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W和100W的人,差別在哪裏?

職場10年,爲什麼有人已經當上了董事總經理,而有的人還是資深銷售經理?
出道10年,爲什麼有人已經當上了主編、出版人,而有的人還是資深編輯?
打拼10年,爲什麼有人已經身價數十億美金,而有的人還在爲競爭總監頭銜而周遊於人情場?
人和人的身價幾何倍的差距,真的就只是智商、教育背景、能力、勤奮程度所決定的嗎?
當然不是。
更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價值觀、心態、眼界和選擇不同所決定的。
自從離開媒體後,每次老同事聚會,女孩間難免嘮嘮吃喝玩樂買包買鞋,有時她們會打趣揶我說“反正你掙得多,來錢容易”。
其實,彼此心照不宣,大家是同一起跑線,同一段80後的青春,開始了同一段職業歷程。我們在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老闆、同樣的水土環境裏,共處了10年。
你我之間最大的差別,只因不同的價值觀,註定了不同的選擇。
正是10年前,所有我做過的被你當做傻逼的選擇,促成了此刻你和我的差別。即便現在懂得,也不算太晚。
12年前,我直升了碩士,在家閒得慌,去一家香港的嬰幼兒雜誌全職實習,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一個月我負責20p左右的內容,實習工資800元。
公司很小,沒有辦公室政治,大家都很鬆散,上班打打遊戲,逛逛論壇,嘻嘻哈哈的,到了快下班了,急急忙忙胡亂攢一攢了事。
我雖然做每件事都很認真,但公司並沒有高壓拼搏的氛圍,沒有嚴厲的主編來逼迫我們自我挑戰高難度任務,大家都是嘻嘻哈哈,自然生長。
當時,有個朋友介紹了一位的香港媒體人給我認識。他是香港的資深媒體人,30多歲,他說他想在大陸找一份6位數月薪的工作。
我當時年輕莽撞,脫口而出說:不可能,大陸沒有那麼高工資的編輯、記者。他挑了挑眉,說當然可能,你太小,你根本就不會做媒體。
他讓我拿幾本我們的雜誌給他看,翻了幾頁,說:你們雜誌做的真夠爛的,這就是你的真實實力了嗎?
我回嘴說:當然不是啦,可是他們纔給我800塊薪水,我隨便寫寫好啦。
他把雜誌扔在了我面前的茶几上說:你能在這本雜誌的版權頁你的名字旁邊,打上一行字:其實這不是我的真實水準,只不過我薪水太低了,我隨便寫寫的。你現在就寫上去,把你們印刷發行出去的每一本雜誌你都寫上,告訴天下人Hugo並不是那麼差勁。你有機會解釋嗎?
我扯白說:可是別人都是這樣的啊,我的同事比我還不努力啊,她們都混日子的啊,他們的工資比我高多了,做的事情還沒我多。
他:他們是來討生活的,他們缺這一個月5千塊,你是來幹什麼的?你又不缺錢,你是來學本事的,浪費什麼青春啊?
那天的談話,對當時的我觸動非常大,走的時候他對我說:不計得失,全力以赴,用心踏實的做10年,六位數的月薪,是你應得的。
後來,我真的踏踏實實的做了近10年媒體工作,如常地拿到了與付出對等的一切,成長、錢、榮耀、友情、家庭 ......少時想要的一切,都得到了。
當初,你被嘲笑過的每一個悶虧,很多年後,老天爺都會加倍償。
當年你做過的每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每一件赤手空拳迎難而上的事,每一次抗下的屎盆子,不解釋的委屈,終究牢牢地長在了自己身上,成爲了無欲則剛的真實力。
今天,想給迷茫的年輕人,說說職場最荒唐也最盛行的幾大謊言。你若信了這幾大謊言,你的前程便在一開始就斷送了。
1
謊言:女孩找工作要清閒
錢多 事少 離家近
要清閒,你怎麼不去二舅的棋牌室打雜啊?錢多,事少,離家近,你怎麼不去做小三啊?何止錢多事少,根本就不用下牀。
20歲的人,提前過上50歲的生活,要不要2點下班去街心花園打太極拳啊?
工作是工作,事業是事業,還有一種最扯淡的,叫做把工作當做Lifestyle,對自己對別人都超級不負責任。
我們80後的父母這一代,街坊流傳這樣落後的價值觀,比比皆是。
教唆女孩子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讓女兒遲到早退,上班打諢,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20歲就已經死了,80歲才送去埋。
孩子一加班,老孃就拖後腿:“公司給你多少錢啊,你要這樣拼命?”我每次回親戚家,都會有人來關心你說:“年輕人不要只知道賺錢!”
可悲的是這些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理想到底是什麼?
也不知道他們教唆兒女偷懶耍滑佔便宜的這點時間,能回家孵出個金蛋?還是中幾百萬新股?
在最應該吃苦的年紀,吃苦就是賺便宜。
20歲開始只顧眼前利益,吃喝玩樂圖清閒,註定後半輩子在油鹽醬醋家長裏短裏吃苦到底,等着中年危機被忙碌、責任、孤獨折磨得悲喜交加,又是何苦?
2
謊言:人際關係要搞好
領導同事不得罪
只有弱者,才靠左右逢源博感情來鞏固職場地位,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把時間浪費在企圖和所有人做朋友這件蠢事上。
職場的本質,是爲公司創造價值,個人經驗增值,雙贏才能共榮。把時間浪費在取悅每一個環節的同事和領導,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所有人開不開心,只能說明在這個局面裏,你是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弱者。
真正能夠保護你的不是什麼背景、關係、抱團、人情世故,進入一家公司,你最好搞清楚對這家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錢?是渠道?是流量?只要你能解決這家公司的剛需,你就是最有價值的人。
想和所有人做朋友的人,只有一個下場,就是兩面不是人,從此沒朋友。
3
謊言:工作不能做得太快
做得越多活兒越多
沒錯,確實你做得快,會給你的活兒更多,So?
難道你想認慫,錯過這個證實自己能力範疇的機會嗎?
難道你想放棄挑戰自我,學習更多的機會嗎?
只有老油子才見到工作能躲就躲,李娜說過,要做就做出頭鳥。槍打出頭鳥又如何?槍打得多了,出頭鳥更強大了,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作爲一個老闆,確實是會不斷的試探,以增加工作量,來試探一個員工的能力邊際。也正因爲如此,你纔要不斷的打破對方對你侷限的認定。
量,都是試出來的。只有任務量增大到極致,你纔會被迫去思考如何調整方法,提升效率,來消化更多的工作量,因此激發出深度的潛能。
成長,絕對不是一件能在舒舒服服中安然完成的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珍惜外界給你的壓力和挑戰,我們這代人,最缺的就是挫折,遲早要摔跤的,不如越早越好,別人不向你扔石頭,你還對自己下不了狠手呢?
4
謊言:挑活兒要挑
容易幹出彩的
職場老油子最喜歡教晚輩一些小伎倆,比如哪些活兒容易砸,能躲則躲。哪些活兒是好活兒,要趕緊搶。
忙着邀功,忙着躲過的人,一輩子也只能是個資深大丫頭,永遠當不了主子。
挑活兒本來就是一件自作聰明的蠢事,容易幹出彩的事,也有辦砸了的風險,不可能輸的Case砸在你手上,順便向天下人證實了你的無能。
倒是人人都覺得凶多吉少的難事,反正誰都辦不成,成了,是你的大功,敗了也不丟人。
一樣是迎難而上,幹嘛不挑個大的?

5
謊言:不是我的事
憑什麼要我多做?
不是你的事,你可以不做,不做你也無過。
但是,不是你的事,你做習慣了,做上手了,做擅長了,本事就變成了你的,功勞也變成了你的,很快名利就都跟着來了。
職場我見過很多,主動想要跨行轉型的人一直得不到機會,卻有很多人臨危受命,緊急高壓之下迅速磨練出了跨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
你不做,你一輩子勤勤懇懇也就這樣了。
人生的因果得失,只盯着眼前都是看不出利弊的。
別太糾結眼前的什麼“多勞者未必多得”。 
本事長在身上你身上,沒有人搶得走。眼前不公平又如何,市場經濟最公平,有本事還怕沒有好身價不成?
這5大害死人的職場心理,一旦有了一念,想要有什麼長足大發展,基本上也沒什麼戲了。
今天,你選擇隨波逐流,像碌碌庸衆一樣去思考,去判斷,去埋怨,去計較。那麼10年後,你就只能還像他們一樣對社會充滿了憤慨,終老一生。
又或者,既然,你忍不住像庸衆一樣計較得失,就別覬覦英雄的人生。
發佈了11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1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