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車機互聯方式的一點想法

關於車機互聯方式,現階段有兩種主要方式:

1.車機與手機互聯後,手機的內容通過usb或wifi投射到車機端,車機端或直接顯示,或做一定的修改再顯示。

2.車機端幾乎不與手機發生數據交互,而僅僅利用手機的熱點來共享網絡。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對於第一種方式來說,主要的運算都在手機端,這樣車機端的app會非常輕巧,也不會有太多bug(意味着不需要太多升級),而手機端因爲隨時可以接入別的wifi,所以即使有bug要升級也是很輕鬆的事情。

同時,現階段多數中檔車型的車機的性能一般不會太高(比起手機的配置來說要低很多),這樣的機制可以有效減輕車機的運算負荷,使得因爲車機運算不過來而出現卡頓的現象會減少。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缺陷,主要的問題是,不論是usb傳輸還是wifi傳輸,都需要在手機端顯示完成後,將畫面壓縮,傳輸到車機端,再由車機端解壓並顯示。這樣帶來的問題在於,車機端需要有一定的硬解碼能力,同時如果傳輸過來的畫面分辨率太高,還是會造成車機端因爲解碼不過來或者傳輸速度達到瓶頸而導致卡頓的現象。如果傳輸的分辨率太低,又會造成用戶觀感體驗上的下降。

另外,不同的車機的解碼算法不同,會導致傳過來的畫面在不同的車機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偏色問題。

對於第二種方式來說,主要的運算放在車機端,顯示效果和響應速度相對於另一種方式來說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證。

但缺陷是,車機端的app會比較龐大,每次更新的時候需要耗費的手機流量也會較多。

同時,用戶肯定是希望可以打通車機端和手機端,從而使得自己手機上的數據或信息可以共享到車機端。這樣就要求app的開發商有比較強大的雲服務能力,非BAT級別的企業不能爲也。

個人的看法是,方式一在現階段應該是比較流行(包括android auto,carplay,myspin,以及百度的carlife均採用這種方式),但我並不認爲這是未來的趨勢(至少在中國市場)。倒不是因爲上面說的問題,而是因爲用戶上了車以後,想用這些功能還需要掏出手機和usb線,連上車機以後纔可以使用。我認爲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操作還是過於麻煩了。(wifi連接當然不用這麼麻煩,但由此帶來的手機耗電問題是很難解決的(除非無線充電技術普及)。

希望能出現一家企業(我心目中最適合的公司是騰訊,但尚不知騰訊和四維的wedrive到底採取何種方式),首先要有用戶的大量數據並且有強大的雲端服務能力,其次有能力將自己開發的車載機終端(至少是app)打入各個車廠,還要有自己的地圖服務(當然還要期待三大運營商進一步降低流量費用),這樣的企業如果能做出車機終端平臺的話,我想其對於用戶的吸引力必將大於連接方式,而且因爲和手機系統相關性較小,所以真的要一統江山也並非不可能(當然車廠那邊確實是個問題,但比起方式一又要考慮手機,又要考慮車廠來說至少難度小了一半了~)

發佈了2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4 · 訪問量 1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