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室佔座看潛規則的生成

下面引用自[url]https://www.recordhistory.org/mediawiki/index.php/從教室佔座看潛規則的生成[/url]
可參考[url]http://edu.sina.com.cn/y/bbs/p/2006/0111/11291900.html[/url]

俺們公司樓下邊的破食堂,中午吃飯的時候也有一堆人佔座。扔一堆破筷子就算佔座了,你要佔你就真坐這裏也行啊,這些爛人有時候到別的地方再湊成一桌也不把原來佔的位置收回去!真想找人幹一架的說。中國人的素質啊,這可是所謂的中國硅谷......

我可以拍胸脯的說,當年我是基本沒佔過座的。隨遇而安,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游擊戰術。

[quote]經常可以在大學自習室裏看到有人佔座。這些人佔座的方式五花八門,但規律卻是一個,不見佔座的人,只見佔座的工具。
  用書佔座是最常見的,不怕丟是最基本的,不過有的老兄還要放上好幾本,似乎在着重說明,千萬別搶,否則書丟了算你的。
  有的在桌上簽名就算佔座了,看來即將到此一遊。
  有的把喝光的飲料瓶往上面一擱,到底是誰喝剩的呢,只有指紋能作證。
  有的用張紙就能代表自己的使用權了,太象徵主義了。
  有的用粉筆畫上自己的勢力範圍,做得夠絕的。
  
  記得我上大學那會兒也是這樣。圖書館的座位幾乎被佔光了,可圖書館裏卻沒多少人。我很氣憤,就把那個佔座的書包往窗臺上一放,顧自看起書來。
  佔座的是個女生,她氣哼哼地拿起書包在旁邊坐下來。
  我不認識她,卻問,你恨我嗎?
  她不說話。
  我很天真地說,你讀過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嗎。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裏說,要認可對於某塊土地的最初佔有者的權利,就必須具備下列的條件:
  首先,這塊土地還不曾有人居住;
  其次,人們只能佔有爲維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數量;
  第三,人們之佔有這塊土地不能憑一種空洞的儀式,而是要憑勞動與耕耘,這是在缺乏法理根據時,所有權能受到別人尊重的唯一標誌。
  
  分析一下同學佔座的情形,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是很接近的。
  首先,這塊自習桌還不曾有人佔住。
  其次,同學們只能佔有爲維持自己的學習所必需的面積。確實,很少有太過分的,一下占上十個座。同學們還是比較節制的,誰都不容易。
  第三,同學們佔有這塊土地不能憑空洞的儀式,而要憑勞動與耕耘。這是在缺乏法理根據時使用權得到別人尊重的唯一標誌。比如放張紙,也是勞動啊。要是擱兩本書,簡直就是耕耘了。
  
  大學生的所作所爲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未來思想的基礎。他們能夠把佔座思想作爲社會契約論的生活實踐,實在難能可貴。這種精神足以發揮到對小區物業的管理當中,業主委員會要討論的佔座問題那就複雜多了。
  只是,佔座一例似乎是對《社會契約論》的濫用。同學們把個人以爲合理的契約強加給別人,然後也默認他人的強加。於是,這個佔座的契約就能風行校園,變成一個潛規則。
  [color=red][b]中國的潛規則大約都是這樣形成的。先是容忍,然後是默認,最後是同流[/b][/color]。
  潛規則也是契約。
  那些中國的青年在大學裏可以去佔座,到社會上就會去買批文圈地,獲得不義暴利。
  同學們現在可以用一張紙來宣稱自己的不義之權,將來就會動用公共資源爲自己的狗肉掛出羊頭,就像《無極》那樣。
  他們在校園裏習得了潛規則的創立、流行之法,必會應用到社會實踐當中,並引以爲豪。
  這種佔座行爲其實和業主委員會的所作所爲完全不同。後者是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像前者那樣無端製造自己的權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的說法裏包含了更多的契約精神,只是這樣的契約精神在於不訂立契約。
  我們不訂立那些類似潛規則的契約,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更加簡單、清澈。 [/quote]
發佈了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42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