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跨平臺

Java的跨平臺是通過Java虛擬機(JVM)來實現的。
      Java源文件的編譯過程
             Java應用程序的開發週期包括編譯、下載、解釋和執行幾個部分。Java編譯程序將Java源程序翻譯爲JVM可執行代碼—字節碼。這一編譯過程同C/C++的編譯有些不同。當C編譯器編譯生成一個對象的代碼時,該代碼是爲在某一特定硬件平臺運行而產生的。因此,在編譯過程中,編譯程序通過查表將所有對符號的引用轉換爲特定的內存偏移量,以保證程序運行。Java編譯器卻不將對變量和方法的引用編譯爲數值引用,也不確定程序執行過程中的內存佈局,而是將這些符號引用信息保留在字節碼中,由解釋器在運行過程中創建內存佈局,然後再通過查表來確定一個方法所在的地址。這樣就有效的保證了Java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
       Java解釋器的執行過程
              運行JVM字節碼的工作是由解釋器來完成的。解釋執行過程分三步進行:代碼的裝入、代碼的校驗和代碼的執行。裝入代碼的工作由“類裝載器”(class loader)完成。類裝載器負責裝入運行一個程序需要的所有代碼,這也包括程序代碼中的類所繼承的類和被其調用的類。當類裝載器裝入一個類時,該類被放在自己的名字空間中。除了通過符號引用自己名字空間以外的類,類之間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影響其它類。在本臺計算機上的所有類都在同一地址空間內,而所有從外部引進的類,都有一個自己獨立的名字空間。這使得本地類通過共享相同的名字空間獲得較高的運行效率,同時又保證它們與從外部引進的類不會相互影響。當裝入了運行程序需要的所有類後,解釋器便可確定整個可執行程序的內存佈局。解釋器爲符號引用同特定的地址空間建立對應關係及查詢表。通過在這一階段確定代碼的內存佈局,Java很好地解決了由超類改變而使子類崩潰的問題,同時也防止了代碼對地址的非法訪問。
              隨後,被裝入的代碼由字節碼校驗器進行檢查。校驗器可發現操作數棧溢出,非法數據類型轉換等多種錯誤。通過校驗後,代碼便開始執行了。
      Java字節碼的兩種執行方式 
        1、即時編譯方式:解釋器先將字節碼編譯成機器碼,然後再執行該機器碼。
        2、解釋執行方式:解釋器通過每次解釋並執行一小段代碼來完成Java字節碼程 序的所有操作。
  通常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由於JVM規格描述具有足夠的靈活性,這使得將字節碼翻譯爲機器代碼的工作具有較高的效率。對於那些對運行速度要求較高的應用程序,解釋器可將Java字節碼即時編譯爲機器碼,從而很好地保證了Java代碼的可移植性和高性能。
      JVM規格描述
             JVM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個基於抽象規格描述的計算機模型,爲解釋程序開發人員提供很好的靈活性,同時也確保Java代碼可在符合該規範的任何系統上運行。JVM對其實現的某些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定義,特別是對Java可執行代碼,即字節碼(Bytecode)的格式給出了明確的規格。這一規格包括操作碼和操作數的語法和數值、標識符的數值表示方式、以及Java類文件中的Java對象、常量緩衝池在JVM的存儲映象。這些定義爲JVM解釋器開發人員提供了所需的信息和開發環境。Java的設計者希望給開發人員以隨心所欲使用Java的自由。
            JVM是爲Java字節碼定義的一種獨立於具體平臺的規格描述,是Java平臺獨立性的基礎。
      Java程序執行與C/C++程序執行的對比分析
             如果把Java源程序想象成我們的C++源程序,Java源程序編譯後生成的字節碼就相當於C++源程序編譯後的80x86的機器碼(二進制程序文件),JVM虛擬機相當於80x86計算機系統,Java解釋器相當於80x86CPU。在80x86CPU上運行的是機器碼,在Java解釋器上運行的是Java字節碼。
             Java解釋器相當於運行Java字節碼的“CPU”,但該“CPU”不是通過硬件實現的,而是用軟件實現的。Java解釋器實際上就是特定的平臺下的一個應用程序。只要實現了特定平臺下的解釋器程序,Java字節碼就能通過解釋器程序在該平臺下運行,這是Java跨平臺的根本。當前,並不是在所有的平臺下都有相應Java解釋器程序,這也是Java並不能在所有的平臺下都能運行的原因,它只能在已實現了Java解釋器程序的平臺下運行。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love4ever/archive/2006/01/24/587517.aspx

發佈了20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4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