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

 回來

    今天,算是起來的最早的一天嗎?但已有人早早的出門了。有的時候,真的想去多想想,以前的日子,但是又同時提醒自己打住。那都已經過去了。
 

    人,總是會在別人的眼中發現自己。以前總是一種,桀驁不馴的,無所謂的態度。到現在看來,也許就是這種態度,讓你所有的生活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散碎,一提起,就散落一地,永遠拾不起來。人,也總會時不時的提醒自己,這段時間你懈怠了,你要找回自己,但出於這種種的原因,會讓你知道,所有事情的根源,你缺少一種動力,這種可能源自內心深處的動力。一個階段過去了,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怎麼會來到這個境地。一些事情過去了,很多的,仍需要面對。一種,是內心的不確定,讓你,不斷的說,不能停下來,不能停下來。但更多的時候,總是一種藉口,阻礙了你想去問問自己,爲什麼,怎麼了,怎成這樣了。我們總會給自己找很多不去做的理由,但去做的原因,讓你立馬說出來,你會很不確定。我們都不像想象的那樣,瞭解,確定,不確定,知道,不知道,懂,不懂。種種,啊,是你複雜了,你複雜了。其實,很簡單。
 

    事過之後,你會發現,人,最不能瞭解的就是自己,這就要求你,會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然後去彌補。說,這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其實還是讓自己不願意落下,不願意碌碌無聞。我們總是一種善於比較的心態,決定了我們在很多時候,心態的畸形,缺少了那種自然地平靜,但事後,我們也好像依舊恢復平靜,對所發生的一切,給自己一個無所謂的理由,甚至是看上去更平靜的心態去給別人說,沒什麼。其實,又有什麼。
 

 那天,回來,幾個一起出去吃飯,桌子上的話題,轉了。可能,是你要真真切切的面對的問題。說了很多,就是讓自己更平靜下來,問問自己,你要幹什麼。簡單,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一直伴隨着至始至終。後來,懶得去想,不去想。但,關上你所謂的你要做的東西后,腦袋裏又開始盪漾了。總是說,這是好事,鍛鍊一下自己。我們都似乎習慣了用一種教育的口吻,說一些看似乎有道理的話,然後讓人反思,卻忘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樣。後來,就不這樣了,把嘴給關了,少談論了,多了一些切身的感受,多一些切身的理解。可能性子裏,多了些,隨性,更多了些,希望。不想,爲了些瑣碎的事情,花更多的時間,但後事總會讓你明白,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很簡單,很瑣碎的,但你依舊沒有做好。如果是在,很平坦的大道上去說一些慷慨激昂的陳詞,這難免會讓人覺得,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感覺。後來想想,這沒有什麼,不就是讓自己心裏不舒坦嗎?這又算得了什麼,看上去更像是阿Q,過去了就好了。
 

 記得和一兄弟聊過:想到了就去做,別再想了,想多了,你自己也就不確定了。也別給自己太多的,感慨,感慨多了,你也就沉浸在過去,遐想,不切實際的虛幻中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一種害怕糾繞心中,開始的時候嚴重影響睡眠,慢慢的習慣了,在慢慢的後來,倒頭就睡。我不認爲,這是一種遞進,反而更是覺得這是一種轉變,而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讓自己忙起來,一刻都不能停下來,沒了時間。可能這也是最好的方法。在這過程中,看了很多東西,也總是希望從中尋找,讓自己不去怕的理由。在其中所知道的東西,也希望日後能在實踐中得以運用。隨性的性格,可能也決定了,喜歡出去,平日裏悶悶不樂的腦袋,也許是少了對的上的話題,就不說了。也不知道爲什麼,喜歡上了和路上的人聊天,陌生人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一聊就很徹底。別說萍水相逢,有的就這一次,有些人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我只能說,沒有那種隔閡和障礙或者心裏的防禦的交談,讓自己覺得很幸運,在這過程有一種剔除的感覺。聽習慣了別人的故事,也更習慣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覺得那都不算什麼。後來和兄弟聊,有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產生很自卑的心態,這也許就是我們太關心自己了,當你真正的去和一個人聊天,去聽聽他們的故事,你會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都不那麼重要了。後來一天晚上,我把一大疊火車票,給宿舍的寶寶看,可能這就是經歷。但我也知道,它,太少了,多去嘗試一下吧。
 

 有的時候,還是那麼的隨性,很不像工科出來所伴隨的理性。可能很像一部電視劇中,主人翁,李然。可能他就是那種隨性和理性交織的虛擬下的人物,卻又是那麼的逼真,我們總可以現實中的原型。說不定哪天,背上書包,一個人就去遠行了。其實故事的情節,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故事的起源一定是有其緣由,我們,只是缺少了那種聆聽的心態,浮躁、亂雜的心情讓你沒有心情多聽別人說一句。這中間就像是一種隔閡,雖很近,卻很遠。昨天晚上還在想,等攢到了一些錢,一定去買一個好點相機,記錄下,風景多點,表情多點,人少點。也是昨天晚上,把自己的書收拾收拾,什麼可以丟,這不能,把它們好好的保存。因上每一個日期,其實也是在記錄下,那一段時間,你在幹什麼,想什麼。
 

 日子,很快的慢慢的過去。些許,現在你還有這樣空閒的時間,一個人呆在宿舍或一個人呆在一個房間,安靜的,不去想什麼的記下一些東西。這也許是大學留下的最後一片聖土,僅留下的,應以珍存。也像一本書上說的:以前相信的,現在不相信了,以前不相信的,現在又相信了嗎?我們總是在這種不斷的自我矛盾中,學會了肯定與否定,認識了周圍的人與物。現實的周遭與人員的攢動可能也是我們即將面對的事實,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說,不。因這一代,我們是逃脫不掉的,能擁有的只有,面對。書,讀多了,有時候,自我就矛盾了,卻不認爲少了理多了感。後來發現,有的書,是要我們,來回反覆好幾遍,才能明白。這些許就是,悲劇中的喜劇,不快中的一劑猛藥。突然間明白,也就簡單了。二十多歲,該有的是什麼,還是理性大於感性吧,這樣纔不會迷失,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要你一點一滴的去做。雖事無所成之事,然不以氣息,人滅爲根由,止不前。有些事,明白就行了。

    
喜歡,看看別人,聽聽別人,想想自己,也只有適合,才知道會長久。如果有時間,多出去走走。心,依舊沒有那敞亮般的透徹,卻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後來,朋友,有難處,說的不多,我已經明白,就像當時的親人,話不多。告訴他,有時間,出來走走。
    
    要回來了。
 
  

    

                                
                                                                                    2013.1.19早


發佈了2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2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