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VMWare 中配置 SQL Server 2005 N + 1 羣集 (二) 在Vmware配置虛擬機

所以的OS均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企業版,故可以創建一臺虛擬機,完成基本的配置和安裝,最後使用Sysprep工具抽取SID後關機並做一個快照,然後克隆出另外4臺虛擬機(也可以不使用Sysprep工具,直接克隆,然後使用newsid這個小工具重新生成SID並修改計算機名)。
VMware Server 成功安裝後,會在桌面上放置名爲“VMware Server Console”的圖標,單擊該圖標以打開“VMware Server Console”,首先會彈出如下圖所示的連接對話框,單擊“OK”按鈕即可。
 
接下來進入“VMware Server Console”,單擊“New Virtual Machine”,以打開向導創建第一臺虛擬機。
 
建立第一臺虛擬機可參考下面的圖示步驟和相關的設置。

Configure - 1
Configure - 2
 

Configure - 3
Configure - 4

Configure - 5
Configure - 6

Configure - 7
Configure - 8

Configure - 9
Configure - 10

Configure - 11
Configure - 12

Configure – 13
 

虛擬機配置好後,在“VMware Server Console”中可以看到虛擬機的配置情況,需要進一步設置CD-ROM。雙擊虛擬機“Devices”列表中的“CD-ROM”,在隨後出現的“CD-ROM device”對話框中,對CD-ROM進行配置。
如果配置使用物理光驅,則複選“Legacy emulation”複選框(否則虛擬機啓動可能非常緩慢)。如果配置使用“Use ISO image”,則指定ISO文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兩種中的一種(如果使用光盤安裝OS,則應該選擇使用物理光驅;如果使用ISO鏡像安裝OS,則應該選擇“Use ISO image”)。

 

完成上述設置後,單擊Commands列表下的“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以啓動虛擬機,並完成操作系統的安裝。
模板機安裝好操作系統後,可以使用Sysprep工具抽取SID後關機並做一個快照,這樣克隆出來的虛擬機只需要在啓動的時候配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不使用Sysprep工具,則對於克隆出來的虛擬機,需要使用newsid這個小工具來重新生成SID,否則加入域的時候會出問題,newsid可以從http://technet.microsoft.com/en-us/sysinternals/bb897418.aspx下載。
在這裏,我們使用newsid來重新SID。
關閉模板機,並且從“VMware Server Console”的TAB中去掉它(單擊模板機的選項卡標籤,再FileàClose),避免誤操作。
打開我的電腦,找到模板機所在的文件夾,將其複製一份,並重命名 “Server Domain”。
回到“VMware Server Console”,單擊選項卡中的“Home”標籤,然後單擊“Open Existing Virtual Machine”,在隨後出現的“Open Virtual Machine”對話框中,單擊“Browse”按鈕,在隨後出來的“Browse for a Virtual Machine”對話框中,找到前面複製的“Server Domain”文件夾,選擇下面的vmx文件,並單擊“Open”按鈕以打開它。
 
回到“VMware Server Console”,在選項卡中單擊剛剛打開的虛擬機的標籤,單擊“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在隨後出現的“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對話框中,單擊選項卡中的“Options”標籤,在“virtual machine name”中輸入“Domain”,然後單擊“OK”按鈕。設置的“virtual machine name”名稱將顯示在“VMware Server Console”的選項卡標籤中。
 
虛擬機配置調整後,單擊“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以啓動虛擬機。接下來所做的工作就是完成Domain的環境準備。
Domain的虛擬機啓動並進入操作系統後,需要進行IP地址的配置,以及用newsid重新生成SID和修改計算機名。
配置IP地址
Domain的虛擬機啓動並進入操作系統後,首先配置好IP地址。在操作系統的網絡配置中,將此計算機的IP地址設置爲192.168.0.1,並將DNS服務器指向本機。
 
重新生成SID和修改計算機名
網絡配置好下,接下來使用newsid這個小工具來重新生成SID,並重新設置計算機名稱。啓動newsid後,會以嚮導的形式提示各項設置,除“Rename the Compter”這個步驟需要將計算機名設置爲“Domain”外,其他均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完成所有的設置後,nwsid會開始做相關的處理,並且會在處理完成後自動重啓。當newsid完成處理並且重啓系統後,Domain的配置就算完成了。
對於Cluster Node 1,它的克隆過程與Domain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將Cluster Node1複製的文件夾重命名爲“Server Node1”;在“VMware Server Console”,將Cluster Node1的 “virtual machine name”設置爲“SQLClusterNode1”。
做爲Cluster的結點,至少需要兩個共享磁盤,一個做爲仲裁盤;另一個做爲數據盤。示例需要兩個SQL Server實例,故至少需要兩個數據盤。這樣,就需要在Cluster Node1中添加三個共享磁盤。另外,每個Cluster 結點需要兩張網卡,一張用於結點之間的心跳連接,另一張用於客戶端連接。
保持Cluster Node1爲操作系統關閉的狀態,在“VMware Server Console”選項卡中,單擊名爲“SQLClusterNode1”的標籤,然後單擊“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在隨後出現的“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對話框中,單擊選項卡中的“Hardware”標籤,接下來添加共享磁盤和網卡。
添加共享磁盤:
共享磁盤爲所有的Cluster Node共用,故不宜和某個Cluster Node的文件放在一齊。在我的電腦中,與Cluster Node1所在文件夾的父目錄中建立一個文件夾,並將其命名爲“Disk Share”,做爲存放共享磁盤文件的目錄。
回到“VMware Server Console”,準備創建共享磁盤,首先創建仲裁盤。
在已經打開的“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對話框中單擊“Add”按鈕,在隨後出現的“Add Hardware Wizard”對話框中,單擊“Next”按鈕。在接下來的步驟中選擇“HardDisk”,然後單擊“Next”按鈕。
 
在接下來的兩個步驟中,分別選擇“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SCSI”。


 
在接下來的兩個步驟中,分別將磁盤的大小設置爲1GB(仲裁盤不需要太大),並且將虛擬磁盤的存儲目錄設置爲前面創建的“Disk Share”,虛擬磁盤文件名設置爲“Quorum.vmdk”。


 
在“Specify Disk File”這個步驟中,單擊“Advancel”按鈕,隨後出現的對話框中,將“Virtual device node”設置爲一個獨立的SCSI總線,並將“Mode”設置爲“independent”à“Persisten”。
 
完成上述設置後,單擊“Finish”按鈕以創建虛擬磁盤。
以同樣的步驟,完成兩個共享數據盤的添加,共享數據盤的大小需要設置大一些(例如設置爲10GB)。“Virtual device node”選擇與仲裁盤同一SCSI總線,只是選擇不同的ID。共享數據盤的虛擬磁盤文件也放到“Disk Share”中,並分別命名爲“Data01.vmdk”和“Data02.vmdk”。
添加網卡
模板虛擬機已經有一張網卡,故只需要再添加一張就可以了。在“Add Hardware Wizard”中,“Hardware type”步驟中選擇“Ethernet Adapter”,“Network type”步驟選擇“Host only”。


 
完成上述配置後,Cluster Node1的“Devices”列表大概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進行操作系統環境的配置。單擊“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以啓動Cluster Node1。
Cluster Node1啓動並進入操作系統後,需要配置IP地址、共享磁盤以及使用newsid重新生成SID和修改計算機名稱。
配置IP地址
在操作系統的網絡配置中,將新增加的網卡對應的網絡連接(網絡連接屬性中,網卡名稱有“#2”這樣的字樣)的IP地址修改爲“192.168.1.101”。該網卡用於Cluster結點之間的心跳連接,故在設置好IP地址後,將該網卡對應的網絡連接的名稱設置爲“Private”。
 
對於另一個網絡連接,將其重命名爲“Public”,並將其IP地址設置爲“192.168.0.101”,DNS服務器設置爲“192.168.0.1”(Domain服務器的IP地址)。
共享磁盤設置
打開計算機管理工具(“Control Panel”à“Administrative Tools”à“Computer Management”),單擊“Disk Management”,在隨後出現的“Initalize and Convert Disk Wizard”對話框中,單擊“Next”按鈕進入配置過程,所有的配置項均保持默認值即可。
 
接下來對磁盤進行分區操作。首先建立仲裁盤,右鍵第一個“Unallocated”的磁盤,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New Partition”。
 
在隨後再現的“New Partition Wizard”對話框中,一路單擊“Next”按鈕,直到“Assign Drive Letter or path”這個步驟,選擇“Assign the following drive letter”,並將盤符設置爲“Q”,然後單擊“Next”按鈕。
 
在接下來的“Format Partition”步驟中,選擇“Format this partition with the following settings”,並將“Volume label”設置爲“Quorum”,同時勾選“Perform a quick format”複選框。
 
單擊“Next”按鈕,在下一個步驟中單擊“Finish”按鈕以完成磁盤分區的建立。
數據盤的分區建立過程與仲裁盤相同。我們將第一個數據盤(Disk2)的盤符設置爲“R”,“Label”設置爲“Data01”; 將第一個數據盤(Disk3)的盤符設置爲“S”,“Label”設置爲“Data02”。
所有分區建立完成後的結果大致如下。
重新生成SID和修改計算機名
運行newsid,在“Rename the Compter”這個步驟中,將計算機名設置爲“SQLClusterNode1”,其他均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爲了保證共享磁盤的正常工作,在完成了上述配置後,還需要手工修改虛擬機配置文件。關閉Cluster Node1,在我的電腦中找到Cluster Node1的配置文件(擴展名爲“.vmx”),在文件尾部加入下面的內容。其中“scsi1”是共享磁盤使用的SCSI總線;“scsi1:1”中的最後一個1是設置的ID號,這兩個與前面添加磁盤時的“Virtual device node”配置對應。
scsi1.sharedBus = "virtual"
scsi1:1.shared = "true"
scsi1:2.shared = "true"
scsi1:3.shared = "true"
disk.locking="False"
對於Cluster Node 2和3,它們的硬件配置與Cluster Node1相同,故將Cluster Node1複製兩份,做爲Cluster Node2和3就可以了。
保持Cluster Node1爲關閉的狀態,在我的電腦中,將Cluster Node1的文件夾複製兩份,分別重命名爲“Server Node2”、 “Server Node3”,做爲Cluster Node2和3的虛擬機文件。在“VMware Server Console”,分別打開“Server Node2”、 “Server Node3”下的虛擬機配置文件,並將“virtual machine name”分別設置爲“SQLClusterNode2”和“SQLClusterNode3”。
在操作系統環境方面,Cluster Node 2和3與Cluster Node1不同的地方在於IP地址和計算機名。
配置IP地址
對於Cluster Node2,在網絡連接中,將Private的IP地址修改爲 “192.168.1.102”,Public的IP地址修改爲“192.168.0.102”。
對於Cluster Node3,在網絡連接中,將Private的IP地址修改爲 “192.168.1.103”,Public的IP地址修改爲“192.168.0.103”。
重新生成SID和修改計算機名
分別在Cluster Node2和3中運行newsid,在“Rename the Compter”這個步驟中,對於Cluster Node2,將計算機名設置爲“SQLClusterNode2”; 對於Cluster Node3,將計算機名設置爲“SQLClusterNode3”其他均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發佈了18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5 · 訪問量 14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