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悅自己或者增加自己幸福感的方式

針對這個話題,也有相關比較理論的書籍論述過

最近看了李叔同的《佛學.雜記》,有感記錄

增加幸福感唯一方式就是滿足自己需求,但是滿足自己需求方式有很多。

有好的,有壞的,有快的,有慢的,有短暫的,有持久的

更具馬斯洛的金字塔層次需求,最下面的是優先本滿足,同時需求實現的難易程度,也是成指數增大

 

x軸是需求難易程度,y軸是幸福感的強弱

如果主動降低y軸,可以增加幸福感

舉一個例子,深呼吸,憋氣,是在不能忍受,然後緩慢呼出【爲什麼要緩慢呼出,延遲你的滿足感,增加滿足感的時間效果】

通過這樣就可以使大腦愉悅,從而產生滿足感,解壓

呼吸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通過這個是主動降低自己的y軸,暫時降低自身的需求,但是跨域y軸是自己能力之內,所以可以

輕鬆的增加自己幸福感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就可以解釋生活中一些現象

三分寒,七分飽;

還有一個說法是,爲什麼嬰兒餓了,要3分鐘以後給他餵奶,這也是這個原理

省吃儉用是或有必要?

李叔同的師傅印光大師,每次吃飯,飯碗裏面都一粒米都不剩,吃完後,用水衝碗,然後把水給喝了

按照印光大師的說法是,一個人能有多大的福氣才能浪費糧食,要“惜”

衝表面上是是教人節約,但是從本質來講,是叫自己約束自己的慾望

主動降低自己的y軸,

同時生活在現在物質極大滿足的時代,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物資都是我們不需要的

及時需要,也是隻用一兩次,也就不用了,即使閒置哪裏,自己心裏面,也會產生負罪感

由此引出了一個捐物===善

通過這樣的方式約束自己慾望【在一定範圍內】。

可以將更多時間投入到自我的修煉中既最求自我實現

慾望是無處不在的,李叔同還舉一個例子,

他父親對於方寸白紙的珍惜,這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李叔同是一個全才,在藝術的各個領域都有很大的造詣】

“方寸”有多大,通過舉這個例子,更事說明“惜”,相信大家對於自身慾望的約束有了一定的看法

 

這裏談一下個人對“惜”這個字的理解

人生在世,沒有一絲一毫是多餘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