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議論附近的跳樓事件

這幾天附近小區有個人跳樓,跳樓的人跳之前還割裂了自己女朋友的喉嚨。除了發生地很近新鮮外,其它的做爲一個故事都沒有什麼新意了。

莎士比亞有個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problem.
可對於死者而言,他們別無選擇了。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not a problem.

詩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我們按某種意願對美好的事物排價,以經濟的眼光看,大家當然更喜歡更高價事物。
只是對於這裏的死人,我猜想,他們大概不會是爲某種崇高而死亡。他們的死莫寧說只是爲滿足一種偏狹的心理,這種死更像昆德拉寫的一本小說中斯大林兒子的結局,那個年輕人是爲糞便而死。

剛好前些天在餘華那裏看到引用博爾赫斯的一個比喻,一個人的逝去就如水消失在水中。
初見這個比喻心裏激動不已,覺得它妙絕了。不過仔細想,好像這個比喻也是有缺陷的,它並不能區分活着和死去,對於活着的人而言,那些我們見不到的活人未嘗就不能說是消失在塵霧或者其他一些東西中,我們的視力都有限。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命運,命運是一輩子的命運,是一大段時間的人生軌跡。矛盾的東西是我們只能生活在一個點上,只能感受到當下的複合的心理。
跳樓的人之所以跳樓,或許他只是瞬間的決定,換個時間,他很大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

發佈了4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1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