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卑,與君共勉

關於自卑

首先,我也沒想到過有天會直面這個問題
關於自卑
其實也是很順其自然的一件事情
我現在的方式是把所有的東西寫在文字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對自己的行爲做出方方面面的思考,還能順帶記住很多事情
以前的自己總是想,可是想法總是一瞬之間的事情,你只要停止了,想到的沒動手,或者沒去再思考,某個問題就會不了了之
這樣的結果是浪費了寶貴的生命,連往後再拿出來作爲談資的機會都沒有,試想你會對着你想要辯解的事情說:我也想過這種可能
不會,事情已然發生,任何言辭在這一刻都是推脫,沒誰會信你,包括你自己

自卑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百度百科:
自卑感是一種不能自助的複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爲無法趕上別人。
阿德勒Adler,奧地利心理學家,認爲自卑感是指:一個人認爲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環境和天賦不如別人的自卑的觀念爲核心的潛意識慾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是驅使人成爲優越的一股力量,可又是反覆失敗的結果。
有自卑感的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在交往中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爲是自己不好。長此以往,愈發使得有自卑感的人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在心裏學上解釋:自卑是經過以下幾個過程:比較→ 評價→ 刺激 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也能產生其他狀態,比如自滿,自信。

在知乎上的討論,我摘了一部分覺得有點啓發意義的句子,加上了自己的想法:

1.自卑是我們對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不滿。

對我來說,這句話應該是主要的原因了吧,以至於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一驚。我是一個視幻想如呼吸的人,幻想着那些美好的像童話故事的生活,那些遠方的人和生活,考量着窮盡這一輩子能不能達到。答案當然最後還是滾去學習了,但是我在假設這一切的時候,其實已經把自卑的感覺變成枷鎖牢牢地套在了腦子上。
如何將這種情緒給消除,是需要去做的,要麼不去看別人的生活,要麼在觀望別人生活的時候保持一顆清醒的心,不讓那些負面的自卑感佔據自己的腦海。常提醒自己:那很好,但我也能有不一樣的美好。不要想說自己永遠達不到,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過那樣的生活,並且,生活也確實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誰能比較誰好誰壞呢?很明顯的一個道理:從根本上就不應該浪費太多時間在比較上,而應該是做讓自己感到滿意的事情,比如看書,比如運動,比如做好計劃然後儘快開始……
總結一句:如果自己深陷幻想而開始自卑,不要猶豫立刻轉手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能帶給自己自信感的事情或者能讓自己沒時間去思考自卑的事情。情緒本就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情感,不會有太久就能忘卻。

2.自卑的養成是習慣

人生來就是愛比較的物種,比較能讓人變得更好,也能讓人變得很差。從小被父母或者自己的心裏作祟,拿自己和身邊的人比較,就會導致自卑。對我自己而言,身邊能看在眼裏的人都是比自己強的人,所以每次都是心裏的自己敗下陣來,養成自卑。
我說過很多次習慣這種東西很難改變,其實換這個時刻的比較理性的自己來想:應該不是很難改變,是畏懼去改變。習慣很難改變,但是怎麼養成的呢?下意識可以,刻意也一定行,也就能改變了,也就是用一個習慣去改變另外一個習慣。
現在養成的習慣,和我們在孩童時代受到的影響有很大關係。我之所以一直沒擺脫幼稚的性格,就是因爲受自卑影響,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我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困於自卑從來沒大膽的提出來過,總覺得身邊一定還會有更好的,就是因爲從小到大的養成的下意識在作祟。
爸媽從小就告訴我要謙讓,無論考多少分都要向更好的看齊,小學在班上考了前十名,但是和我一起玩的幾個小夥伴都是前3,4名的,一直以來父母都避免成績不好的同學和我做朋友,導致從小到大在我身邊的人都是比我好很多的人。爲此我也學會了說謊,我的每個朋友都被我美化過的,無論是誰,在我的父母眼裏都或多或少有某個方面比我強太多,我一般不會輕易去談論別人的缺點,不僅僅是這樣,更甚的是別人的一切缺點在我眼裏都會被過濾,到最後只剩下比我好的那些優點,這是我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這樣一來,父母也每次瞭解到我的新朋友時,都是說我不行,然後說讓我努力向別人學習。
上面的一段話,我也發現了太多的不對勁,爲什麼我早就知道那些:既然在我眼裏每個人都有比自己好的優點,那麼自己也一定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可還是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則,把自己放在下等的位置。

我還是考慮了一下:終究是自己過多的幻想,以至於融入到生活裏去了,那些人的優點不僅僅是我看見的,而是加上了我的幻想,所以反差纔會大到我只能去望而卻步。可以說我不是崇拜誰,而是一個完美主義,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最好的那一部分,所以每每看到別人的優點我就會覺得那簡直太好了,是我想要的東西。
關於解決:我應該從現實出發,雖然這樣會失去很多關於幻想的趣味性,但我覺得如果能在拋卻了幻想的生活中找到更好的趣味性,那纔是真實,能感人的東西。而不是韓劇中所謂讓人感動的生離死別的情節,生活沒那麼多幻想,也不需要。
我想這對於我的寫作,也是一次很好的反省。

我應該加油去做讓自己驕傲的事情,比如寫作,比如寫代碼,我努力了也不短的時間了,兩年,改變自卑要從每一刻自卑出現的時候開始,我不想去羨慕別人的生活,所以我要對自己那兩年說一句謝謝,有你的陪伴,我能度過往後更艱辛的很多年。
無論怎樣,保持前進,這是我看到的一句很讓自己感動的話,這個時刻我想要在它上面再加上一些詞句:無論怎樣,保持驕傲前進。

3.讓自卑成爲鼓勵自己的朋友

以上的討論,我大致定位了自己自卑的源頭,那麼現在就是debug的時間了。
過渡的自卑是現在的我,但是我在自卑之後也會滾去學習,甚至學的比什麼時候都要認真,那是自卑帶給我的壓力,也可以說是動力。

知乎上的這段話挺喜歡的:
我們不知道疼痛,就會拖着骨折的胳膊四處晃悠;不知道恐懼,就會傻乎乎地穿過飛馳的車流;不知道疲倦,就會無休止地工作到猝死;不知道自卑,我們就會把同樣的錯誤犯無數次永不悔改。

恐懼的事情其實也可以是我們的朋友,這些朋友會拿走你的一些東西,但是會告訴你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自卑,它會拿走你的一些優越感,卻告訴了你在哪個方面不足,好讓你去糾正。失敗也是同樣,不過更猛烈一些。

真正正確的自信應該是與自卑共存的:在自卑的同時保持謙虛,積極,實幹精神。這樣的人才是自信的,百分百的自信沒多少人做得到,也不該被做到,那會成了盲目的滿足。(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不太招人喜歡,但是即使這樣我都能羨慕他們,這一點更說明了我的自卑到了骨子裏了,共勉吧。)
自信的人都會十分樂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但絕不是那種我錯了就世界末日一樣了,而是接受失敗,把批評的話聽下去,去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

這句話有點嚇人了,連着上一段,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拿出來:
這樣的人才是自信到可怕的,因爲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擊垮他們的信心和改變的意志。

最後貼一句大家可能比較喜歡的一句話,也是走出自卑情結的一句話:
去他(*)的優越感

4.自信的人看的是事情,而不是比較

在找尋自信的過程中會經過很多誤區,首要的必然就是比較了。

其實我在很早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了,真正理智的人看的永遠是隻看事情,
不夾雜自己的個人情感,用事實來說話。放在自卑上也是一樣,自卑的人總是習慣比較,希望用比較來獲得打敗自卑的優越感,但是一旦你把比較變成自己的習慣了,你在遇到任何人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比較,那麼導致一個問題,你能比過所有人麼?答案是必然的,優越感這種東西定義出來就是貶義詞,是我們不需要去爭取的東西。
脫離自卑會使得有些人走向僞自信的道路,只是通過比較得來的自信不可能長存,那個片刻的自信只是假的,一旦遇到你比較之外的不平衡,立馬就會被打得更加慘,從而陷入更大的自卑中,而再之後你又會學着去恢復,像養成了這種思維的人會去怎麼恢復呢?顯而易見又是去找別人的缺點,然後讓自己覺得自己能在別人的缺點上做得更好。就這樣,一步又一步的陷入死循環,像遞歸,一層又一層調用,總有一天會崩潰。如果結果是錯的,我們沒必要進行這個遞歸,而應該break,執行其他更好的代碼,那個更好的代碼就是新的思路。

總結一下這一段:不要和別人比較,即使你可能這麼久的習慣了,但要想擺脫自卑,就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摒棄這種想法,有什麼好的呢?對你而言都是消極的想法,你要覺得一個人好,就開始做自己的事吧,而不是想到他就開始埋怨自己。
所以你做的事情和那個讓你覺得好的人是無關的,無關纔是正確的方式,用現在的思想來說:你做你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到一天你也會被別人仰望。但到那個時候你可能就不會覺得這種仰望的感覺是好的了,只是現在的自己太年輕,纔會覺得這些身外的東西很重要。

………………

關於自卑的言論,不僅僅是在知乎上,在百度上,在什麼地方都有,書上,大街上,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思考的這個過程,和到最後的出來的一個稍微能指明前進方向的計劃。
做計劃很重要,不在乎詳細還是粗糙,路是走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有了大概的方向,其餘的生活會教會你。
關於自身做人做事,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待人,做人,控制自己,情緒調節,交友,處理事情。

最後這裏就用知乎上的一段話作爲結尾吧:
我們是誰,和我們說了什麼無關,和我做了什麼有一些關聯,但一定和我們沒做什麼有關係。

寫在最後

放在之前,我一定會覺得以上某些文字的原作者感到特別的尊敬甚至是崇拜
但其實就是一個念頭的事情
我現在不會覺得他們有多遙不可及
我覺得我應該在這些言論中學到一些東西,轉換成我自己的,起碼解答我之前很多的困惑,這就是最有意義的事了
除此之外,我也有很多驕傲的事情,比如寫作,比如努力
既然自己自卑,那多看事情,多反思自己,最重要的是多做

在判斷之上,在對錯之間,根本不能下斷言
一件事情可以有無數種解讀方法,有必要你可以選擇承擔所有的錯誤
不要逃避,不要找藉口,這兩種比起承擔一些只是讓你尷尬或難堪的錯誤而言,前兩者會讓你陷入無限的死循環,後者會讓你加深思考,避免很多再犯錯的情況
想的多做的少,也是一種消極的狀態,有想法就是做,立刻馬上,可能執行力上不夠,那就養成習慣,在這一點上我存在很大的問題
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不要消極,也不要幻想太多,有快樂幸福就珍惜,千萬不要因爲反差而變得悲觀
最後一句是永遠不要和他人比較,這種言論拿出來就是廢話:你覺得你和誰誰誰比有哪點像,你比誰誰誰好在哪兒,差在哪兒?問完這些之後你不還只是你自己麼?生活充滿無限的不確定性,在這種變幻莫測中我們要找的唯一不變的應該是一個真正強大牛逼的自己,無論面對什麼都能處變不驚,保持自信。

所有關於其他的,都在你做好自己之後都會加速向你跑過來,還有很多其他大道理,但是道理挺多了會膩味的吧,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裏,與君共勉!

by tingyun_say
2016 08 22

發佈了6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9 · 訪問量 1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