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應公司要求讀了這本書,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反感讀這類空洞的理論的成功學書籍,每每讀到這類書籍,就有一種不屑的感覺,其中所講述的理論誰都知道,關鍵是去做,但空洞的理論又怎能激起人們去做的慾望?介於這是公司的要求,也就讀了這本書,在這分享一下我對書中幾句話的理解。


與人交往,首先尋求瞭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被人理解,也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只要我們做到“首先尋求瞭解對方”,別人一定會對你有不錯的印象。無論是在商業談判中,還是在交友過程中,首先去了解別人,都將給自己在別人的心裏加分。除了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不錯的印象,在自己頭腦中也能形成很好的應對策略,對於那些談不攏的合同,不願意深交的朋友,可以提前退出,節約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首先尋求瞭解對方,於人於己都是有利的。

將心比心並不代表贊同,而是深入瞭解對方的感情和理智的世界

有時,我們對別人的行爲無法理解,這只是因爲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着一張圖片:一個大叔在大雨天,將摩托車停在馬路中央,過往的人無不覺得這人有毛病,但雨停了,路上的積水去了,大家才發現當初大叔站的位置旁邊有一個沒有井蓋的下水道口。人們總是主觀的看待問題,總是埋怨別人做的不對,也許僅僅是因爲他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認識觀而已。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和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看到的不同世界

上一段講的是我們要意識到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一段強調的是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你不能將自己的世界觀強加給他人,別人也沒有義務去接受你的世界觀,只要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對方的差異,合作才能順利進行。

假如兩個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纔能有收穫

我對這句話不敢苟同。俗話說的好:志同道合,只有擁有同樣志向的人才能走到一起。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因爲對電子設備的喜愛走到了一起,新東方的三位創始人因爲治理公司的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意見相同的人能夠相互激勵從而產生更深層次的想法,意見相左的人會相互爭吵,往往不歡而散。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意見不同的人有時也能激發新的思想,但我還是覺得往同一個方向使的兩個力會大於不同方向的兩個力。


讀這類成功學書籍,關鍵不在於你知道與否,而是在於你是否去做了。當然,成功學的書籍很多,大多數也大同小異,有些觀點不見就是絕對正確的,還是需要我們親自去實踐、體會和辨別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