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常遇到的6大問題及解決思路

作爲一個產品經理,在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遇到問題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呢?解決思路是如何的?

 

本文列舉了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思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

 

 

01

有人覺得老版本不好看,要求改版。是否應該改版呢?

 

 

先研究產品定位:


支撐這種壟斷地位的,絕不是創新,而是低價+易用性,這給普通網民和微小公司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廣告平臺。在這裏,醜陋的頁面和設計可以由較輕的頁面和較快的加載速度所彌補,垃圾橫行所付出的代價,早已被網站低廉的廣告價格所補償。


Craigslist並不是不可以將收費面擴大,把網站外觀弄得更好,派出業務員去做線下推廣,但它無意那麼做,因爲做這些事情會增加人力成本,影響本已形成的用戶習慣,進而破壞其壟斷地位。

 

 

                          

產品本身的定位與價值內涵沒有搞清楚的時候,不要輕易去否定任何事——此時美醜根本不是任何問題。

 

 

 

 

02

用戶希望再加一個功能,是否應該增加?

 

 

先研究投入與產出是否值得,產品在加新功能時,要了解產品底層每一個服務端、每一個業務層等,根據實際需要判斷加新功能的必要性

 

判斷是否需要做一個新功能時的一些流程和方法:

 

首先是圍繞“爲什麼要做這個功能?”的一連串問題(過程中可以做簡單的調研)

 

用戶爲什麼需要這個功能?

我們爲什麼需要這個功能?

這個功能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這個需求是僞需求嗎?

這個需求符合產品的定位及邊界嗎?

有這個需求的用戶羣有多大?

這個需求的頻次有多大?

這個功能上線後對業務的提升有多大?

滿足這個功能背後的需求有更好的方案嗎?
其次是實施這個功能的一套風險預案(你無法保證每個判斷都絕對正確)

 

最小化產品

不要一開始就把功能做得盡善盡美,而是先把必不可少的元素做上去,受用戶歡迎了再繼續迭代優化

 

靈活的入口
儘量不要把功能的入口給固定死了,否則該功能不受歡迎後撤下的話,顯得動靜比較大,就像剛裝上一隻手然後又被砍掉一樣,可以挑些可線上靈活配置的入口,比如說 banner 或運營位

 

灰度發佈
可以選擇特定比例或特定類型的用戶展示新功能

 

功能開關
有些功能的入口考慮到用戶的操作場景,不得不將入口固定的時候,可以給它設置開關,如果不受歡迎的話把開關關掉,就可以恢復到之前的設計

 

數據校驗
發佈前做好數據埋點,功能上線後將收集到的數據與自己的預期相比較,太糟糕的話分析原因是什麼,是功能不行還是設計不行,如果是功能不行則砍掉功能,如果是設計不行則優化設計,再次迭代上線)

 

 

 

 

03

產品經理就是抄,別人做的好的拿來用就行了?

 

 

現在大家做產品喜歡借鑑競品,在這裏舉兩個例子說明抄競品時需要注意什麼?

 

失敗案例:

酷6網從門戶類視頻網站改成youtube 一樣的視頻類網站,——(需要考慮用戶習慣,國人一般看長視頻,且沒有登陸的習慣,沒有強大的用戶粘性)

 

 

結果:第一季度虧損一千多萬,從此以後視頻網站沒有酷6的地位

 

原因:我們和歐美用戶不一樣,我們的用戶喜歡看長視頻,不喜歡登錄,用戶沒有那麼大的黏性

 

總結:產品經理不能盲目抄襲,需要與產品的用戶相結合

 

成功案例:

09年beta版,新浪微博模仿twitter

半年後,本土化嘗試:比twitter多更多媒體內容,

10年向外推廣

12年,增加Facebook和Google的timeline,讓用戶量翻很多倍,使得微博產品更完整,用戶體驗更好

 

 

大多數情況,看競品如何做,取長補短,不要盲目抄襲。

 

如何看競品:

1研究目的明確

2分析對象是誰

3最終輸出結果(1用戶需求;2功能對比;3信息架構 ;4信息展示;5 交互細節),輔助產品設計。

 

 

 

04

和技術溝通的過程中,常使用“我覺得…

 

 

我覺得這個口頭禪,很多產品經理都有。

 

問:這個網站應該怎樣做?

喜歡回答:我覺得如何如何。

 

當產品和技術爭執時,容易出現:

 

我覺得你是錯的;

我覺得這個產品應該這樣做;

我覺得目標用戶是這樣的;

 

我們應該有些手段和方法去說服我們的技術。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告訴他,我覺得應該這樣做,除了產品感覺特別好的天才,我覺得這種主觀思想,容易讓產品經理對產品認知產生偏差。

 

 

 

05

如何平衡產品方案和技術方案?

 

 

方案容易出現問題,產品和技術容易出現矛盾,我們說的他們不願意做,他們想做的我們覺得沒意義。所以,平衡方案顯得很有意義:

 

情況一:技術限制不可行,調整方案,或者從其他途徑迂迴達成方案,多跟技術的同學溝通,瞭解他們的技術瓶

 

情況二:產品方案和技術方案優缺點各異,無從選擇,挑選一個方案上線,如果開發難度不大,就兩個方案都做,用數據說話,數據好,繼續做該方案,數據不好,改用其他方案。

 

PM需要平衡各方面利益,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時怎麼辦?

 

通過客觀數據或者邏輯分析讓我們的話更有理有據,讓雙方達成共識。

 

 

 

06

項目做完,產品經理是不是就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這個項目終於做完,如果產品經理不跟進了,那就沒有把控產品研發的進度,沒有很好的履行產品的職責。應該拿着這個產品,找到上下游,讓產品順利上線。

 

產品對個人工作的掌控:產品經理應該對全年的工作有個計劃,細分到每個季度,輸出哪些內容,達成什麼目標,這樣一年結束,會有所收穫和反思。

 

產品對項目的掌控:好處在於:一方面是對自己工作有益處,另一方面讓個人規劃更有條理。

 

以上的問題是產品經理再工作時經常會遇到的的幾個問題。當然並不全面,大家若遇到其他的問題,歡迎給我們留言,我們一起來分析探討。

發佈了20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4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