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時代-----虛擬現實 OR 人工智能?

7月30號在京參加百度舉辦的“BIG  TALK”活動,並體驗過虛擬現實技術(VR)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要是這項技術能和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會不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之所以會想到人工智能,是因爲今年5月,百度聘請了原谷歌Google Brain項目創建人及負責人吳恩達出任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最知名的一件事就是,其所開發的人工神經網絡通過觀看一週YouTube視頻,自主學會識別哪些是關於貓的視頻,而這個實驗的成功被看成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

事實上,吳的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安卓操作系統的語音識別系統上。吳恩達還曾表示未來將會在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上使用該技術,來識別車前面的動物或者小孩,從而及時躲避。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大膽想象,在虛擬現實中,如果能與作爲控制系統主人的機器人(人工智能)進行各種交互行爲,而不是與人爲設定的既定程序互動。換而言之,也就可以實現人與智能機器間的超現實溝通。

當然,這應該是科學家纔會感興趣的深度研究課題。

不過,它並不妨礙我暢想未來。那麼要是有一天能把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兩項技術同時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將會帶來何種變化?

我最先的反應是,電影將能實現私人定製。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將會參與到電影之中去,成爲電影的角色之一,而人工智能將會讀取你身上的各類數據,爲你匹配相應的劇情,也會模擬人的思維方式與你溝通。當然,這也更像一步交互遊戲。換而言之,未來虛擬現實將會讓遊戲和電影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其實在2013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她》中,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的結合已經初現端倪,劇中一次偶然機會,主人公接觸到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統OS1,它的化身薩曼莎擁有迷人的聲線,溫柔體貼而又幽默風趣。人機之間存在的雙向需求與慾望,讓主人公不知不覺沉浸在由聲音構築的虛擬現實中(注:其實,虛擬現實所利用的不只是人的視覺,它把計算機處理出來的數據轉化成視覺、聽覺和觸覺信號,使人感受到計算機“需要”或“希望”他感受到的情景。 ),最後他愛上了這個人工智能系統。

不過,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也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完美。1995年的一部科幻電影《時空悍將》就揭露了其中潛在的危險。故事講的是1999年,美國政府執法技術中心開發出用於訓練警探的模擬機原型。這種虛擬現實模擬機裝載有最先進人工智能技術,使用者需追捕電腦生成的罪犯Sid 6.7,用以鍛鍊他們的偵探技巧。有意思的是,融合了超過150個連環殺手變態心理和殺人手法的Sid 6.7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最終掙脫了科學家的控制獨立行兇,給電影中的科學家帶去了許多始料未及的災難。

這裏又衍生出另外一個話題,人工智能是否會超越人腦,並最終對人造成威脅。在這裏我並不想討論這個問題,畢竟我們不能把危險,當做停止探索的藉口。

可以預言的是,未來幾十年內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這兩樣技術將會爲科學界開啓一扇“超現實之門”,並引領着下一波科技變革。

發佈了15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2 · 訪問量 5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