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札記]‘找茬’功能分析

終於發現了一個‘找茬’功能的Sample:譯言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888888/3311/dz

clip_image004

注意圖中右邊的一個個‘釘子’,那表明用戶找到的‘茬’,作者可以根據這個讀者建議,來修訂原始文字。

 

二、直接啓示:開發同樣功能

類似起點QiDian.com這樣的文章創作與閱讀網站,可以開發類似的功能:‘找茬’、‘咬文嚼字’、‘你提我改’。

這個Feature可以提升網站的社區化氛圍:

1》文學網站有3個主要對象:讀者、書、作者,如下圖BAR模型所示。而‘找茬’同時關聯了這3個主體對象。

clip_image002

配合上一定的用戶激勵,活躍度會蠻高的。

2》它是少有的同時關聯3個主體對象的功能。

相較於讀者與書交互(如收藏、投票)、讀者與讀者之間互動(如加好友、論壇)等一對象/二對象關聯功能,‘找茬’增加了作者這一互動元素。

而作者是文學網站互動性活躍的源泉。

3》互動內容天然存在

此功能的互動主體是‘書內容’,使得互動性有了很好的聚集點;這恰恰是BBS、社區等互動形式所不具備或欠缺的。

4》聚焦於細節內容,參與

‘找茬’使得參與互動的讀者注意力始終放在書內容的細節上,而不象書評往往是對大段文字的總體性泛論,快餐文化消費者參與熱情不高。

 

二、間接啓示:開發‘標註’功能

類似技術可以幫助實現‘語音標註’,拓展出‘聽書’這一增值服務。

 

===== by 鬼谷子@魔教,更多內容在 http://DavyYew.BlogBus.com ======

http://Yewsoft.BlogBus.com

發佈了9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