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成長記第三期:iApp4Me的新邏輯


2012-02-14 19:01:41 來源: 網易手機 有11人蔘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0)

郝培強說,iAPP4Me就是一個推薦app的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這個服務查找到朋友買了什麼應用。

前言:說到軟件推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類似於iapps的各類限免推薦,但是蘋果的開發者從來都不缺少創新的精神,今天要聊的這款iApp4Me,就用自己的邏輯,爲用戶提供了一個瞭解軟件的新途徑。

App成長記第三期:iApp4Me的新邏輯

在“知乎”上做過一個調查:你認識的朋友一般怎麼通過什麼方式找到新的App?回答一般是:朋友推薦、限免軟件推薦、App Store裏的top排行榜、91等。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人手機中裝載的軟件來自於限免軟件的推薦。那麼iApp4Me又有什麼不同呢?且聽創始人郝培強如是說。

不做限免的“邏輯”

郝培強說,iAPP4Me就是一個推薦app的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這個服務查找到朋友買了什麼應用。

爲什麼要做這樣一款軟件呢?限免推薦不是很好嗎?

據統計,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目前已擁有超過55萬款應用,而谷歌Android Market的應用數量僅超過40萬款。無論是蘋果還是谷歌,都指望着大批的應用能夠讓自己的設備能夠鎖定和吸引用戶。而面對這如海的應用,用戶應該怎樣尋找適合自己的軟件呢?開發者又能通過怎樣的途徑把自己的特色服務推出去呢?

郝培強分析道:“蘋果難以針對細分羣體進行服務。比如iOS有百萬級的醫生用戶,對一般產品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羣體了,但是相對iOS的全體用戶這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很難看到一個哪怕是全體醫生都喜歡的應用排到排行榜的榜首。”

有需求,機會就來了。

在開發盛大雲中書城iPhone/iPad客戶端項目的過程中,郝培強就一直在思考着一個書籍推薦和分享的產品形式,各種機緣巧合下,他在3天的時間裏用Php寫出了iApp4Me最早的原型,在完成各種項目之後,他從盛大離職了。

iApp4Me上線之初,原本想遵循誰的App越多就讓用戶向誰學習的原則,可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問題就出現了。有些限免狂人下的東西太多,其實大多數不用,而且他們的下載幾乎是沒有選擇的,這樣推薦給其他用戶就沒有什麼意義。

郝培強表示,限免一種很容易獲得用戶的方式,不管對限免站還是對App開發者,但是限免無法幫開發者獲得用戶,只能獲得下載量,大量的限免用戶有限免就下,但是根本不用。而對於收費軟件來說,限免也無法直接獲得收費用戶,只能通過排名和曝光率間接獲得收費用戶。

所以,iAPP4Me就取長補短,幫助用戶建立只買好的,不管免費還是收費的觀念。

用他的話說,“立足於朋友關係,讓用戶查看朋友買了什麼應用以此來決定是否也要購買,才能形成忠誠的用戶關係。”

總是有一些人,在面臨是否從衆還是堅持自我的時候,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郝培強就是其中一員,也正是他的堅持,纔有了這別具一格的iAPP4Me。

讓他所言,當面臨一個選擇是趕快去做限免爭取到最多的用戶,還是堅持iAPP4Me模式時,他選擇了後者,“我在新浪微博Twitter上說,我決定iApp4Me永遠不做限免。”

日拱一卒的“邏輯”

對於用戶而言,現在iApp4Me已經是一個框架基本完整的產品了,“下一步的產品計劃首先是完善之前的產品,有很多細節我們之前做的不好,影響了用戶的使用。” 郝培強坦言。

就如同他說的,日拱一卒。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97個列表,包含了735個app, 有237個用戶,2135人次投票支持這些app。這些也許幾乎是iApp4Me上線以來的成績單,也許在其他已經擁有上百萬甚至千萬的應用的開發者眼裏,不算什麼,甚至有些人還會迷茫。

但郝培強不這麼想,“雖然用戶增長緩慢,雖然活躍度不高。但是我也知道很多用戶真心喜歡iApp4Me,喜歡它的理念,喜歡它的功能,可以容忍我的粗製濫造。現在我可能主要是調整步調和心態,剛開始我把很多問題想的太簡單,心態也比較浮躁。這樣對產品不好。”

從考慮做不做限免,到協同列表誕生,再到應用推薦,解決馬太效應,郝培強一步步摸索着前行。

如他所言,2012年,我們還沒有全年的計劃,我們可能還需要摸索。

融資盈利的“邏輯”

對於剛剛起步的小團隊,資金問題制約着各個方面,郝培強的團隊也不例外。

他說,現在主要就是人力問題,從頭召集一個團隊是很困難的,中間遇到了很多無奈的事情,而本身投資額不是很高,還是需要精打細算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所以招聘的時候受的限制很多。

開源節流,也就是他們現在應對的方法了,那麼開源的主要方面就是盈利和融資了。

對於盈利模式,郝培強坦言,“我們的模式很簡單,流量大了可以做廣告和推廣,用戶下載收費App,蘋果也有分成給我們。我最喜歡的是分成模式,它把我們和用戶和開發者的利益聯繫了在一起。”

而融資方面,郝培強並沒有像很多小團隊的創始人一樣急於融資,他想得很清楚,“我並不着急,雖然還沒有穩定收入,但是公司成本控制的還可以,生存沒有壓力。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情況下,受到用戶量的限制,我們的價值會被低估,太早融錢得不償失。”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拒絕資金進入。創業前,他曾經想努力奮鬥三到五個月拿到下一筆投資。然而,真正開始操刀以後,郝培強發現速勝論很難實現。這種情況下,他們一面對產品進行優化,節約開支,另一方面也很積極的希望有資金進入,因爲目前的成本控制會影響在人力上的投入。

就是這樣一個用自己邏輯做產品的人,帶領着他的團隊,在App的市場上不斷前行。對於自己的下一步,郝培強說他自己沒有嚴格的時間表。“iApp4Me不會是我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但是很可能是一件一輩子的事情。”


發佈了3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9 · 訪問量 2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