這段代碼的時間複雜度是多少呢?

        最理想的情況下,數組中有空閒空間,只需要將數據插入到數組下標爲 count 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最好情況時間複雜度爲 O(1)。最壞的情況下,數組中沒有空閒空間了,需要先做一次數組的遍歷求和,然後再將數據插入,所以最壞情況時間複雜度爲 O(n)。那平均時間複雜度是多少呢?答案是 O(1)。我們可以通過概率論的方法來分析。假設數組的長度是 n,根據數據插入的位置的不同,我們可以分爲 n 種情況,每種情況的時間複雜度是 O(1)。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額外”的情況,就是在數組沒有空閒空間時插入一個數據,這個時間複雜度是 O(n)。而且,這 n+1 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一樣,都是 1/(n+1)。所以,根據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求得的平均時間複雜度是:

        但是其實並不需要這麼複雜。這是爲什麼呢?對於 insert() 函數來說,O(1) 時間複雜度的插入和 O(n) 時間複雜度的插入,出現的頻率是非常有規律的,而且有一定的前後時序關係,一般都是一個 O(n) 插入之後,緊跟着 n-1 個 O(1) 的插入操作,循環往復。所以,針對這樣一種特殊場景的複雜度分析,並不需要像平均複雜度分析方法那樣,找出所有的輸入情況及相應的發生概率,然後再計算加權平均值。針對這種特殊的場景,我們引入了一種更加簡單的分析方法:攤還分析法,通過攤還分析得到的時間複雜度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均攤時間複雜度。那究竟如何使用攤還分析法來分析算法的均攤時間複雜度呢?

        還是繼續看在數組中插入數據的這個例子。每一次 O(n) 的插入操作,都會跟着 n-1 次 O(1) 的插入操作,所以把耗時多的那次操作均攤到接下來的 n-1 次耗時少的操作上,均攤下來,這一組連續的操作的均攤時間複雜度就是 O(1)這就是均攤分析的大致思路。

        均攤時間複雜度和攤還分析應用場景比較特殊,所以我們並不會經常用到。爲了方便你理解、記憶,我這裏簡單總結一下它們的應用場景。對一個數據結構進行一組連續操作中,大部分情況下時間複雜度都很低,只有個別情況下時間複雜度比較高,而且這些操作之間存在前後連貫的時序關係,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這一組操作放在一塊兒分析,看是否能將較高時間複雜度那次操作的耗時,平攤到其他那些時間複雜度比較低的操作上。而且,在能夠應用均攤時間複雜度分析的場合,一般均攤時間複雜度就等於最好情況時間複雜度。

發佈了9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1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