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常用命令詳解

gedit 顯示行數

在菜單欄的編輯->首選項 中有個顯示行號的checkbox,選中即可。

 

 

根目錄是整個系統最重要的一個目錄,因爲不但所有的目錄都是由根目錄衍生出來的,同時根目錄也與開機/還原/系統修復等動作有關

 

linux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是從/(也被稱爲根目錄)開始的,比如/usr、/etc/X11。

相對路徑是以 . 或 .. 開始的,.表示用戶當前操作所處的位置,而..表示上級目錄;在路徑中,.表示用戶當前所處的目錄,而..上級目錄,要把.和..當做目錄來看。

 

根目錄下主要子目錄功能:

/bin 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dev 設備特殊文件

/etc 系統管理和配置文件

/etc/rc.d 啓動的配置文件和腳本

/home 用戶主目錄的基點,比如用戶user的主目錄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lib 標準程序設計庫,又叫動態鏈接共享庫,作用類似windows裏的.dll文件

/sbin 系統管理命令,這裏存放的是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管理程序

/tmp 公用的臨時文件存儲點

/root 系統管理員的主目錄(呵呵,特權階級)

/mnt 系統提供這個目錄是讓用戶臨時掛載其他的文件系統。

/lost+found 這個目錄平時是空的,系統非正常關機而留下“無家可歸”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麼.chk)就在這裏

/proc 虛擬的目錄,是系統內存的映射。可直接訪問這個目錄來獲取系統信息。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區,比方說各種服務的日誌文件

/usr 最龐大的目錄,要用到的應用程序和文件幾乎都在這個目錄。其中包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錄

/usr/bin 衆多的應用程序

/usr/sbin 超級用戶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檔

/usr/include linux下開發和編譯應用程序所需要的頭文件

/usr/lib 常用的動態鏈接庫和軟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幫助文檔

/usr/src 源代碼,linux內核的源代碼就放在/usr/src/linux裏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庫根文件系統

 

 

vi/vim 基本使用方法

vi/vim的區別簡單點來說,它們都是多模式編輯器,不同的是vim是vi的升級版本,它不僅兼容vi的所有指令,而且還有一些新的特性在裏面。例如語法加亮,可視化操作不僅可以在終端運行,也可以運行於x window、 mac os、windows。

vi編輯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統下標準的編輯器,它的強大不遜色於任何最新的文本編輯器,這裏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於對Unix及Linux系統的任何版本,vi編輯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紹vi的地方進一步瞭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編輯器,學會它後,您將在Linux的世界裏暢行無阻。

[簡單地,可以使用上下左右方向箭頭和delete,backspace鍵來進行位置移動和刪除,不管是命令模式還是插入模式]

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爲三種狀態,分別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區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標的移動,字符、字或行的刪除,移動複製某區段及進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纔可以做文字輸入,按「ESC」鍵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將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設置編輯環境,如尋找字符串、列出行號……等。

不過一般我們在使用時把vi簡化成兩個模式,就是將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vi的基本操作

a) 進入vi

在系統提示符號輸入vi及文件名稱後,就進入vi全屏幕編輯畫面:$ vi myfile。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您進入vi之後,是處於「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換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夠輸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會想先用上下左右鍵移動光標,結果電腦一直嗶嗶叫,把自己氣個半死,所以進入vi後,先不要亂動,轉換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說吧!

b) 切換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編輯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輸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換

您目前處於「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輸入文字,如果您發現輸錯了字!想用光標鍵往回移動,將該字刪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鍵轉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刪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號鍵進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輸入 「w filename」將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輸入「wq」,存盤並退出vi)

: q! (輸入q!, 不存盤強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鍵

1). 插入模式

按「i」切換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進入插入模式後是從光標當前位置開始輸入文件;

按「a」進入插入模式後,是從目前光標所在位置的下一個位置開始輸入文字;

按「o」進入插入模式後,是插入新的一行,從行首開始輸入文字。

2). 從插入模式切換爲命令行模式

按「ESC」鍵。

3). 移動光標

vi可以直接用鍵盤上的光標來上下左右移動,但正規的vi是用小寫英文字母「h」、「j」、「k」、「l」,分別控制光標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後”移動一頁。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動一頁。

按「ctrl」+「u」:屏幕往“後”移動半頁。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動半頁。

按數字「0」:移到文章的開頭。

按「G」:移動到文章的最後。

按「$」:移動到光標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動到光標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標跳到下個字的開頭

按「e」:光標跳到下個字的字尾

按「b」:光標回到上個字的開頭

按「#l」:光標移到該行的第#個位置,如:5l,56l。

4). 刪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後面”一個字符。

#x」:例如,「6x」表示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後面”6個字符。

X」:大寫的X,每按一次,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一個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20個字符。

dd」:刪除光標所在行。

#dd」:從光標所在行開始刪除#行

5). 複製

yw」:將光標所在之處到字尾的字符複製到緩衝區中。

#yw」:複製#個字到緩衝區

yy」:複製光標所在行到緩衝區。

#yy」:例如,「6yy」表示拷貝從光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6行文字。

p」:將緩衝區內的字符貼到光標所在位置。注意:所有與“y”有關的複製命令都必須與“p”配合才能完成複製與粘貼功能。

6). 替換

r」:替換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R」:替換光標所到之處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鍵爲止。

7). 回覆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誤執行一個命令,可以馬上按下「u」,回到上一個操作。按多次“u”可以執行多次回覆。

8). 更改

cw」:更改光標所在處的字到字尾處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個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標所在行的行號。

#G」:例如,「15G」,表示移動光標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簡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請記住先按「ESC」鍵確定您已經處於「command mode」下後,再按「:」冒號即可進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號

set nu」:輸入「set nu」後,會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號。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號表示一個數字,在冒號後輸入一個數字,再按回車鍵就會跳到該行了,如輸入數字15,再回車,就會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後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爲止。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前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爲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號輸入字母「w」就可以將文件保存起來。

E) 離開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無法離開vi,可以在「q」後跟一個「!」強制離開vi。

qw」:一般建議離開時,搭配「w」一起使用,這樣在退出的時候還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 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鍵的功能:

h左移光標一個字符

l右移光標一個字符

k光標上移一行

j光標下移一行

^光標移動至行首

0數字“0”,光標移至文章的開頭

G光標移至文章的最後

$光標移動至行尾

Ctrl+f向前翻屏

Ctrl+b向後翻屏

Ctrl+d向前翻半屏

Ctrl+u向後翻半屏

i在光標位置前插入字符

a在光標所在位置的後一個字符開始增加

o插入新的一行,從行首開始輸入

ESC從輸入狀態退至命令狀態

x刪除光標後面的字符

#x刪除光標後的#個字符

X(大寫X),刪除光標前面的字符

#X刪除光標前面的#個字符

dd刪除光標所在的行

#dd刪除從光標所在行數的#行

yw複製光標所在位置的一個字

#yw複製光標所在位置的#個字

yy複製光標所在位置的一行

#yy複製從光標所在行數的#行

p粘貼

u取消操作

cw更改光標所在位置的一個字

#cw更改光標所在位置的#個字

2) 下表列出行命令模式下的一些指令

w filename儲存正在編輯的文件爲filename

wq filename儲存正在編輯的文件爲filename,並退出vi

q!放棄所有修改,退出vi

set nu顯示行號

/或?查找,在/後輸入要查找的內容

n與/或?一起使用,如果查找的內容不是想要找的關鍵字,按n或向後(與/聯用)或向前(與?聯用)繼續查找,直到找到爲止。

 

 

chmod使用方法

指令名稱 : chmod

使用權限 :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說明 : Linux/Unix 的檔案調用權限分爲三級 : 檔案擁有者、羣組、其他。利用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檔案如何被他人所調用。

參數 :

mode : 權限設定字串,格式如下 : [ugoa...][[+-=][rwxX]...][,...],其中

u 表示該檔案的擁有者,g表示與該檔案的擁有者屬於同一個羣體(group)者,o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表示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權限、-表示取消權限、=表示唯一設定權限。

r 表示可讀取,w表示可寫入,x表示可執行,X表示只有當該檔案是個子目錄或者該檔案已經被設定過爲可執行。

-c : 若該檔案權限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

-f : 若該檔案權限無法被更改也不要顯示錯誤訊息

-v : 顯示權限變更的詳細資料

-R : 對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進行相同的權限變更(即以遞迴的方式逐個變更)

--help : 顯示輔助說明

--version : 顯示版本

範例 :將檔案 file1.txt 設爲所有人皆可讀取:

chmod ugo+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設爲所有人皆可讀取 :

chmod a+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與 file2.txt 設爲該檔案擁有者,與其所屬同一個羣體者可寫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則不可寫入: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ex1.py 設定爲只有該檔案擁有者可以執行:

chmod u+x ex1.py  

將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皆設爲任何人可讀取 :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數字來表示權限如chmod 777 file

語法爲: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爲一個數字,分別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權限。

r=4,w=2,x=1

若要rwx屬性則4+2+1=7;

若要rw-屬性則4+2=6;

若要r-x屬性則4+1=7。

範例:

chmod a=rwx file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序具有root的權限

發佈了10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4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