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網絡協議模型爲什麼是 7 層?

OSI 網絡協議模型爲什麼是 7 層呢?相信不少朋友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

Douglas E. Comer 先生的個人主頁上的一篇文章 How the 7-layer reference model was invented 講述了 OSI 7 層網絡協議參考模型的由來。(Douglas E. Comer 先生在網絡界的盛名不需多說,相信很多朋友都讀過他的非常棒的講述網絡協議的三卷本著作《用 TCP/IP 進行網際互聯》,全部或者部分。)

故事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開始回顧 OSI 七層參考模型的起源,琢磨這個笨重的、模糊不清的模型爲什麼如此的持久,總是揮之不去。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我們早就知道,這個模型是一個小組的工作,但是我們不知道,那羣人在一天夜裏聚在酒吧裏取笑美國的流行文化。他們在餐巾紙上胡亂寫下迪斯尼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七個小矮人的名字。有人開玩笑說,“7”對網絡分層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數字。第二天上午在標準化委員會的會議上,工作組傳看着餐巾紙,一致同意了他們前天夜裏喝醉以後的重大發現。那天結束時,他們對七個層次重新命名(聽起來更加科學),於是基本模型誕生了。以下羅列了七層的名字和一些解釋:

層次 小矮人的名字 OSI分層的名字 解釋

1 Sleepy Physical(物理層) … …
2 Sneezy Link (鏈路層) … …
3 Happy Network(網絡層) … …
4 Doc Transport(傳輸層) … … .
5 Dopey Session(會話層) … …
6 Bashful Presentation(表示層) … …
7 Grumpy Application (應用層) … …

這個故事的教訓:如果你是一個標準委員會的工程師,就不要和你的同事去喝酒——深夜裏一個拙劣的笑話,有可能成爲工業界幾十年都揮之不去的夢魘。

參考文檔

OSI七層模型忽悠了多少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