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引思:封閉是移動互聯趨同之路

 

來源:騰訊科技 關鍵詞:MOTO,谷歌 | 作者:趙楠

 

8月16日消息,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夜晚。谷歌宣佈將以總價值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一個有着70多年曆史的老牌手機公司,在一分爲二後,賣給了一家只有15年曆史的互聯網公司,這本是奇蹟。此外,素來以開放爲首、講究橫向整合的互聯網巨頭Google,突然宣佈涉入移動終端、垂直整合,也同樣另業界感到驚訝。

這個於1930年誕生的通訊公司,在經歷過“刀鋒”產品的繁榮後,開始走向頹勢。其全球手機銷量從2004年的第二名跌到了五名開外,出貨量更是下滑到第八位。2008年3月,摩托羅拉在內部的喧鬧中宣佈分拆——摩托羅拉移動和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該決定於2011年初正式執行。

摩托羅拉聯席CEO格雷格·布朗將摩托羅拉的衰敗理解爲盲目的自大以及對客戶意見的忽略,使其龐大的身形沒有看到可以轉向的空間。而與此同時,iPhone、Android的興起,正加促着這一焗變。

讓布朗沒有即時看到,市場的重心已經從工藝的製造、銷售和價格體系,轉向了操作系統和圍繞操作系統打造出來的應用生態體系。

摩托羅拉的分拆,本身更有利於摩托羅拉移動公司的發展。然而,自今年1月分拆以來,摩托羅拉移動股價累積下跌26%。

目前,摩托羅拉手機已不是當年那個與擁有iPhone的AT&T競爭的Verizon保護品。Verizon也已開始銷售iPhone手機。此外,在接入開源的Android後,摩托羅拉也被質疑缺少了個性的色彩。

2011年一季度,摩托羅拉移動Android手機市場份額僅爲14%,而去年同期爲33%。在Verizon銷售的智能手機中,摩托羅拉移動份額也降至18%,去年同期爲38%。

也許,在2008年宣佈分拆的那一刻,布朗就在考慮爲摩托羅拉移動找婆家,將手機制造環節獨立出去,接入戰略投資者,更有利於摩托羅拉這頭大象的轉身。而在Verizon不願再庇護自己時,選擇全面靠向Google不失爲一項好的選擇。

事實上,摩托羅拉與Android亦有血緣關係。Android的創始人就來自摩托羅拉。如果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僅是從財務角度爲摩托帶來收益,那麼這樁生意看上去就對摩托來說沒有太大的理由。摩托最希望得到的是谷歌對它資源性的傾斜。即使在收購的開始階段,摩托仍然保持獨立,但谷歌或許會給其未來性的承諾。

而這些邏輯,即便在Google“專利說”的反覆強調下,也並非孤立無援。看看股價吧。美國週一摩托羅拉移動開盤價較上個交易日收盤上漲59%,而谷歌下跌2%。投資者對於谷歌單純的“專利”目的將信將疑。他們擔心,谷歌會將摩托羅拉打造成屬於谷歌的移動終端,像蘋果那樣,從口頭“開放”走向實質上的“封閉”。如果是爲解決專利,那也用不着全盤收購。

儘管互聯網知名人士洪波(微博)表示,Google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是意在專利,但他也認爲,摩托羅拉移動在被收購後,或將全面轉向Android平臺。

如果是這樣,那還頗有些諷刺。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此前曾是蘋果的董事。喬布斯曾怪施密特,Google不該涉足蘋果已進入的手機領域,並指責Google的Android模仿了iPhone擠壓縮放等核心功能。而如今,在某些人眼中,施密特又打算將蘋果的“封閉”精髓複製到Google。

當然,以上這段可看作是果粉的玩笑之言。不過,擺在眼前的是,完全開放的Android確實存在種種弊端。多版本提高了應用開發者的設計門檻,應用審覈制度不嚴導致惡意應用危害用戶,應用標準不明確致使應用氾濫、開發者難以掙錢,此外,還有專利等一堆問題有待解決。

Google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此前業界多次傳出Google將在一定程度限制Android的授權範圍,停止過低版本的更新,並考慮涉足移動終端的研發等消息。沒想到的是,Google今天真的這樣做了,雖然名義上只爲“專利”。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向是否一定得朝着軟、硬結合的方向走,國內的評論家給出的答案也並沒有太大分歧。周鴻禕(微博)認爲,移動互聯網的大勢必將是蘋果式的垂直整合。

在移動互聯網這個特殊的領域,移動終端扮演着極其重要的服務載體,而這一切也將圍繞着操作系統來展開。“封閉系統+開放平臺”是具有貼合實際的普世架構。圍繞這一點,我們或將能看到Winkia(Windows+Nokia)、GooMoto(Google+Moto)、iPhone(包括iPad等)三駕齊驅的局面。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雷軍(微博)。即將發佈的小米手機正式融合了“封閉系統+開放平臺”的理念。從OS、IM到硬件終端,都由小米獨立研發。雷軍認爲,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力是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競賽,用戶不會因爲其中某一項的突出去買整個產品。

從目前來看,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已開始藉助其軟件和用戶的優勢,尋找能夠從從底層數據合作開始、願意爲自己量身定做的終端廠商。而那種撒網式的互補型合作,在今天的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來看,已很難成功。

那麼,Facebook下一步會做什麼?

文章出自:騰訊科技

發佈了14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