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PROM、EPROM、EEPROM、RAM、SRAM、DRAM的區別

在微機的發展初期,BIOS都存放在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中。ROM內部的資料是在ROM的製造工序中,在工廠裏用特殊的方法被燒錄進去的,其中的內容只能讀不能改,一旦燒錄進去,用戶只能驗證寫入的資料是否正確,不能再作任何修改。如果發現資料有任何錯誤,則只有捨棄不用,重新訂做一份。ROM是在生產線上生產的,由於成本高,一般只用在大批量應用的場合。

        由於ROM製造和升級的不便,後來人們發明了PROM(Programmable ROM,可編程ROM)。最初從工廠中製作完成的PROM內部並沒有資料,用戶可以用專用的編程器將自己的資料寫入,但是這種機會只有一次,一旦寫入後也無法修改,若是出了錯誤,已寫入的芯片只能報廢。PROM的特性和ROM相同,但是其成本比ROM高,而且寫入資料的速度比ROM的量產速度要慢,一般只適用於少量需求的場合或是ROM量產前的驗證。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編程ROM)芯片可重複擦除和寫入,解決了PROM芯片只能寫入一次的弊端。EPROM芯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在其正面的陶瓷封裝上,開有一個玻璃窗口,透過該窗口,可以看到其內部的集成電路,紫外線透過該孔照射內部芯片就可以擦除其內的數據,完成芯片擦除的操作要用到EPROM擦除器。EPROM內資料的寫入要用專用的編程器,並且往芯片中寫內容時必須要加一定的編程電壓(VPP=12—24V,隨不同的芯片型號而定)。EPROM的型號是以27開頭的,如27C020(8*256K)是一片2M Bits容量的EPROM芯片。EPROM芯片在寫入資料後,還要以不透光的貼紙或膠布把窗口封住,以免受到周圍的紫外線照射而使資料受損。

      鑑於EPROM操作的不便,後來出的主板上的BIOS ROM芯片大部分都採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電可擦除可編程ROM)。EEPROM的擦除不需要藉助於其它設備,它是以電子信號來修改其內容的,而且是以Byte爲最小修改單位,不必將資料全部洗掉才能寫入,徹底擺脫了EPROM Eraser和編程器的束縛。EEPROM在寫入數據時,仍要利用一定的編程電壓,此時,只需用廠商提供的專用刷新程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改寫內容,所以,它屬於雙電壓芯片。藉助於EEPROM芯片的雙電壓特性,可以使BIOS具有良好的防毒功能,在升級時,把跳線開關打至“ON”的位置,即給芯片加上相應的編程電壓,就可以方便地升級;平時使用時,則把跳線開關打至“OFF”的位置,防止CIH類的病毒對BIOS芯片的非法修改。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主板採用EEPROM作爲BIOS芯片並作爲自己主板的一大特色。

        FLASH ROM則屬於真正的單電壓芯片,在使用上很類似EPROM,因此,有些書籍上便把FLASH ROM作爲EPROM的一種。事實上,二者還是有差別的。FLASH ROM在擦除時,也要執行專用的刷新程序,但是在刪除資料時,並非以Byte爲基本單位,而是以Sector(又稱Block)爲最小單位,Sector的大小隨廠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在寫入時,才以Byte爲最小單位寫入;FLASH ROM芯片的讀和寫操作都是在單電壓下進行,不需跳線,只利用專用程序即可方便地修改其內容;FLASH ROM的存儲容量普遍大於EPROM,約爲512K到至8M KBit,由於大批量生產,價格也比較合適,很適合用來存放程序碼,近年來已逐漸取代了EPROM,廣泛用於主板的BIOS ROM,也是CIH攻擊的主要目標。

隨機訪問內存(RAM)相當於PC機上的移動存儲,用來存儲和保存數據的。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讀寫,RAM通常用作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的程序的臨時存儲介質(可稱作系統內存)。不過,當電源關閉時時RAM不能保留數據,如果需要保存數據,就必須把它們寫入到一個長期的存儲器中(例如硬盤)。正因爲如此,有時也將RAM稱作"可變存儲器"。RAM內存可以進一步分爲靜態RAM(SRAM)和動態內存(DRAM)兩大類。
————————————————
版權聲明:本文爲CSDN博主「Reborn Lee」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Reborn_Lee/article/details/887767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