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網絡層簡介

1:交換方式

1:交換方式包括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2:電路交換要求報文傳輸之前先建立連接,傳送過程中維持連接,傳送完畢釋放連接

3:分組交換包括數據報方式和虛電路方式,目前因特網就是一個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在源站將數據拆分爲分組,在目的站將分組組裝爲原始數據

 

2:網絡層的分組交換

1:網絡層傳送的分組成爲數據報,網絡層提供無連接服務,但也可以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

2:無連接中,分組中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路由器通過目的地址進行路由選擇,通過源地址發送差錯消息

3:無連接中的時延主要包括數據傳送時間和在路由器中的等待,選擇,處理時間

4:面向連接的服務包括建鏈,傳輸,拆鏈三個階段,由於一開始就建立了鏈接,所有在路由器中不會停留,節省了路由器處理時間所以有更高的即時性

 

3:網絡層封裝過程(從上至下)

1:分組化處理:將上層數據封裝成數據報

2:查找下一跳邏輯地址:通過路由表查找

3:查找下一跳MAC地址:通過ARP

4:分片:大多數局域網和廣域網對幀所攜帶數據的最大長度(MTU)做了限定,如果以上三步傳來的數據報超過了此MTU,則數據報會被分片,數據報的首部會被複制到每個分片的首部,並且會增加一些額外的信息指明此分片在數據報中的位置

 

4:路由器封裝

1:路由器的網絡層要和兩個數據鏈路層打交道,如果從入口收到的數據報太大,網絡層同樣會進行分片在傳送到出口

2:這也就是說分片不僅發生在源計算機上,還發生在路由器上

 

5:網絡層解封過程(從下至上)

1:網絡層收到數據報後,會進行拆包和重裝,網絡層還有個重裝定時器,如果超時,所有數據報片都會被銷燬,併發送一個差錯報文,這會導致所有數據報片被重新發送

 

6:差錯控制

1:網絡層不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差錯控制

2:數據鏈路層提供差錯控制,但路由器內部也可能導致數據的損壞

3:網絡層在數據報上增加了一個檢驗和字段,它只能用於檢測數據報首部的損壞

4:如果數據報被丟棄或者首部出現損壞,則會使用ICMP

 

7:流量控制

1:網絡層不提供任何流量控制,而交由上層進行控制

 

8:擁塞控制

1:擁塞如果不加以控制,會趨於嚴重,最後導致不能傳送任何數據報,因爲一旦擁塞,大量數據報被丟棄,從而產生大量差錯報文和大量重傳,這反過來又加重了擁塞,最後導致完全堵死

2:無連接的擁塞控制

(1):擁塞產生時,路由器會發送ICMP協議讓源站放慢數據報發送速度

(2):另外一種改善擁塞的方法是將分組按其在報文中的重要程度劃分等級,如果路由器發生擁塞,會丟棄不重要的分組

3:面向連接的擁塞控制

(1):建鏈時進行提前協商,發送方和接收方提前進行通信量協商,路由器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通信量決定是否允許建立鏈接

 

9:路由選擇

1:路由器通過路由選擇協議來建立自己的路由表,路由選擇協議分爲單播和多播兩大類

 

10:安全性

1:爲了給無連接的網絡層提供安全,使用IPSec來把無連接的服務轉變爲面向連接的服務

發佈了9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1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