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imp三種模式——完全、用戶、表

ORACLE數據庫有兩類備份方法。第一類爲物理備份,該方法實現數據庫的完整恢復,但數據庫必須運行在歸擋模式下(業務數據庫在非歸擋模式下運行),且需要極大的外部存儲設備,例如磁帶庫;第二類備份方式爲邏輯備份,業務數據庫採用此種方式,此方法不需要數據庫運行在歸擋模式下,不但備份簡單,而且可以不需要外部存儲設備。
  
數據庫邏輯備份方法
  
ORACLE數據庫的邏輯備份分爲三種模式:表備份、用戶備份和完全備份。


基本語法和實例:

1、EXP:

有三種主要的方式(完全、用戶、表)


1、完全:

EXP SYSTEM/MANAGER BUFFER=64000 FILE=C:\FULL.DMP FULL=Y

備份完整的數據庫。業務數據庫不採用這種備份方式。備份命令爲: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full=y  file=exp_.dmp log=exp.log

如果要執行完全導出,必須具有特殊的權限!

否則會報錯:EXP-00023: must be a DBA to do Full Database or Tablespace export


2、用戶模式:
EXPSONIC/SONIC    BUFFER=64000 FILE=C:\SONIC.DMP OWNER=SONIC

這樣用戶SONIC的所有對象被輸出到文件中。

備份某個用戶模式下的所有對象。業務數據庫通常採用這種備份方式。 若備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file=exp.dmp log=exp.log

若直接備份到磁帶設備,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log

注:如果磁盤有空間,建議備份到磁盤,然後再拷貝到磁帶。如果數據庫數據量較小,可採用這種辦法備份。


3、表模式:
EXP SONIC/SONIC   BUFFER=64000 FILE=C:\SONIC.DMP OWNER=SONIC TABLES=(SONIC)

這樣用戶SONIC的表SONIC就被導出

備份某個用戶模式下指定的對象(表)。業務數據庫通常採用這種備份方式。若備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dmp log=exp.log tables=tab1,tab2,tab3

 若直接備份到磁帶設備,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log tables=tab1,tab2,tab3

 注:在磁盤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應先備份到本地服務器,然後再拷貝到磁帶。出於速度方面的考慮,儘量不要直接備份到磁帶設備。


2、IMP:

具有三種模式(完全、用戶、表)
1、完全:

IMP SYSTEM/MANAGER BUFFER=64000 FILE=C:\FULL.DMP FULL=Y

如果備份方式爲完全模式,採用下列恢復方法:

imp system/manager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y volsize=0 full=y file=exp.dmp log=imp.log



2、用戶模式:
IMP SONIC/SONIC BUFFER=64000 FILE=C:\SONIC.DMP FROMUSER=SONIC TOUSER=SONIC

這樣用戶SONIC的所有對象被導入到文件中。必須指定FROMUSER、TOUSER參數,這樣才能導入數據。

此方式將根據按照用戶模式備份的數據進行恢復。

 2.1. 恢復備份數據的全部內容

若從本地文件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file=exp.dmp log=imp.log

 若從磁帶設備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log

 2.2. 恢復備份數據中的指定表

若從本地文件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dmp log=imp.log tables=t1,t2,t3;


3、表模式:

IMP SONIC/SONIC    BUFFER=64000 FILE=C:\SONIC.DMP OWNER=SONIC TABLES=(SONIC) 

這樣用戶SONIC的表SONIC就被導入。

此方式將根據按照表模式備份的數據進行恢復。  

 3.1 恢復備份數據的全部內容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file=exp.dmp log=imp.log

若從磁帶設備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log

 3.2 恢復備份數據中的指定表:

若從本地文件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file=exp.dmp log=imp.log tables=t1,t2,t3

 若從磁帶設備恢復,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log tables=t1,t2,t3


  1、將D:\daochu.dmp 中的數據導入 TEST數據庫中。

  im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上面可能有點問題,因爲有的表已經存在,然後它就報錯,對該表就不進行導入。

  在後面加上 ignore=y 就可以了。

  2 將d:\daochu.dmp中的表table1 導入

  im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tables=(table1)

       基本上上面的導入導出夠用了。不少情況我是將表徹底刪除,然後導入。

3、字符集說明:

導出端:

客戶端的字符集應設置成和數據庫的字符集一樣


查看數據庫的字符集:

SQL> select userenv('language') from dual;

USERENV('LANGUAGE')
--------------------------------------------------------------------------------
AMERICAN_AMERICA.AL32UTF8


查看客戶端(操作系統)的字符集:

echo $NLS_LANG

修改客戶端字符集:

export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AL32UTF8

導出的轉換過程
    在Export過程中,如果源數據庫字符集與Export用戶會話字符集不一致,會發生字符集轉換,並在導出文件的頭部幾個字節中存儲Export用戶會話字符集的ID號。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可能發生數據的丟失。

例:如果源數據庫使用ZHS16GBK,而Export用戶會話字符集使用US7ASCII,由於ZHS16GBK是16位字符集,而US7ASCII是7位字符集,這個轉換過程中,中文字符在US7ASCII中不能夠找到對等的字符,所以所有中文字符都會丟失而變成“?? ”形式,這樣轉換後生成的Dmp文件已經發生了數據丟失。
因此如果想正確導出源數據庫數據,則Export過程中用戶會話字符集應等於源數據庫字符集或是源數據庫字符集的超集 



導入端:

1. oracel server端的字符集;

2. oracle client端的字符集;

3. dmp文件的字符集。

在做數據導入的時候,需要這三個字符集都一致才能正確導入。

導入的轉換過程

    (1)確定導出數據庫字符集環境
             通過讀取導出文件頭,可以獲得導出文件的字符集設置
    (2)確定導入session的字符集,即導入Session使用的NLS_LANG環境變量
    (3)IMP讀取導出文件
             讀取導出文件字符集ID,和導入進程的NLS_LANG進行比較
    (4)如果導出文件字符集和導入Session字符集相同,那麼在這一步驟內就不需要轉換,如果不同,就需要把數據轉換爲導入Session使用的字符集。可以看出,導入數據到數據庫過程中發生兩次字符集轉換


    第一次:導入文件字符集與導入Session使用的字符集之間的轉換,如果這個轉換過程不能正確完成,Import向目標數據庫的導入過程也就不能完成。
    第二次:導入Session字符集與數據庫字符集之間的轉換。

發佈了2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