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外包面臨規模與人才之痛(轉載)

        雖然發展迅速,但中國軟件外包面臨規模與人才之痛,與印度的差距亦顯而易見 

  結束了瀋陽、東京還有紐約三地連線的電話會議後,方發和習慣性地看了看手錶,時間指向上午9點半。

  當天是1月13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六,作爲東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方發和卻不能和平常人一樣享受週末的輕鬆。現在他主抓東軟的離岸外包業務,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這項業務爲公司創造了1億美元的收入,而當年中國的離岸外包市場總共13億美元。

  “中國的軟件外包發展非常健康,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方發和表示。他口中的軟件外包業務不僅包括離岸外包(中國市場),還包括國內的外包市場需求。

  根據方發和掌握的一些統計數據,近些年來中國軟件外包業的發展已超過20%的增長率,離岸外包業務則有將近50%的增長率。“往後的四五年間,中國的軟件外包將面臨一個黃金期。”他說。

  中國優勢和印度奇蹟

  面對未來幾年的黃金期,中國似乎有很多理由快速發展。

  “人才充足是中國發展外包業務的最大優勢。”廣州南天電腦系統公司大連分公司經理王智在電話裏對記者表示,這家公司在國內從事了20餘年的軟件外包業務,兩年前開始進軍國際市場。

  有關資料顯示,同軟件外包第一大國印度相比,中國的人才儲備從某種程度而言相對充足,且流失率相對較小,人工成本相對較低。據瞭解,我國從事軟件外包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僅相當於印度同類人員的40%。

  就連印度的幾大軟件外包企業也對中國的軟件人才垂涎不已,此前印度軟件公司In fo sy s在上海表示,預計2007年將在全球聘用6500名技術人員,其中在中國招聘比例最高。

  “中國的大環境比較好,經濟發展迅速。”方發和則認爲中國軟硬環境更好,比如高速公路建設、電力等基礎設施更加發達完善。

  中國是製造業基地,在產品軟件、嵌入式軟件方面具備着天然優勢:“如果要製造一個手機,80%以上與軟件有關,而對於這類嵌入式軟件,中國軟件外包企業領先優勢比較明顯。”此外,方發和還表示,同製造業相關的ERP、物流等軟件也是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強項。

  然而,誰也不能迴避中國在發展軟件外包業務方面的不足。而印度就是一個最好的參照物。這個創造了軟件外包傳奇的近鄰,在該市場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特別是在離岸外包業務方面,根據印度軟件行業協會年度報告顯示,印度2005-2006財年軟件出口23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離岸外包63億美元,同比增長37%。而中國軟件離岸外包業務2004年爲6.3億美元,2005年爲9.2億美元,2006年才13美元。

  在全球軟件外包市場中,日、韓僅佔據不到10%,單美國一國就佔到了50%-60%,而這其中70%的項目還是交給了印度公司。

  中印兩國在軟件外包的人才規模上也不能同日而語。據瞭解,印度四強之一的Sa tyam僅僅2006年第一季度新招員工人數就達到了1100多人。印度的很多知名軟件公司員工數均在萬人以上。在中國,東軟集團在2006年才成爲國內第一家員工過萬的軟件外包企業。

  規模和人才之痛

  從某種角度而言,中國軟件外包業的發展受制於過小的規模,印度企業在人員規模上的擴充速度和總量上要遠遠超出中國企業。

  “保守估計,東軟在2007年要達到1.2萬名員工。”方發和表示,東軟很清楚規模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迅速擴張的打算,“我們害怕人力資源方面無法配套。”

  方發和認爲,比較合理的軟件行業人才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形的,包括了基層佔大多數的軟件藍領,也就是基層程序員,中層數量較多的軟件工程師以及高層數量較少的既懂管理、又懂軟件專業開發的人才,“遺憾的是,中國缺乏這三類人才。”

  儘管中國的人才優勢明顯,然而卻缺乏實用型的人才。方發和同時指出,中國人的英語能力普遍偏弱,也阻礙了軟件外包業的發展,“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懂外語的客戶經理和對方進行談判,但是卻很難找到。”

  中國軟件外包業的浮躁氣氛則讓王智比較擔心:“基層程序員其實就是藍領工人,但是中國軟件人才還沒有形成這種價值觀。”他表示,很多年輕人當了一兩年的程序員以後,自我感覺良好,便打算做項目經理或者架構工程師,可是他們連最基礎的編碼都不會,“要知道,在國外,有些程序員可以做到四五十歲。”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面對規模之痛,不少中國軟件外包企業選擇了併購的方式來迅速擴張。比如大連海輝、中軟、文思創新、博彥科技等,近年來先後完成了數起甚至十數起企業併購。

  對此,王智坦承,2007年南天也會考慮併購幾家公司,“但絕不會爲了併購而併購,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而管理水平又跟不上,這無異於自殺。”

  方發和同樣不排斥併購,但他認爲併購存在一定的風險。“東軟暫時還是考慮主要以人才策略吸引人才,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併購上面是不可能的。”

  中國無需效仿印度模式

  中印之間的比較不可避免,然而方發和卻提醒:“在軟件外包業務方面,中國和印度走的是兩種不同的道路,雖然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務發展迅速,但是中國仍需要堅持中國模式,而不需要去效仿印度。”

  在他看來,所謂的中國模式,是指中國在軟件外包業務方面,既看重國際市場,發展離岸外包業務,同時也不放鬆國內市場的開發。“中國大概有85%的業務來自本土市場,15%的業務來自國際市場。”

  而印度模式恰好相反,國內市場僅15%左右,“國外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印度的公司就會受到波及。”方發和認爲,中國模式更爲健康,將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望達到三七開,而印度模式即使走向二八開,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方發和還提到了競爭策略。“沒必要和印度直接競爭。”他認爲,一方面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要繼續穩固日、韓市場,另外一方面要拓展美國市場。當面對印度企業雲集的美國市場時,“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可以技巧性地揚長避短。”

  “印度企業在BPO方面優勢明顯,中國企業就可以重點發展嵌入式軟件;印度企業的主要對手是高端的IBM、H P等,合同額動輒5000萬美元,中國企業則可以細水長流,不論是100萬美元,還是500萬美元的合同,都可以接。”

  此外,對於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走出去,方發和還不忘提醒:“一定要打中國牌,而不是以大連、上海、深圳或者北京等某個城市爲宣傳重點。”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服務,方發和表示印度甚至有專門的組織幫助當地企業招商引資,同樣中國企業也需要作爲一個整體亮相,從而加深外國發包商的印象。“至於在國內,各個地區也可以挖掘各自的優勢,而不是通過價格競爭等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他說。

  名詞解釋

  軟件外包:軟件外包就是企業爲了專注核心競爭力業務和降低軟件項目成本,將軟件項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發包給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完成的軟件需求活動。
發佈了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9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