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筆記——內部類

實例1:內部類的基本結構

//外部類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內部類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new In();
        in.print();
        //或者採用下種方式訪問
        /*
        Out out = new Out();
        Out.In in = out.new In();
        in.print();
        */
    }
}
運行結果:12


程序編譯過後會產生兩個.class文件,分別是Out.class和Out$In.class。其中$代表了上面程序中Out.In中的那個。
Out.In in = new Out().new In()可以用來生成內部類的對象,這種方法存在兩個小知識點需要注意:

    1.開頭的Out是爲了標明需要生成的內部類對象在哪個外部類當中。

    2.必須先有外部類的對象才能生成內部類的對象,因爲內部類的作用就是爲了訪問外部類中的成員變量。


實例2:內部類中的變量訪問形式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class In {
        private int age = 13;
        public void print() {
            int age = 14;
            System.out.println("局部變量:" + age);
            System.out.println("內部類變量:" + this.age);
            System.out.println("外部類變量:" + Out.this.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new In();
        in.print();
    }
}
運行結果:
局部變量:14
內部類變量:13
外部類變量:12

從實例1中可以發現,內部類在沒有同名成員變量和局部變量的情況下,內部類會直接訪問外部類的成員變量,而無需指定Out.this.屬性名,否則,內部類中的局部變量會覆蓋外部類的成員變量。而訪問內部類本身的成員變量可用this.屬性名,訪問外部類的成員變量需要使用Out.this.屬性名。


實例3:靜態內部類

class Out {
    private static int age = 12;
     
    static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In();
        in.print();
    }
}
運行結果:12


可以看到,如果用static 將內部內靜態化,那麼內部類就只能訪問外部類的靜態成員變量,具有侷限性。其次,因爲內部類被靜態化,因此Out.In可以當做一個整體看,可以直接new 出內部類的對象(通過類名訪問static,生不生成外部類對象都沒關係)。

實例4:私有內部類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private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public void outPrint() {
        new In().print();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此方法無效
        /*
        Out.In in = new Out().new In();
        in.print();
        */
        Out out = new Out();
        out.outPrint();
    }
}
運行結果:12


如果一個內部類只希望被外部類中的方法操作,那麼可以使用private聲明內部類。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必須在Out類裏面生成In類的對象進行操作,而無法再使用Out.In in = new Out().new In() 生成內部類的對象,也就是說,此時的內部類只有外部類可控制,如同是,我的心臟只能由我的身體控制,其他人無法直接訪問它。


實例5:方法內部類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public void Print(final int x) {
        class In {
            public void in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age);
            }
        }
        new In().inPrint();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 out = new Out();
        out.Print(3);
    }
}
運行結果:
3
12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將內部類移到了外部類的方法中,然後在外部類的方法中再生成一個內部類對象去調用內部類方法。如果此時我們需要往外部類的方法中傳入參數,那麼外部類的方法形參必須使用final定義,至於final在這裏並沒有特殊含義,只是一種表示形式而已。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