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害怕被拒絕的「拒絕敏感者」嗎

當你被人拒絕的時候,你是怎麼反應的?有些人能很好地理解和處理事件,比如小黃人,吃個香蕉,另尋主公就是。但有些人卻會因此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沮喪、憤怒,甚至嫉恨。這樣他可能是拒絕敏感者。

什麼是拒絕敏感(rejection sensitivity)
拒絕敏感者是指害怕被拒絕的人。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人有拒絕敏感的傾向:對他人的拒絕會產生過度的情緒及行爲反應,他們總在焦慮地預期自己可能會被拒。一些明明不好不壞,模棱兩可的情境中,更容易感覺自己被拒絕。
拒絕敏感性量表

1.我能輕易接受別人的批評

2.我常會感到感情受傷

3.我過度敏感

4.我容易生氣

5.瞭解我的人知道其實我很容易受傷

6.被周圍人所接受這件事對我很重要

7.若被一個集體排斥,我會十分苦惱

8.想到我會一個人孤單支影,我會恐慌

9.假如我最親近的人拋棄了我,我恐怕會被摧毀的

10.一直以來,我總擔心讓別人失望

11.我比較擔心自己的感情是否受傷害

12.面對他人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

13.我會盡一切力量來避免受傷

拒絕敏感者對信息非常敏感。他人毫無意識的表情和舉動,拒絕敏感者都會認爲他是在拒絕自己,這在他人看來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他們很容易察覺來自親近之人的冷漠(往往從蛛絲馬跡推斷,或憑空想象出來),而且將種種跡象解釋爲:對方故意拒絕自己。
當真的被拒絕時,拒絕敏感者內心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到難受,可能會表達出一些過激的反應,比如責怪對方,恐嚇要傷害對方等等。導致進一步激化關係中的矛盾,對二人的關係或者心理健康更加不利。
如果你或你伴侶在生活中經常認爲對方總是在不情願幫助自己、覺得自己在麻煩對方,那你可能是拒絕敏感者。
爲什麼會「拒絕敏感」?
目前的研究發現,拒絕敏感背後有3個原因:
1. 童年經常遭受父母的拒絕
如果家長經常拒絕兒童表達的需求,不給糖、不給玩、不給抱抱,不給安慰……要啥沒啥,兒童就會逐漸變得對被拒絕很敏感,很自然形成一種心理預期:向重要的人尋求接納與支持,我很可能會被拒絕的。
於是,他們開始學習如何避免被拒。但即便成年後,每當要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脆弱一下,他們仍然非常焦慮。對方還沒張口答覆,他們已然陷入被拒絕的焦慮之中。
2. 對小部分人來說,這個特點也可能源自童年時期經受暴力。
3. 如果一個人經常着眼於過往的消極經歷,而不太回憶起過去美好時光,也會對拒絕更敏感。
親密關係中的困境
在人際交往中,通常都會有一方表達需求,而另一方,要麼接受,要麼拒絕。因此人際關係是否順利,受「拒絕敏感性」的影響很大,它甚至能預測二人戀愛的走向。因爲在親密關係中,需求表達比一般人際關係更頻繁。
臨牀心理學認爲,親密關係對於拒絕敏感者來說是一個被接納的良機:如果你愛我,也意味着有一部分我已經被你接納了。所以即使可能有「被拒」的風險,他們還是會追求親密關係的。
女性拒絕敏感者,上班被老闆罵過之後,回家更容易和親密的人吵架:無理取鬧,指責,或是冷若冰霜,無法耐心交流。男性拒絕敏感者,善妒、多疑,會試圖控制伴侶的社交關係。
即使他們並非故意作出以上的行爲,但仍然會影響和伴侶的關係。心理學家發現與拒絕敏感者談戀愛,消極體驗更多。而拒絕敏感者總是把伴侶某些行爲解讀爲「不愛我了」,「不夠喜歡我」,「不考慮我感受」,他們的戀愛體驗也會消極。
拒絕敏感者在戀愛最初階段,他們爲了被肯定,會不懈努力討好對方。如果對方很開心,他們就更堅信這段關係是對的,能接納自己,然後渴望更多接納。
愛情總會遇到矛盾,「拒絕敏感者」可能會更加傾向就將跡象理解爲被拒的徵兆,而後,他們可能會迴避討論、和你分手,或是強硬地說「我不會允許你離開我!」(哪怕對象想都沒想過)
拒絕敏感者爲了維護關係,可能會做出這些事情:
1. 壓抑個人需求,害怕被拒就乾脆不開口,來避免衝突;
2. 犧牲犧牲再犧牲,「我願意爲你被放逐天際」;
3. 接受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任務來換取接納,比如賣了首飾給男朋友買遊戲裝備。
4. 做一些他們原本覺得不對的事情,比如明明不願意卻還是答應讓對方爲自己拍攝性愛視頻。
如何改變惡性循環?
一旦陷入人際關係的不良循環,當局者無計可施,不知道從何下手改變現狀。既然問題從關係裏來,解決辦法可能也在蘊藏在關係中。
好消息是,起碼你有個「重要的ta」,這就是轉變的第一步。研究表明,重要他人是幫忙打破不良互動循環的潛在幫手。不管是和爸媽、親戚、同齡夥伴,或是親密對象,甚至治療師所建立的良好關係,從他們那裏得到的支持和認可,都能從根本上改善對被拒的預期和焦慮感,還能減少對別人的惡意揣度。
壞消息是,拒絕敏感性通常根深蒂固,很難撼動。如果拒絕敏感者本人沒有很強動力去改變,或是那位「重要他人」無法給予有效的引導與鼓勵的話,那情況很難真正好轉。
如果你覺得你有這種傾向,有句話說:it's not just who you're with, it's who you are. 人的感覺經常會出錯,我們需要偶爾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誤讀了別人的舉動。如果你的伴侶是拒絕敏感者,記得,當下次ta過分敏感時,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適當地給ta一個擁抱。獲得接納與避免被拒,是全人類統一的目標。換位思考,想想你被拒時的糟糕感覺:對誰來說都難受。
學會自我接納
拒絕敏感者其實比較難接納自己。這裏有一些自我接納的小技巧,可以轉給你身邊的拒絕敏感者,或是自用:
1. 我們值得被愛
自我接納的前提:我們得明白,從出生起我們就在尋求監護人「有條件的愛」,這一習慣沿襲至今,搞得我們不得不去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我們值得被理解,值得被愛,面對我們之前無法接納的那部分自己。
2. 相信自己
每天重複三遍,要充滿希望,深信不疑地告訴你自己:現有情況下,你已經做到最最最最最好了。
3. 審視不喜歡自己的地方
檢查內心殘存的愧疚與自責,問問自己,到底不喜歡自己哪方面。
4.做自己的大白,治癒自己
抱抱那些自我否認的小陰影,理解內心對自己不滿的小角落。著名的法國諺語,「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excuser」 。大意便是:理解即寬恕。
5. 先天因素不應被譴責
長相、智商,或某些有爭議的行爲,我們要爲其後果負責,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被譴責的理由。

發佈了11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1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