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大出發(我的程序人生)

   我叫張冬,是寧夏大學物電學院學生,感謝能夠通過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可以這樣表達在大學六年裏所感觸的點點滴滴。

  我是在寧大第一次面向外省招生的那年考入寧大的,第一志願。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壯志凌雲,上了大學才知道有理想是必須的,但只有理想是不夠的,當下定了決心以後,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了:把理想實現!

  剛入學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後來在老師的指引下才開始了走向探索和研究的道路。大學以來,我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表,每天6:30起牀 7:00到實驗室,晚上10:30回宿舍,中午基本上不休息,週六周天也是一樣。六年來,風雨無阻.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大約在12-14個小時,除了公共課、電路、電子等專業課之外,還學習一些算法和軟件方面的知識。

  也許會有人問:你這麼努力,那你究竟做了什麼? 我想這樣說:我現在還是一個學生,我讓自己的考試能夠過關;我讓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我讓自己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吃飯而不是向鬢髮蒼白的父母索取;我讓自己有了以後和別人競爭的力量;也許大家還可以看到我所獲得的各級獎項和我所開發的運行中的系統,比如運行於寧大校園網內的英語機器人。但是,如同大家都知道的,要取得成績並不容易,尤其是我們底子比較薄,文化沉澱比較少的環境下,失敗是在所難免。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一定沒結果。沒有人喜歡失敗,但有失敗卻可以使人更加堅強,屢敗屢戰,愈挫愈勇。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老師和同學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總是可以遇到知識廣博的老師和知無不盡師兄師姐,當我在學習的環境中遇到障礙時,學校和學院給了我無數的支持。我們大家都處在寧大的環境中,這樣的環境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是均等的,也許有的同學說自己怎麼沒有得到幫助? 那這裏我們可以反問一句:你準備了嗎?你行動了嗎?機會總是留給有在準備的人的,很多人只是葉公好龍,真正要行動的時候就退縮了。天上固然不可能掉餡餅,但倘若良機再現,你真的有把握抓住嗎?

  參加第七屆挑戰杯的時候是在西安交大,以後兩屆在華南理工和復旦大學;參加Scilab競賽的時候是在清華和武漢理工,領獎是在法國巴黎和武漢, 05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和開源軟件新秀獎是在北京。我是想說,每一次挑戰自己都是帶來新的機會,那年去華南理工參加挑戰杯,半年之後的暑假我又去了他們那裏訪學,04年去解放軍理工在全國網格主題日上做了一個項目的演講,2個月之後的假期我就在解放軍理工開始負責一個小組進行一個項目的開發。上學期的時候在武漢參加SCILAB國際會議,現在我是06年中法 Scilab軟件競賽程序委員會委員,並且,對於我們的EMB項目,法國INRIA的Ramine Nikoukhah 教授一直在幫助我們。也許你看到眼前的機遇很小,可是你一旦抓住了,接着就會有別的機遇出現。我去很多地方一般都很少照相,這是個人的習慣,我感覺我可能已經沒有時間再去回顧照片中的快樂了,需要做得事情還有很多… 而且根據我的經驗,有些地方我肯定是會去第二次的,第一次去的時候是客人,第二次去已經是參與者了,就像我在華南理工、解放軍理工…

  也許會有同學抱怨,說寧大什麼都沒有即使有機遇,環境不允許又能如何? 我去過一些重點高校,少則一兩週,多則三兩月,我感到我們寧大提供給學生的條件和外面的高校比起來差別不是很大,我們也有圖書館、我們也有期刊網、而且我們寧大的校園網條件我個人覺得比較好。 03年中去清華參加大學生Scilab程序設計競賽的時候,評委問我:身處偏遠的寧夏爲什麼會想到去做這樣一個Grid computing project ?  原因很簡單,因爲我們也有Internet,在這樣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中機會是均等的。除了網絡上的知識,你也可以通過Email外面的專家學者交流,就像,前幾天我寫信給在意大利的Simone Mannori 先生請他評價一下我們的軟件,昨天Simone 回信說他覺得很好,他會把我們的軟件帶到他們的一個學術會議,以獲得更多的意見。

  我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一個一流的人與一個一般的人在一般問題上的表現可能一樣,但是在一流問題上的表現則會有天壤之別。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更強。”你應該永遠給自己設立一些很具挑戰性、但並非不可及的目標。“成功源於實力,可靠絕非偶然”是句廣告語,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努力總會有收穫,只是要積累到一定的時候。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但只要你肯想、肯做、肯堅持,一切皆有可能。

  成功,就是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並把這樣的目標加以實現;一切工作,都是一條通向自身的道路,都是對自我潛力的檢測和挑戰;所有成功,來自於你的努力。倘若有誰期望成爲超羣之人,能夠力挽狂瀾於即倒,他也必然能夠捍衛職責、忍受重負;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不會動輒抱怨,他知道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很多時候,你離擺脫困境的路口並不遠,但恐懼的存在,遮住了你的視線;有進取心的人,纔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意識不到危機,纔是最大的危機。

  在大學的這幾年中,我平均每2個月就可以領到一個或大或小的獎,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告訴自己: 你目前的努力已經被認可,你現在需要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需要的是具有實踐和理論都過硬的人。我們所學習的課本,我們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實踐,實際上已經在表達這樣一個意思。有很多同學沒有把課本上的知識當作知識來學,沒有把課程中的實踐當作實踐來做,如果我們真的渴望成功那我們就應該把知識轉化成本領、把實踐轉化爲技能。在我的學習目前的缺憾就是對於語言的學習,一直是心中的陣痛。除此之外我現在所學的專業是電路與系統,很多專業課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研究的課題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發表的論文也有同行引用。

  我們寧大也許是位置比較偏遠,條件比較差,但並不意味着我們寧大的學生不能向好的方向努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寧大這項不好、那項不好,我總是默默低下頭,我不能和別人做言語上的爭辯,也許我永遠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那些看法,但總有一天,我會讓周圍的人看到―我們寧大的學生一樣也可以很行。再回首,我感到自己做到了,至少中科院中法實驗室的專家知道了、清華、北航、華南理工、解放軍理工的相關研究小組知道了、中國的開源軟件界知道了、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院開發Scilab的科學家們也知道了- 在地處中國西北的寧夏大學,還有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在爲發展開源的 EDA軟件事業做着不懈的努力。

  剛上大學是我的興趣在能源化工上,後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才開始接觸電子和計算機。有時候問自己上大學到底是什麼?實際上我明白,在校學習的目的,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將來利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學習新的東西。找到了思考問題的方法遠比記住一大堆現成的結論重要。與其說上大學是爲了學一門專業,不如說是爲了學會如何學習,讓自己能夠“無師自通”。栽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二十年前,第二好時間是現在。我們也許不能像偉大的科學家那樣取得成就,但我們至少可以像他們一樣努力,這樣,等若干年後回首往事的時候,也可以問心無愧的告訴自己“也許是天資不夠,但你已經盡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