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的流程,停止標準

覺得我對測試還是挺感興趣的,還是來學習學習測試吧,希望可以成爲一個測試方面的專家,好吧。菜鳥的第一篇測試博客,先來看看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吧,先有一個總的概念,然後再對裏面的知識細細學習,循序漸進~

一、測試流程

1、需求分析:很多東西都是針對需求的,有需求,纔有市場,把握住需求,一個軟件纔能有活力。所以第一步是要與開發人員、架構佈局的同事多多溝通,深入理解需求。

2、制定測試計劃:根據需求估算測試所需要的資源,如時間,軟硬件等,根據軟件的功能合理分配資源。

3、測試樣例設計:根據需求分析,以及軟件的功能模塊,測試計劃等,設計出合理的測試樣例,我覺得測試樣例的設計也是一門藝術,比如什麼邊界值的測試樣例,等價類的測試樣例。

4、執行測試:根據測試樣例來執行測試,這個就不多說了。

5、記錄測試結果以及bug追蹤:執行完測試之後要記錄結果,對吧,不然時間一久就忘記了,對結果進行分析,追蹤其中的bug。

6、對修正的bug進行返測:等到開發組人員修正了bug之後,肯定要對bug返測,並且還要執行之前的測試樣例,看看修改了bug之後是否會引入新的bug。

7、測試達標以及編寫測試報告:通過不斷的bug追蹤,返測,直到軟件測試達到標準,這時候可以編寫測試報告,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就等待軟件的發佈吧。


上面我們說到標準,那麼怎麼樣纔算是達到標準呢?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測試達停止標準。

二、軟件停止標準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不同公司,不同軟件有不同的停止標準,我們這裏說到的只是一種參考的標準,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拿來參考。

軟件系統經過單元、集成、系統測試,分別達到單元、集成、系統測試停止標準,軟件系統通過驗收測試,並已得出驗收測試結論。對於覆蓋率的原則來說,語句覆蓋率最低不能小於80%,測試用例執行覆蓋率應達到100%,測試需求覆蓋率應達到100%。

對於功能原則來說,軟件缺陷在測試生命週期中我們分成幾個嚴重等級,它們分別是:嚴重錯誤、主要錯誤、次要錯誤、一般錯誤、較小錯誤和測試建議6種。那我們在確定測試結束點時,嚴重錯誤和主要錯誤的缺陷修復率必須達到100%,不允許存在功能性的錯誤;次要錯誤和一般錯誤的缺陷修復率必須達到85%以上,允許存在少量功能缺陷,後面版本解決;對於較小錯誤的缺陷修復率最好達到60%~70%以上。

對於驗收原則來說,測試到一定階段,達到或接近測試部門指定的標準後,就遞交用戶做驗收測試。如果通過用戶的測試驗收,就可以立即終止測試部門的測試;如果客戶驗收測試時,發現了部分缺陷,就可以針對性的修改缺陷後,驗證通過後遞交客戶,相應測試也可以結束。

本文內容部分參考了http://blog.csdn.net/bingjingfan/article/details/6208487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