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在中國大發展的黃金十年-寫於中國Linux存儲、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峯會十週年之際...

Linux閱碼場:

       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注Linux核心技術開發的公衆號,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CLSF:

        CLSF是中國Linux存儲、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峯會的簡稱, 至今已舉辦十年, 參會成員由組委會根據Linux內核社區代碼貢獻邀請。CLSF會議參與者貢獻的代碼量佔據Linux內核華人代碼貢獻大半壁江山。

作者簡介

        Coly Li,自稱小菜鳥,實則是SUSE Labs內核高級工程師, 也是Linux內核Bcache子系統Maintainer,也是和Linus,Greg等大佬同臺的大神。

   (最右爲本文作者)

背景

2019年10月我們在杭州的華爲全球培訓中心舉行了第11屆中國Linux存儲、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研討會,是這個小型民科活動的第十年。回想過去的這十年,白駒過隙,有遺憾更有收穫。正好應【Linux閱碼場】的邀請寫一篇文字,我就借這個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些Linux開發者們組織和參與中國Linux存儲、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峯會(簡稱CLSF)在過去十年的點滴回憶。

 

開始最爲懷念

我是2007年加入SUSE Labs後開始正式參與Linux內核開發的工作,那幾年正好吳峯光、馬濤、楊軍、劉傑、李澤帆等朋友們陸陸續續參加了開源的工作。作爲一隻小菜鳥,能夠和大牛們在社區裏交流合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時間到了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我們去國外參加Linux基金會組織的LSF(Linux Storage, Memory Management andFile System Summit)的差旅預算幾乎都被砍掉了,然後大家就覺得國內這些開發人員也不少了,大家完全可以自發組織在一起聚聚。就這樣,我和最初幾位開發者,吳峯光,馬濤,李少華,傅文慶,楊軍,劉傑,張家駒等人,大家合計了一下,決定搞一次面對面的線下交流活動。然後我們發出郵件邀請,確認了總共19個人參加,就自己組織舉辦了第一屆Beijing LSF。當時還沒有叫做CLSF,是因爲第二年活動在上海Intel紫竹院區的會議室舉行,衆人才號召將名字確定爲CLSF。

 

從第一次會議開始,大家非常默契的爲會議定下了實用高效的基調。所有的人都是出差和工作性質參加,各自承擔自己的差旅費用,會議場地免費借用,整個活動都是參會者自發籌備,自覺組織,自己參與。第一屆只有一整天時間,安排了若干討論話題,每個話題40分鐘,然後接下來是20分鐘茶歇時間自由討論。早上不到九點會議第一個內容是自我介紹,當輪到王旭發言的時候,討論的熱情忽然提前迸發,大概一個小時後大家忽然想起來應該繼續自我介紹環節。從此也形成了CLSF自我介紹環節需要2個小時左右時間的傳統(尬笑)。

 

接下來就是乾貨十足的一整天討論了,具體內容其實並不重要(現在看來依然如此),最重要的是這麼一羣民科工程師,很認真的坐在一起,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發生了。到傍晚活動結束總結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一天時間太短了,強烈建議第二年要安排兩天的日程。於是從第二年開始,也就是我們將活動改名爲CLSF之後,就一直是兩天的活動了。還有一個大家能到的這麼齊的原因是中國Linux內核開發者大會(CLK),第二天是CLK會議的日子,從京外趕來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幾乎都是第二天CLK的演講嘉賓。因此從第二年開始,CLSF就一直跟隨者CLK會議,在同一個城市舉行,時間是在CLK會議之前的兩個工作日。

 

現在回想,我們這些人真是一羣可愛的行動派,就這樣在北郵的一個不透風沒有窗戶的小會議室,激烈的討論了一整天,CLSF這件事兒就這麼發生了。大家的討論相當隨意,沒有正式的演講,偏頭腦風暴型,說到哪裏算哪裏,時間到了作數,如果不滿足就茶歇時間繼續。當然這個活動能夠持續十年,可能也是因爲我們是一羣行動派,因爲大家發現,討論中的很多想法,後來都陸續的出現在大家發出來的內核patch裏。在十年前我們是真沒想到,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很多人在日後都成爲了行業巨擘,各領一片風騷。

 

衆人拾柴火焰高


第二年CLSF我們跟隨CLK來到了上海,沒有聯繫到大學裏的場地,這時Intel開源技術中心的工程師傅文慶大哥主動提出Intel可以贊助那年的CLSF場地,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等我們到了Intel紫竹園區的會場,發現傅文慶大哥幫我們安排的是園區裏最大的會議室,面積是第一屆會議室的十倍以上,大家交流討論的空間寬敞太多了。更令人感動的是,Intel贊助了兩天的午飯,這下我們非常有限的贊助費就可以集中在給大家購買更多的飲用水和零食上了。第二年的會議,又有幾位大牛加入,百度、騰訊、阿里都有互聯網實戰派大牛派員參加,在Intel大本營自然少不了黃瀛、李少華、石奎亮等人。從第二年開始,我們這羣程序員真的是把CLSF當成是很認真的一件事情來參與,大家討論的深入和廣度大大發展。當然,討論的形式上仍然是非常隨性,頭腦風暴,天馬行空到哪裏算哪裏。應該說從第二屆CLSF開始,大家越來越享受這個思想碰撞的時刻了,更多的朋友們也開始爲這個活動能順利的接續下去也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年我們再次跟隨CLK來到了南京。這次是李澤帆等南大富士通的朋友們牽線,由南大富士通公司借給了我們開會的場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會議室,我們在會議室後排的好幾張大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吃喝,大家在討論的同時可以隨意享用。這一次南大富士通的很多高手大神也參加了CLSF,除了李澤帆之外,隱約記得有魏勇軍,繆勰,歸劍鋒,單衛。好像這一年的會議,華爲當時的系統軟件負責人胡子昂博士也參加了,從那之後越來越多的華爲工程師出現在了CLSF上。到今天,華爲已經成爲Linux內核最核心的貢獻者之一,躋身全球前五位的主要開發力量。再往後,在衆多開發者朋友的支持下,CLSF後續在北京EMC辦公室,上海復旦大學,南京大學(2次),上海LSI辦公室,北京小米辦公室,北京SUSE辦公室成功舉辦。十年間,逐漸成爲了國內活躍內核開發者的重要線下見面活動之一。從最開始19個人,到現在50個人,對於我們這些書呆子來說,差不多是每年最開心的時光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我們在上海開會,會議室是在復旦大學一個非常好的會議室。當時RTT的創始人熊翔(就是那位今年融資1億人民幣做IOT操作系統的老哥,當年穿着大褲衩子體恤衫)開車幫我們把開會的吃喝零食拉到復旦大學門口,因爲車不能進去,大概有20多個參會者大家就螞蟻搬家,把大大小小各種箱子包裝扛到了會議室。當時負責管理那個高級會議室的大叔問我們,這是什麼級別領導開會,居然喝的水都是玻璃瓶的農夫,和G20會議是一個規格啊。我指着我們這羣搬水的夥計們,說就是這些人開會。大叔不信,我說,我們這是自己組織,自己準備,自己開會,開完會了自己收拾垃圾,然後安靜撤退。後來等會議結束,我們像往年一樣大家把垃圾徹底收拾趕緊,都扔到指定垃圾堆然後撤離。可能當時大叔覺得不可思議,這羣人不按常規路數出牌哈,等我們時候聯繫當地牽線借場地的夥伴時,被告知場地費免了。看來我們這種民科自助的活動,也受到了學校裏前輩們的支持和鼓勵。當然管理員大叔如果買了小米電視的話,他可能不知道當時動態內存壓縮的優化就是在這一次會議上由朱輝(茶水)主持討論的,很多頭腦風暴的思路也被用在了後續小米電視的Linux內核裏。

 

十年成長變化大

 

第一張合影就是2009年在北郵那個小會議由參會人員家屬拍的,合影裏有一位參會者提前離開沒有拍到,我也記不清是誰了。看到這張10年前的照片,再看看合影裏的每個人,真是變化巨大。這也是我們這個變化巨大的時代的縮影。我憑記憶回想一樣照片上每個人的變化軌跡。

 

我們的志願者李劼後來與我失聯了,他大學畢業之後就再沒有見到他(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歡迎聯繫回來敘敘舊哈)。另一位志願者彭濤,和照片裏的另外兩個人各有一段佳話,這個稍微詳述。

 

  • 羅霄、傅文慶、李陽幾年之後去了國外工作生活

  • 我在一年之後(2010年)被章文嵩大神(LVS作者)拉入淘寶,創建了淘寶內核組,這是現在阿里雲內核團隊的前身。後來我在2015年離開了阿里巴巴,返回SUSE Labs繼續從事一線內核開發工作。

  • 馬濤在我去淘寶後招兵買馬也被拉去了淘寶,在我離開淘寶內核組去了支付寶之後,濤哥擔當起了內核組的領導責任,現在濤哥是阿里雲內核和系統團隊P10級別的大神。

  • 徐志壬和吳峯光不用說了,十年前就是大神,現在更是影響力深遠的業界領袖了。

  • 張家駒後來加入華爲擔當了OpenStack全球首席架構師,後來離開華爲加入了Redhat,現在擔當Redhat存儲技術的高級架構師,是專家中的專家。

  • 劉傑維護xfs多年,後來去了百度,現在是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負責人。

  • 歸劍鋒,李澤帆後來都陸續離開南大富士通,加入了華爲,現在都是20級以上的操作系統技術專家。

  • 賀勁和盧憶雷後來先後投入了技術創業,現在都是叱吒商界的技術創業公司領軍人物。

  • 嚴正在爲btrfs做了大量貢獻之後,現在在Redhat從事Ceph的技術開發工作。

  • 楊軍、牛亞偉和我軌跡類似,現在分別在國際大廠從事一線開發維護工作。

  • 王旭2009年參會的時候還在移動研究院,他當時在參與國家雲計算標準的制定,還出了一本Linux相關的書。後來他去了盛大雲,然後和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創建了一個做容器和Kubernetes的技術初創公司,最近他們被螞蟻金服收購了,他也加入了阿里巴巴成爲了P9級的資深技術專家。

  • 翔的RT-Thread事業越做越大,已獲得億元融資,一出好戲剛開始

 

這十年是我們這些小夥伴們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國內開源軟件事業快速發展的十年。前陣子我和Redhat的倪曉同學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將2005年到2019年華人在Linux內核中的貢獻數了一下,

 

我們這些小夥伴的成長,是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大潮流中的小小浪花,從小見大,可見在過去的十年間整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之快。

 

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


2019年是CLSF活動第10年,隨着國家經濟科技的持續發展,國際風雲變幻,不曾想我們這些做基礎軟件的工程師們,居然再次被捲入了行業的熱流。當然這次有一些預料之外,因爲國內的產業巨頭忽然發現,以往花錢就可以買來的操作系統技術產品,也許不得不依靠自己來發展。在2019年我經歷了兩件事情,親身體驗了產業界對操作系統和系統軟件開發人員的重視。

 

第一件事是2019年CLSF的十週年會議,再一次跟隨CLK會議來到美麗的杭州,場地是華爲公司免費借給我們使用。華爲公司對這個目前國內最活躍的Linux內核討論活動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組來籌備今年的會議。2019年CLSF參會人員50人,華爲公司贊助了所有午餐晚餐和會間茶歇,因此我們有額外的贊助資金第一次定製了會議體恤衫(由Linux閱碼場,王旭和李雨個人贊助)。會議第一天上午活動一開始,華爲杭研所所長親自到場致辭十分鐘,大家都深受感動。接下來的兩天會議,無論是會議現場、間歇、設備、茶歇、餐食,無不體現出華爲作爲國內信息產業巨頭對基礎軟件技術的重視,各種細節無微不至,強迫症各種舒服。參會的程序員們對於如此被尊重和重視,心中充滿了各種舒適,尤其參會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爲華爲工作的工程師,他們自己也表示被自己公司的重視和尊重所深深感動。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在2019年11月應邀參加在西安市舉行的全球程序員節,並被主辦方邀請在圓桌高峯論壇上就開源軟件人才發展向西安市和高新開發區領導,以及各位與會嘉賓做了一個5分鐘的彙報。到了會場,發現圓桌會議發言人,有圖領獎得主,還有院士好幾個,重點高校校長,行業領袖企業的高級執行層領導,只有我是一線做軟件開發的程序員。當時西郵的陳莉君教授叮囑我,安排我發言,是對基礎軟件領域工作人員的重視,一定要好好準備。兩天的會議中,能深刻感受到當地政府在重要的基礎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動態非常重視,也爲相關產業和人才的成長儘可能提供好的環境和政策。

 

以微知著,從這兩件事情直接反映出,在當前國家經濟持續轉型、產業整體奮進升級、內外部挑戰和機遇並存的重要歷史時刻,系統軟件開發人員和其他科學技術工作者一樣,也迎來了自己重要的歷史機遇。我就是懇切希望,對我國技術發展的外部打壓和制約的氛圍短期內還是持續下去更好。只有當有一些習以爲常想當然可以得到的基礎技術,被收到制約時,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廣大參與者們才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痛,纔會意識到基礎技術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技術發展之中注入商業動力的正循環,才能激勵更多的有才華的人加入進來。

 

如何加入Linux內核開發

這篇隨心而出的文字到了最後,我想和年輕的朋友們簡單的分享一下如何加入Linux內核開發的隊伍,成爲一名內核開發者。

 

作爲一個合格的內核開發者,經濟收入養家餬口體面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內核開發這個工作,這不是智商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性格的原因。如果一個人喜歡思考,喜歡和其他人碰撞思想,偏愛精緻美好的事物,享受傾情投入的過程,樂意看到自己智慧的種子在時間的灌溉下緩慢的發芽、成長、壯大,那可能這樣性格的人從事內核開發工作會享受更多的樂趣和價值。

 

如果真心喜歡內核開發這件事情,其實直接開始行動就可以了。遇到問題,去學習去請教,在實戰中解決問題。不要孤軍奮戰,要結識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彼此互相鼓勵,在碰撞中一同進步。現在電腦、資料、網絡諮詢,都非常容易得到(尤其學Linux程序開發對硬件要求相當不高),最寶貴的是時間。如果你真的喜歡從事Linux內核開發,就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消耗在對系統軟件的持續學習上,然後也就理所當然的在事實上成爲了一名Linux內核開發者。和其他資深開發者的區別,無非就是經驗的多少,能力的高低,以及自信心的強弱。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持續的努力加上時間的沉澱,終會有所收穫。

 

這篇文字,寫在中國Linux存儲、內存管理和文件系統研討會10年之際,趁着一份小激動的心情,感謝所有支持和關懷我們這些Linux內核程序員的長輩、朋友、同行,也感謝我們自己沒有辜負這個美好的時代。這十年,有朋友離開我們,也有新的朋友加入,有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也有我們感恩遇到的人。相信下一個十年,我們這些Linux內核程序員的隊伍還會不斷壯大,大家還會繼續在機遇和挑戰的雙重磨礪之中,繼續品味生活的甘甜,這其中有親情,有友誼、有事業、有歡樂,當然還有自己親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成就感。

(完)

Linux閱碼場原創精華文章彙總

更多精彩,盡在"Linux閱碼場",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點一點右下角”在看”,爲大神們打Cal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