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2)-重新定義“僱傭關係”:交易成果,而不是時間

雖然我們是腦力勞動者,但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其實我們跟體力勞動者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我們出賣自己的時間來工作掙錢,公司購買我們的時間,按照他的工作標準和指令進行執行。這是典型的工業化思維,你搬一天磚,我付給你應得的報酬。它更多的是一種管控,不需要員工太多思考,你只要按照標準把活幹好就行了。而思考,是管理者的事情。所以,它的決策與執行是分離的。

這就是工業時代的管理模式,如果管理者得當,也能保證非常高的效率。這樣最終工人付出時間來來掙工資,分配模式就變成了員工拿固定的部分,老闆拿剩餘的,如果效率低,老闆可能還會虧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富士康這樣的勞動密集型流水線中,績效的考覈是按件的,管理者按照勞動者的極限去制定工作目標,勞動者手腳不停地工作,這樣老闆才能讓利益最大化。

而如今已經到了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員工依然是在出賣自己的時間,不過做的不是體力勞動,而是腦力勞動。管理者通過制定計劃和里程碑來指引整個團隊的工作,員工按照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這個其中,其實是有很大操作空間的。流水線工作中,有班長能隨時監控到員工是否在偷懶,隨時能看到你的機械化的動作有沒有停滯。

腦力勞動者,他坐在電腦前,此時此刻他是在積極工作還是神遊天外,其實管理者很難監控得到,因爲員工不可能把自己心裏想的拿出來給別人看。此種情況下,一般的衡量標準就是根據你任務的完成情況來指KPI,當然有些極端的企業,會採用監控員工的聊天軟件以及上網記錄,在工位安裝攝像頭等手段來逼迫員工不要偷懶。但畢竟是腦力勞動,員工如果鐵了心要偷懶管理者也是無可奈何的,這有個名詞叫“划水”,划水的意思就是工作了一天啥產出都沒有,你說,尷尬不?

其實腦力勞動者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他的潛力也都是能被激發和挖掘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工作產出是可以無限創新的。

我們認爲,知識工作者可以獨立思考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創造更大成果。這個時候,學習會變成他自己的事情,進步也變成他自己的事情,他是自我驅動的。這跟工業時代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對於組織來說,就應該是幫助他去創造出更大的成果。而在分配模式上,對於產出,也應該按某種比例分配給員工。通過這種分配機制,能有效促進組織與個體之間的共生共長的正向緊密關係。

這背後的一個核心理念是,相信人是知識工作者,能夠自我管理,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專業能力,把資源最大化轉化爲成果。組織其實是起到一個支撐、賦能的作用,而不是管控。其實,當你沒法整天盯着某人的時候,最根本的判斷標準就是工作成果。從交易時間到交易成果,這背後帶來很多東西是不一樣的,從認知到行爲都有不一樣的改變。

比如現在一些互聯網公司採用的項目制,其實既是一種創造成果的載體,也是成果價值的“模糊計量”方式。所謂的“模糊計量”,就是說,在一個組織裏,說做多做少,有時很難精確計量,但是一個項目組內,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就像華爲的“項目獎金機制”,項目內部相互評估協調即可。

這個東西看起來容易,但是做到也特別難。它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大家相互之間必須真正的信任,這是一切的前提。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做成這件事的意義很大,這一點上,任老闆確實是管理天才。

部分內容參考自:https://mp.weixin.qq.com/s/WjodpFbgdAKApStxx9-r0w

發佈了26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167 · 訪問量 8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