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ava核心 Java內存分配原理精講(3)

String常量池問題的幾個例子

下面是幾個常見例子的比較分析和理解:

  1. String a = "a1";   
  2. String b = "a" + 1;   
  3.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4. String a = "atrue";   
  5. String b = "a" + "true";   
  6.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7. String a = "a3.4";   
  8. String b = "a" + 3.4;   
  9.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JVM對於字符串常量的"+"號連接,將程序編譯期,JVM就將常量字符串的"+"連接優化爲連接後的值,拿"a" + 1來說,經編譯器優化後在class中就已經是a1。在編譯期其字符串常量的值就確定下來,故上面程序最終的結果都爲true。

  1. String a = "ab";   
  2. String bb = "b";   
  3. String b = "a" + bb;   
  4.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分析:JVM對於字符串引用,由於在字符串的"+"連接中,有字符串引用存在,而引用的值在程序編譯期是無法確定的,即"a" + bb無法被編譯器優化,只有在程序運行期來動態分配並將連接後的新地址賦給b。所以上面程序的結果也就爲false。

  1. String a = "ab";   
  2. final String bb = "b";   
  3. String b = "a" + bb;   
  4.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和[3]中唯一不同的是bb字符串加了final修飾,對於final修飾的變量,它在編譯時被解析爲常量值的一個本地拷貝存儲到自己的常量 池中或嵌入到它的字節碼流中。所以此時的"a" + bb和"a" + "b"效果是一樣的。故上面程序的結果爲true。

  1. String a = "ab";   
  2. final String bb = getBB();   
  3. String b = "a" + bb;   
  4.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5.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BB() {  
  6. return "b";   

分析:JVM對於字符串引用bb,它的值在編譯期無法確定,只有在程序運行期調用方法後,將方法的返回值和"a"來動態連接並分配地址爲b,故上面 程序的結果爲false。

通過上面4個例子可以得出得知:

String  s  =  "a" + "b" + "c";
 
就等價於String s = "abc";  

String  a  =  "a";  
String  b  =  "b";  
String  c  =  "c";  
String  s  =   a  +  b  +  c; 

這個就不一樣了,最終結果等於: 
 

  1. StringBuffer temp = new StringBuffer();     
  2. temp.append(a).append(b).append(c);     
  3. String s = temp.toString(); 

由上面的分析結果,可就不難推斷出String 採用連接運算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形如這樣的代碼:

  1. public class Test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tring s = null;  
  4. for(int i = 0; i < 100; i++) {  
  5. s += "a";  
  6. }  
  7. }  

每做一次 + 就產生個StringBuilder對象,然後append後就扔掉。下次循環再到達時重新產生個StringBuilder對象,然後 append 字符串,如此循環直至結束。如果我們直接採用 StringBuilder 對象進行 append 的話,我們可以節省 N - 1 次創建和銷燬對象的時間。所以對於在循環中要進行字符串連接的應用,一般都是用StringBuffer或StringBulider對象來進行 append操作。

String對象的intern方法理解和分析:

  1. public class Test4 {  
  2. private static String a = "ab";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String s1 = "a";  
  5. String s2 = "b";  
  6. String s = s1 + s2;  
  7. System.out.println(s == a);//false  
  8. System.out.println(s.intern() == a);//true    
  9. }  

這裏用到Java裏面是一個常量池的問題。對於s1+s2操作,其實是在堆裏面重新創建了一個新的對象,s保存的是這個新對象在堆空間的的內容,所 以s與a的值是不相等的。而當調用s.intern()方法,卻可以返回s在常量池中的地址值,因爲a的值存儲在常量池中,故s.intern和a的值相等。

總結

棧中用來存放一些原始數據類型的局部變量數據和對象的引用(String,數組.對象等等)但不存放對象內容

堆中存放使用new關鍵字創建的對象.

字符串是一個特殊包裝類,其引用是存放在棧裏的,而對象內容必須根據創建方式不同定(常量池和堆).有的是編譯期就已經創建好,存放在字符串常 量池中,而有的是運行時才被創建.使用new關鍵字,存放在堆中。

發佈了5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0 · 訪問量 1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